徐克达与天津育才高级商科职业学校

摘要:105年前,津沽大地上第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天津育才高级商科职业学校诞生了。这所学校以“革故鼎新,中体西用”、“学做一体,经世致用”和“修身为先,爱国为要”为办学思想,为国家培育了众多优秀人才,受到了广泛的社会赞誉。传承“育才”的物质和非物质教育文化遗产,应当成为当代教育界的应尽之责。

关键词:徐克达;天津育才高级商科职业学校;育才;商业职业学校

中图分类号:G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6-0179-02

天津育才高级商科职业学校(简称“育才商职”)是天津市第一所中等商科职业学校。育才商职创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初名为天津公立中等商业学堂,后易名为公立甲种商业学校(1914年)、公立商科职业学校(1928年)、私立育才高级商科职业学校(1937年)、私立育才财经学校(1952年),至今已有105年的历史。其中以“育才”名世最久,在天津乃至全国影响最大。

徐克达(1880~1962),字指陞,天津市人。1906年毕业于严修(范孙)先生创办的“天津师范讲习所”,时逢天津公立中等商业学堂成立,即受聘为学堂国文兼书法教员。1916年起担任校长,至1952年以72岁高龄退职,任教职46年,任校长36年。徐克达先生是主持育才商职校务时间最长的校长,也是对育才商职发展建树巨大、居功至伟者。

于危亡中发轫,在困顿中发展

19世纪中叶,帝国主义列强在全世界争夺势力范围,掠夺资源,夺取商品倾销市场。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古老的中华大地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1860年10月,清政府与法、英政府签订了《北京条约》,天津被迫开埠。从此,天津走上了畸形发展之路,逐渐成为北方最大的商埠和国际通商口岸。然而,我国商人却“于阜通货贿之义,盈虚消息之机,未能洞悉,彼明此暗,形见势绌”(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于是,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直隶提学使颁令:“唯现今通晓商务者甚鲜,欲组织高等商业学堂,非一时所能聚致;惟先从初等中等入手,以期循序渐精。”(《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有鉴于此,天津商务总会总理王竹林等人拟定《天津商会为创设中等商业学堂事》呈送清政府商部。10天后,商部批复:“据禀已悉。该总理等筹摊款项创设中等商业学堂,系属振兴商业要义,详阅所订章程十二条,均称妥善,自应准予立案。”(《天津商会档案汇编》(1903~1911)上册)。于是,经紧张筹备,于1906年8月28日(光绪三十二年七月初九)天津公立中等商业学堂正式开课。

1914~1928年,是民国初建时期,社会对各类商业人才需求甚殷。但囿于办学经费奇窘,学校陷于困境。经多方筹措,征得社会各界支持,才得以逐步发展。1928~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军阀混战基本结束,“天津特别市”成立,学校迎来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机遇期。校舍建筑面积由1800平方米增加到3000平方米;在校生增加到757人,成为与南开学校、铃铛阁中学齐名的津城三大名校。1937~1952年,学校经历了日本占领时期和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终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新时代。这一时期,学校历尽艰辛,为社会输送毕业生近两千人。1952年12月,基于国家建设的需要,天津市实行学校布局调整。学校的三个高年级班级并入天津市立财经学校,其余学生留在更名后的天津市第三十六中学。

从1906~1952年的46年间,育才商职共培育学生约1.2万人。这在当今看来是并不惊人的数字,但如果考虑到当时中国的历史条件和教育规模,则实属难能可贵了。

兴新式教育之风,开近代职教先河

育才商职的46年,也是徐克达校长在校任教、任职的46年。因此,育才商职的办学方向,无不折射出徐克达先生的教育思想。择其要者,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革故鼎新,中体西用育才商职一改旧时教育之积弊,引进开设了新式薄记、会计学、经济学、统计学、商业学、商品学、广告学等新式课程。同时,也着力强化国文、珠算、书法等本土课程,致力于培育通晓中西、知能并包的新型应用人才。徐克达先生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育才”四大台柱周康民、张启元、韩瑞芝、王炳书为代表的名师阵容已令津门学界称羡。《法学》教师周康民是天津第一代著名律师;《会计学》教师张启元和韩瑞芝是著名会计师;《地理学》教师王炳书则号称“地理王”。凭借这样一支师资力量,“育才”的学生以珠算、书法、英文“三绝”蜚声津门。

学做合一,经世致用育才商职并不只强调书本知识传授,而是注重“做里求学”。1935年(一说还要早些),附属于学校的“民众学校”兴办,这是一所以社会平民为对象的业余补习学校,管理事务由教职员担任,教员均由本校高年级学生兼任。1935年,学校组建了“学生储蓄银行”,作为学生实习场所。其内部建制与正规银行无异,唯全由学生操作。1935年,学校又开设了“职业介绍所”,最初是为本校毕业生谋职服务,后来兼为社会服务。1936年又建“商品陈列室”一座,展出本市和各省著名产品,以拓展学生视野。1937年“学生实习商店”落成,在珠算教师庄子良指导下,由学生自主管理、营业。

修身为先,爱国为要徐克达先生抱定“学无止境,钻之弥坚”之信念,堪为人师;恪行“严谨治学,行方智圆”之操守,足为世范。在日寇占领天津之际,校务举步维艰,他大声疾呼:“现在的中国就是在困苦之中,危难日见加甚,不由苦中而生是没有出路的。”他巧妙抵制日本的奴化教育,教育师生恪守民族气节。在徐先生主持校务的36年中,育才商职的学生以高昂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于1919年的五四运动,1920年的抵制日货行动及1945年的“反甄审”运动。1948年,校内“民主青年同盟”(中共外围组织)开展了护校迎解放斗争。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育才商职的学生积极参加了“南下工作团”;1951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育才商职的学生纷纷报名参军、参干。应当说,学生的爱国举动与徐克达先生的长期教诲是分不开的。

百年树人誉津门,英才辈出遍华夏

回首百年“育才”,于艰难困苦中跋涉,在风雨如晦中奋进,成就了堪以为傲的业绩,培育了英才辈出的学子。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北洋大学、法政学校、南开学校、甲种商业学校率先罢课。转年1月,魁发成料器庄私藏日货,并勾结日本浪人殴打前往调查的学生。育才商职第五班学生李培良等十余人被捕,遂与南开学校周恩来等人被关押于警厅拘留所。他们历经半年监禁后方得以获释。从此,李培良走上了革命道路,于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天津支部领导人之一。他领导了1925年4月的宝成纱厂工人罢工,5月的宝成、裕大、裕元、北洋纱厂同盟大罢工。1926年担任中共天津地委领导职务,1927年起先后担任中共唐山市委书记、中共北京市委书记,1931年不幸病逝,年仅28岁。

育才商职第十班毕业的乐松生,后来继承家族企业,担任天津达仁堂、北京同仁堂经理。新中国成立后,他秉持“听共产党话,跟共产党走”的信念,积极恢复生产。在抗美援朝运动中,他带头认购爱国公债,捐献资金支援前线。在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中,他率领北京市医药业实现全行业公私合营。1956年1月15日,北京市各界2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大会,乐松生登上天安门城楼,代表北京市工商界,向毛泽东献上了北京市全行业实现公私合营的喜报。

育才商职第三十一班毕业的倪邦逵,毕业后长期供职于金融业。1936年,进入中国银行,1946年,中国银行接收日资横滨正金银行,急需派驻会计,他凭借优秀的英文水平顺利入选,专事审核英文文本的进出口单据,1948年担任外汇部副主任。解放初期,中国银行被接管,倪邦逵被委以外汇管理科科长的重任,随后调入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分行工作。1979年,他进入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经过长期的金融工作,倪邦逵成为天津著名的外汇管理专家,著有《外汇管理》等书。

鉴于“育才”是一所由当时的天津商务总会创办的商业职业学校,所以其毕业生多数供职于工商、外贸、金融等行业。但是,由于个人、家庭、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其毕业生实际上遍及教育、文化、政治、外交、军事等各领域,其中多颇有建树者。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而这一切,推本溯源,皆得益于在育才商职接受的良好教育。

作为天津市的一个教育文化标志,“育才”既是非物质的,也是物质的。然而令人叹息的是,作为物质的“育才”却没有延续下来。近几十年来,“育才”的老校友和教育界、文史界的有识之士一直为恢复“育才”而奔走呼号,但迄今收效甚微,这不能不说是一件历史性憾事。今天,我们追思这所百年老校的历史,也是期盼以此为契机,引发有关部门和全社会对“育才”乃至天津职业教育辉煌历史的关注,将以“育才”为代表的教育文脉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第五十四班编写组.天津育才商职学校纪事[G].天津,2001.

[2]鲁学政,钱重.天津育才高级商科职业学校史稿[G].天津:史稿编辑委员会,2007.

[3]黄炎智,田桂林.近代天津十二大教育家[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9.

[4]伍仁祖.五四运动在天津甲商[J].天津党史,2003,(1).

作者简介:

刘金録(1946—),男,天津市人,天津中华职业教育社研究部研究员,《天津社刊》执行主编,研究方向为近现代职业教育史和当代职业教育改革。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