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高血压并糖尿病老年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联性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老年患者血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联性。方法:将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A组,68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纳入B组,5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入C组,并将同时期的46例健康体检志愿者纳入D组。对四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A组患者的TC、LDL-C以及IMT水平均显著高于B、C两组;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24 h SBP、nSBP水平显著增高,同时24 h DBP、dDBP显著降低;A组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比例也显著高于其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能够显著加重患者的血压变异性以及靶器官的损害程度。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糖尿病; 血压变异性; 靶器官

原发性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当代人最为常见的老年性疾病,同时两者关系密切,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根据相关文献报道,2型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合并有高血压,并且机体的血压异常也与多种慢性并发症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目的是尽可能的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由此引发的死亡率[1-2]。同时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近年来也飞速增长,据最新报道,我国2型糖尿病的成人患者已经接近1亿,所以这种现象也就造成了我国老年人口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人数比例很大[3-4]。临床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患者的心、脑等靶器官的损害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消失存在密切的联系,同时患者的高血糖也会进一步导致靶器官的损害[5]。因此本研究以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关联性,从而为临床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本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纳入A组,平均(68.7±10.6)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所规定的血压范围确诊,并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同时患者符合WHO所制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将同时期的68例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纳入B组,平均(66.2±11.4)岁;52例单纯糖尿病患者纳入C组,平均(67.9±9.3)岁;并将46例健康志愿者纳入D组,平均(69.5±9.1)岁。纳入研究的所有患者均排除恶性肿瘤、肝肾功能异常、免疫系统等疾病。四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患者采用全自动无创性袖带式血压监测仪(spacelabs90207,产地:美国)进行血压监测,监测前患者保证停服降压药3 d以上。将袖带固定于患者左上臂,保证患者可以从事日常工作和活动,同时为了保证仪器设备能够正常的运作,因指导患者避免从事剧烈的运动。患者监测时间具体如下:白昼时间(8:00-22:00),30 min测量1次;夜间时间(22:01-7:59),60 min测量1次。监测值包括24 h、白昼以及夜间的平均收缩压(24 h SBP、dSBP、nSBP)和平均舒张压(24 h DBP、dDBP、nDBP)。本研究中检测参考值具体如下:24 h平均血压<130/80 mm Hg,白昼血压<135/85 mm Hg,夜间血压<120/70 mm Hg。所有患者于清晨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生化指标。由专业技术人员采用多普勒超声诊断仪(LOGIO-7,产地:美国GE公司)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具体检测方法如下:于患者双侧颈总动脉分叉处、近侧1 cm处以及颈动脉起始1 cm处测定内膜表面到中层与外膜界面的距离,当患者IMT在1.0 mm以上时定义为增厚,在1.3 mm以上或者局部回声机构突触则定义为斑块[6-7]。患者的靶器官损害指征包括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和左心室功能不全、各种类型的脑出血、脑缺血以及高血压性脑病等。

患者靶器官损伤特征包括心脏损伤包括心脏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以及左心室功能不全;脑损伤包括患者5年内有脑血管疾病史,具体包括各种类型的脑梗死、脑出血、高血压性脑病以及短暂的脑缺血发作,并经过临床CT或者MRI确诊;肾脏损伤指患者血肌酐在133 μmol/L以上,或者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在80 mL/min以下。

1.3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四组患者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比较 A、B、C三组TC、TG、LDL-C以及IMT水平均显著高于D组,同时A组患者的TC、LDL-C以及IMT均显著高于B、C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四组患者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比较 与D组比较,A组患者24 h SBP、24 h DBP、dSBP、nSBP、dDBP、nDBP均显著升高;与B组比较,A组患者的24 h SBP、nSBP显著增高,同时24 h DBP、dDBP显著降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四组患者靶器官损伤情况 四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器官损伤,其中A组患者心脏、脑以及肾脏损伤的总发生率为58.6%,而B、C、D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2.7%以及13.0%。A组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在我国高血压和糖尿病均是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高血压也是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心血管因素,所以也对老年人的生命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这两种疾病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据相关研究显示,机体正常的血压变化模式为夜间血压相比日间血压会下降15%左右,而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由于其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人体夜间交感活性增加,副交感神经抑制不足,从而导致夜间血压下降的不明显。本研究中所采用的动态血压监测相比偶测血压更能真实的反应机体24 h的血压变化情况,对于评价患者的靶器官损伤情况也更有意义[8]。由于正常机血压具有白昼高于夜间生理节奏性波动,这种波动的机制主要是依赖交感神经中枢、压力反射以及神经激素等因素将机体的血压维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内。但是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中,由于患者的血压调节中枢出现异常,血压昼夜节律变化规律不明显,常表现为夜间血压下降不显著,甚至出现增高,而这样的情况又会加重患者心脑血管事件、肾脏损伤等的发生率[9-10]。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相比单纯高血压患者的24 h SBP较其他组显著上升,在夜间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说明患者昼夜节律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同时24 h DBP、dDBP显著降低,这会大大增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脉压增大的风险。

同时本研究还采用了IMT来评价患者的早期动脉硬化,在本研究中,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显著高于其他组,说明糖尿病能够促进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而动脉粥样硬化以及患者脉压的增大由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11]。目前对于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因素是威胁其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据相关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生率是健康人群的3倍左右,同时有4/5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人体心、脑等靶器官的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采用一些生物学指标进行检测意义重大,因此尽早的发现和干预高血压也是临床工作的重点[12-13]。由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出现异常,往往夜间血压长期增高,从而使心血管系统长期处于一个高负荷状态,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心肌肥厚,颈动脉IMT增厚等靶器官损伤情况[14]。同时由于患者夜间血压的上升会增加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使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减低,最终导致患者肾脏一直处于一个高灌注高滤过的状态,增大肾脏损伤的发生发展[15-16]。通过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患者心脏、脑以及肾脏损伤的总发生率为58.6%,而B、C、D组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2.7%以及13.0%。A组靶器官损害的发生率显著高于B、C、D组。

综上所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由于患者的血压节律出现异常,从而加重了患者各靶器官的损伤,尤其是对患者心脑血管和肾脏的损害。因此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者糖代谢异常的患者,在降压的基础上给予降糖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体内糖代谢,同时对于减少患者靶器官损伤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由于在本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进行进一步的临床大样本研究支持。

参考文献

[1]徐群威.老年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8):29-33.

[2] Ombelli M, Facchetti R, Sega R, et al. Impact of body mass index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on the long-term risk of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and cardiac organ damage[J]. Hypertension,2011,58(6):1029-1035.

[3]周琳,高方,薛耀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7):3027-3029.

[4]方业明,齐连芬,李川洁,等.老年糖尿病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昼夜节律变化[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6(3):166-169.

[5]庞文欢.初诊糖尿病与糖尿病前期诊断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3,1(2):15-17.

[6] Hansen T W, Jeppesen J, Rasmussen S, et al. 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and risk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population based study[J]. Am J Hypertens,2009,19(3):24330.

[7]常颂桔,杨波,王洪雄,等.干预血尿酸水平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一级终点事件的研究[J].重庆医学,2014,43(24):3146-3148.

[8]王少清,臧丽,汪力,等.胰高血糖素肽1对糖尿病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J].天津医药,2014,42(8):790-792.

[9]裴国勇.血糖达标且不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清蛋白与动态血压关系探讨[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10):1115-1118.

[10]高敏,顾朋颖,陆闻生,等.老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减速力临床变化及意义[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4,49(3):378-380.

[11]宋静,朱敏.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左心室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2(13):1115-1118.

[12]郑雪芹,杨志彩,王树玲.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2691.

[13]王兴德,韩晓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率减速力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心电学杂志,2012,21(6):422-423.

[14] Ussher J R, Drucker O J. Cardiovascular biology of the in cretin system[J]. E ndocr Rev,2012,33(2):187-215.

[15]李平,赵洛沙,张振香.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19(9):1460.

[16] Miao D M, Ye P, Xiao W K, et al. Influence of 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on arterial stiffening and left ventricular diastolic dysfunction in essential hypertension[J].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2011,13(10):710-715.

(收稿日期:2014-12-09)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