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心理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影响分析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为一种常见性心脏疾病,主要由于冠状动脉闭塞导致部分心肌持续缺血缺氧而坏死。AMI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到来使得AMI发病率不断上升。对于AMI院前急救及护理对于控制疾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临床数据统计表明Ⅲ,大部分AMI患者死亡时间为发病1h后,说明时间对于AMI患者生命的意义,病情恶化,由此可见及时院前救治在AMI治疗中重要性。而AMI疾病发展及预后与患者心理状态具有密不可分关系,故在院前急救护理过程中注重心理干预,进一步控制疾病恶化。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源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8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样本选择标准:相关诊断参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可开展正常沟通。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按照收治时间将以上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14例患者中男女比为8/6,年龄58~81岁,平均(71.O±3.5)岁,发病至急救时间为20min~90min,平均(50.6±3.8)mln;观察组男女比为8/6,年龄57~80岁,平均(70.0±4.8)岁,发病至急救时间为25min~88min,平均(46.9±4.2)min,数据差异不显著。

1.2方法对照组患者开展一般性院前急救护理,急救人员接到电话后安排初诊,并记录患者地址、病情等信息,前往途中通过车载电话指导家属采取初步救治,到达现场后立即采取常规救治措施比如给氧等、然后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生指示给以患者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控制心绞痛等症状,然后采取5%葡萄糖注射液100ml+尿激酶急救,控制疾病发展。经以上处理后患者患者病情稳定,送至医院救治。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入心理护理:接到急救电话后除了了解患者病情以及其他基础信息外还需要叮嘱家属保持冷静,要求家属将电话调至公放模式,采取鼓励性语言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并叮嘱注意事项,告知患者我们正在前往途中,会以最大努力开展救治。前往途中保持通话,让患者保持坚定意志,安抚家属不要哭泣、悲伤,影响患者心理。达到目的地后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交流、向家属咨询等方式评估患者心理状态,根据心理状态采取对应性心理护理措施,告知患者我们已经达到现场会以最大努力帮助患者控制疾病,请患者放心,并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最快最好治疗疾病,缓解其心理负担。回院途中时刻询问患者状况,告知到达医院后开展相关治疗注意事项,并强调疾病获得控制,回顾以往治疗成功病例,进一步鼓励患者树立其战胜疾病信心。

1.3观察项目

1.3.1心理状态评估标准:护理前后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价患者焦虑状态,50分为临界值,<50分为无焦虑,50-59分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70分为重度焦虑。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抑郁状态,8分为临界值,<8分为正常;8-20分为可能抑郁,20-35分为肯定抑郁,>35分为严重抑郁。

1.3.2护理满意度分析:采取医院自制护理满意度调查量表评价患者对于护理服务态度,量表为百分制,90分以上为满意,一般满意为80分以上,低于80分说明患者对护理服务不满意,需要进一步改进;满意率+一般满意率为总满意率

1.4数据分析SPSS20.0负责样本数据见比较,(均数±标准差)为计量资料表述方式,并以t检验分析,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并以F检验分析,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2.1不同时间心理状态两组患者经相应治疗及护理后心理压力获得适当释放,经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心理压力较对照组轻,具体结果见表1。

2.2護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14例患者中满意7例,一般满意6例,不满意1例,总满意率为92.8%(13/14),对照组满意5例,一般满意5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为71.4%(10/14),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差异显著(F=9.15,P=0.000)。

3讨论

老龄化社会到来后导致心血管等常见老年性疾病发病率上升,相关统计显示我国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为120/10万,导致老年人群死亡主要疾病为AMI。AMI具有发病急、病死率高等特点,患者起病后症状严重,心理恐惧,而家属面对突如其来疾病具有慌忙以及不知所措等情况,但院前急救对于疾病控制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在院前急救中强调心理护理。本次观察组院前急救中加入心理护理,通过护理后明显缓解家属及患者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该护理较一般常规护理获得患者更高认可,结果与前人报道基本一致。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实施院前救治时加入心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获得患者高度认可,具有推广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