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与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效果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目的: 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血管介入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之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入院治疗单双顺序分成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对照组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在此次基础上实验组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在TMPGⅢ级、TMPGⅢ级以及MPA、CD63、CD62 P水平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MPGⅠ级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血管介入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和心肌灌注情况。

【关键词】 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心血管介入;急性心肌梗死

【中图分类号】R8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8-110-01

心血管疾病之一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因素是斑块破裂以集聚、活化血小板,形成血栓后阻塞冠状动脉以阻碍血流[1]。进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基础是抑制血小板集聚。此种疾病现阶段常开展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具有较显著功效,然而术后支架仍有发生血栓风险。而有研究显示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介入术治疗疗效较好。因此,本次通过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研究了应用心血管介入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对象全部选自2017年3月-2019年3月之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入院治疗单双顺序分成对照组(n=26)和实验组(n=26)。以上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全部确诊,其家属同意本实验,且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并将恶性肿瘤患者、血液疾病患者、合并机体脏器严重衰竭患者全部排除。对照组中9例女患,17例男患,年龄47-72岁,均龄为(59.7±2.7)岁;实验组中10例女患,16例男患,年龄48-72岁,均龄为(60.2±2.8)岁。以上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开展吸氧、镇静、卧床休养等治疗,并指导患者口服300mg阿司匹林(生产厂家: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71021)、氯吡格雷(生产企业:苏州天马精细化学品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03577),予以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确定梗死详情。之后对照组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术中每小时使用1000U肝素(生产企业:枣庄赛诺康生化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23352),创建静脉通道,对造影确定的梗死动脉开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PTCA术。实验组手术方式通对照组,并在术中释放支架后注射10μg/kg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生产企业: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165),持续三分钟后改为泵注,时间为24至36小时,速度为每分钟0.15μg/kg,每小时静脉滴注500U肝素。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单核细胞血小板聚集体(MPA)、血小板仅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 P﹚以及溶酶体膜糖蛋白﹙CD63﹚水平。同时对患者手术15分鐘后对心肌灌注进行TMPG分级评价[2]:微血管能够正常进出造影剂则为Ⅲ级;微血管中造影剂进出有轻微障碍为Ⅱ级;造影剂进入微血管缓慢并无法排空为Ⅰ级。

1.4 统计学处理

选择统计软件SPSS20.0处理本实验数据,计数资料通过[n(%)]表示,检验值为χ2;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检验值为t,以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52例患者治疗后TMPG分级详情

实验组TMPGⅢ级多于对照组,TMPGⅡ级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TMPGⅠ级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对比52例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活化功能详情

在MPA、CD63以及CD62 P水平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存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属于危重症之一,治疗此种疾病的首选治疗方案为心血管介入术,能够有效减少梗死面积,改善心功能,对患者预后质量十分关键。然而心血管介入术治疗时极易产生新血栓脱落或破裂,以堵塞远端血管,出现无复流或缓慢再灌注等情况,减弱治疗效果。相关实验显示心血管介入术中血栓与血小板活性相关[3]。临床抗血小板治疗常用二磷酸腺苷、氯吡格雷、阿司匹林等药物,并在术后通过用低分子肝素钙抑制血小板活性,虽有一定效果,但氯吡格雷、阿司匹林仅可阻隔一条活化路径,导致效果不佳。而替罗非班则能够阻断多种血小板活化路径,抑制血小板集聚,同时此种药物还可阻碍血小板产生炎性因子和缩血管物质[4]。

在此次实验中,实验组在TMPG分级以及MPA、CD63以及CD62 P水平上,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心血管介入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能够显著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并提升微血管灌注。

总而言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心血管介入联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较好,有利于抑制血小板活化功能,并增强心肌再灌注。

参考文献

[1] 任志敏.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的效果[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8, 18(10):127-128.

[2] 郝翠平. 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心血管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研究[J]. 安徽医药, 2017, 21(6):1117-1119.

[3] 杨丽华. 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8, 33(4):767-771.

[4] 李景瑞, 李宇婷. PCI术前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J]. 中国药房, 2017, 28(20):2823-2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