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能否搅局汽车行业?


  进入2014年12月以来,人们很难对乐视集团的勃勃雄心视而不见。在短短一个月中,乐视董事长兼CEO贾跃亭的新浪微博中高频度地贴满了乐视“SEE”计划以及“打造最好的互联网职能汽车”的宣传,他甚至置顶了该条微博,立志要让人人驾驶“超级汽车”,呼吸纯净空气。
  这话听起来耳熟吧?那就对了,多年之前一直埋头互联网业务的乐视同样高调宣传进军电视行业,不仅如其所言打造出乐视品牌的“超级电视”,而且成功跻身业内“大腕”的行列。看起来貌似是互联网企业搅局汽车行业的时候了,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董扬却不这样认为:“我不大相信他们(互联网企业)可以主导汽车行业。”在董扬看来缺乏技术积累与资金的互联网企业难以搅动汽车行业的大局。
  继电脑、电视和智能手机制造之后,互联网企业再度将目光瞄向了汽车产业。乐视、小米等互联网企业接连宣布进军汽车产业,而更早前,阿里巴巴、百度等企业已经与传统汽车制造商展开合作。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汽车互联网化是未来的重要趋势,但互联网企业融入到传统汽车产业,给整体行业带来变革的说法却备受质疑。由于汽车业具有资质、研发、制造标准、安全认证等门槛限制,互联网企业加入造车行列,难以从根本上颠覆汽车制造格局。
  据了解,完整的汽车从生产到上市的过程应包括研发、生产、上市、营销、售后以及增值服务等环节,而整车制作过程中需要数万个零件经过长时间的测试调配之后方能定型投产。而如此长的时间对于丝毫没有经验的互联网企业而言是一项难以逾越的挑战,更何况汽车行业未能像智能手机行业那样形成高度标准化并实现技术共享。因此传统车企面对互联网企业的高调进入并未感到过多的担心,南京金龙董事长黄宏生对《中国名牌》说:“从未涉足汽车领域的互联网公司从零开始造车至少需要5年时间。我认为互联网可以参与汽车制造,但搅动行业格局的可能性并不大。”不少业内人士也认为除了收购或与其他整车企业合作外,互联网公司几乎没有进入电动汽车生产领域的希望。
  互联网企业的大胆跨界究竟所图为何?也许从行业数据上可以看出端倪。据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2014-2020年中国车联网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目前全球车联网的渗透率在10%左右,中国市场相对较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营销总监黄冉童在“首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表示:“我们发现上路行驶的车辆中,仅有2%-3%的车联网。”这意味着我国车联网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百度公司高级科学家倪凯将智能汽车定义为下一个时代的信息中心。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交通研究中心高级科学家王全录也表示:“21世纪是大数据时代,谁能够采集到数据并处理数据,谁就有最大的资源。毫无疑问,如今汽车已经成为数据的新载体。”这或许也是互联网企业高调在汽车市场布局的原因之一。
  不过,许多人质疑互联网为汽车提供的服务并不能解决安全问题。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说,一方面是因为汽车安全问题的本质是需要汽车能够制动,规避风险,这些都和汽车的制造技术相关。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开发的系统软件一旦发生死机现象将直接导致严重的后果。
  有鉴于此,北汽新能源汽车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郑刚谈到汽车产业时,所考虑的问题始终围绕如何利用这些电子和信息技术来提升汽车的品质和舒适性。对于互联网企业搅局汽车行业的说法,郑刚建议大家“别紧张”。
  不可否认,如今汽车行业处于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的时代。各个行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并合作,也许会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流。尽管互联网思维常常带给不同行业出人意料的改变,但此次试水汽车领域更多的像是尝鲜。一位不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互联网企业只是在寻找利润增长点而非颠覆性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