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留学风云路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iw/chiw201614/chiw20161411-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iw/chiw201614/chiw2016141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iw/chiw201614/chiw2016141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iw/chiw201614/chiw20161411-1-l.jpg
  洋务运动始行留学之风
  ——开启近代中国留学生派遣制度实践先河
  19世纪60至70年代,在太平天国的打击下、在两次鸦片战争的船坚炮利中,清政府开始寻求解决之道。面临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以爱新觉罗、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为代表的“洋务运动”拉开了序幕,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迅速开展。而向西方派遣留学生正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尽管这几批留学生是封建制度下的自救探索,但却为封建王朝注入了久违的生机,为中国和世界的沟通、交汇提供契机,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推动中国幼童赴美的进程中,家境贫寒却偶然得到机会留学美国的容闳发挥了重要作用。容闳通过考试,成为耶鲁第一位中国学生。毕业后,美国多家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但他却说:“无论何业,将择其最有益于中国者为之”。
  回国后,他向曾国藩着重谈及应选派留学生出洋留学,得到了曾国藩的赞同。不久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联名上奏,清政府批准了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的计划。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向西方派遣留学生。
  1872年,清政府向美国派遣一百多名“幼童”,容闳作为这批幼童的副领队。这批幼童被称为“最早来自中国的一百人(China’s first hundred)”。从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按计划分批选送了120名幼童到美国。然而,清政府在1881年6月做出撤回留美学生的决定。当中只有詹天佑、欧阳庚毕业。
  一些不被重用的留美幼童们虽然前期遭受了抵制和歧視,但他们并没有沉沦,在辛亥革命前后,逐步成为政界、军界、商界的知名人物。例如,唐绍仪曾出任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时第一任内阁总理;唐国安曾参与创办清华学堂,为清末民初大批青年赴美作出了贡献。
  1877年,李鸿章、沈葆桢联名奏请向英法两国派遣学生学习海军技术。于是,清政府分别在1877年、1881年、1895年、1897年向英法两国派出四批80余名官费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回国后先后进入了军队,如晚清北洋舰队的主要将领刘步蟾、林泰曾、邓世昌、林永升等都是留欧学生。
  在19世纪临近尾声,中目甲午战争爆发,中国的惨败使得国人将自救的目光投向日本。
  1896年,清朝驻日公使裕庚在上海、苏州等地招收了13名学生到日本去,开启了中国近代留日的历史序幕。一时之间,留日学生人数开始飙升,短短五年时间达到1400名左右。根据《清末民初洋学学生题名录初辑》中统计:1898年有77人赴日留学,到1902年升至727Jk。1905年,日俄战争中日本的获胜、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再次将近代留日活动推向高潮,留日生陡增至8000余人。
  庚款留学的耻辱与希望
  ——20世纪中国留学运动中值得铭记的一页
  孔子曰:知耻而后勇。
  公元1900年,即光绪26年,按照中国的干支纪年,此百年的开始为“庚子”年。8月14日,北京被攻陷。1901年,《辛丑条约》订立,其中的赔款因针对“庚子事变”而设,故称“庚子赔款”,简称“庚款”。后来,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带头“退还”多收的庚款,用于培养留美中国学生,其他国家纷纷效仿,于是形成近半个世纪的特殊留学事件一一庚款留学。
  尽管带着耻辱的底色,但依然无法泯灭当中取得的成绩和辉煌,一些人、一些事甚至对新中国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那些孜孜以求、勤奋卓越的学子们值得世人讴歌和铭记!
  1908年中美签署庚款留学协议后,中国开始进行留美学生甄选工作。1909年到1911年3年间,清政府三次在全国范围内招考庚款留学生,考试地点设在北京史家胡同。当年的招考要求十分严格,除通晓国文、英文外,还需要“身体强健,性情纯正,相貌完全,身家清白”,还规定“以十分之八习农工商矿等科,以十分之二习法政理财示范诸学”,此外,学成后必须回国。
  1909年8月间,庚款留学第一次招考举行,从应考的630名学生放榜录取了47人,当年10月赴美。这批学生中包括日后成为清华大学终身校长的梅贻琦。1910年8月,庚款赴美第二次招考在史家胡同再次进行,400多人应考中,70人获得录取资格。其中,胡适名列第55名,与他同期渡洋的还有赵元任、竺可桢。1911年,第三批庚款留学招考举行,63人赴美。
  1911年4月29日,北京西郊清华园,礼乐齐鸣,468名青少年学生与身着朝服的游美学务处总办、会办、学生监督,以及美国和本土教员一同迎来留美预备学堂开学的第一天。学堂因设立在清华园,故而得名“清华学堂”,专门为培训庚款留学生而设立。
  清华学堂准设后,学生规模核定为500名,学制为8年,分高等、中等两科,各为四年制。高等科毕业后,相当于美国大学二年级的水平。因此,高等科毕业生可以直接到美国大学三年级开始读书,大学毕业后再读硕士、博士。
  首届毕业生有金岳霖、侯德榜、叶企孙、汤用彤、吴宓等人,后都成为各自学科的奠基者。辛亥革命后,庚款留学中断,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却并未停止选送优秀学生赴美留学。
  1928年,清华学校改名为国立清华大学后,赴美留学生扩大到在全国公开招考。从1909年到1929年间,庚款留学项目向美国大约输送了1300名学生,在这当中涌现出近现代众多优秀的学者、教育家以及不同领域的杰出人才,成为推动中国现代化的引擎。
  留学美利坚的学子们目睹着美国的富强、物质文明的发达,对比旧中国时的贫穷、积弱,心系祖国的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当中的原因。
  陈衡哲是清华第一届庚款女留学生,在1914年抵达美国,一年之后,她熟悉了留学界两件文化革新运动。一是任鸿隽提倡的科学救国运动,二是胡适提倡的白话文运动。这两大运动发端于康奈尔大学内,后在国内掀起浪潮。其中,任鸿隽认为中国的地理环境同美国相似,中国之所以落后的原因在于没有先进的科学。他提出:“一个国家的盛衰强弱,与学界之有无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