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的运用


  [摘要]在经济法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具有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优点,将案例教学法运用于经济法教学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经济法 案例教学法 运用
  [作者简介]王芳(1963- ),女,内蒙古乌兰察人,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法学教育。(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9)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33-0119-03
  
  如何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对经济法课程传统的教育方法、手段、内容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重视培养学生法律意识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经济法课程建设中亟须解决的问题。笔者拟结合自己多年经济法课程教学的经验与教训,尝试进一步探索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模式问题。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也叫实例教学法或个案教学法,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锻炼的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在20世纪初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管理课程的教学中采用,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并运用于经济、管理等实践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学科教学。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教学方法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深入,案例教学法已在大学本科多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案例,把经济法课程中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将其置于一定的实际情景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和表现,在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也会使学生恰当地掌握这些原理所代表的特定含义和意义。案例教学法还能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实践情景,把真实、典型的问题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他们设身处地地去思考和分析,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面对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极有益处。
  
  二、案例教学法的功能
  
  (一)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做好启发、引导、点拨的角色。案例教学加强了师生交流,活跃了课堂气氛,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教师应努力使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使学生成为案例教学的主人。要认识到案例教学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种全新的现代教学理念。它追求的是一种新的课堂教学结构,一种新的学生学习方式,它更强调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从自己的教学经历中,笔者体会到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互动的重要手段。例如,在民事诉讼法的诉讼权利部分的教学中,选择典型诉讼案例,把原告和被告的角色分配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案情的发展和诉讼阶段的变化,去思考当事人有哪些诉讼权利以及如何行使。教师通过典型而生动的案例吸引学生全身心地进入案例情境之中去感知案情,并且在双方当事人质疑问难的环节中,教师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层层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在案例情境中积极地去思考问题,从而掌握诉讼的基本原理。互动的课堂,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缩短了距离,使教学与学习不再枯燥和乏味。
  (二)案例教学法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与他人沟通的社交能力
  首先,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宗旨,将各种具体问题编写成案例带进教室,通过情景描述设置问题,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双向和多向互动交流,平等对话和研讨,对案例中的问题发表各自的观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这样不仅深化了学生所学的知识,而且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其次,案例教学通过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最后,通过案例教学,学生学会如何互相点评,如何以建设性的方式向别人提出自己的建议,还学会接受别人的批评意见,提高了社交能力。
  (三)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首先,案例教学能推动教师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提高实践能力。一个成功的案例,是教师通过各种手段采集案例材料,对案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而成的,这些教学案例本身即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其次,教师要上好每一节课,必须精心准备,熟练掌握案例所涉及的法律法规和相关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应用自如,才能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对学生发表的见解进行及时正确地点评、归纳、总结。因此,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起到教学相长的作用。
  (四)案例教学法把启发性与自主学习结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案例本身不是纯理论性的内容,也不是简单的事例,而是包含一定内容的问题。案例中的典型事例,都是为了说明具体问题而设立的。针对这些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挖掘、去体验,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寻求真谛,找出问题的本质所在,从而提出建设性意见和解决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诱人深思,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维空间,教学效果非常显著。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运用已掌握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可以增强运用知识和总结经验的能力。
  案例不是独立的教学形式,只是讲授教学的辅助手段。案例教学法可以且必须与传统的系统讲授法相结合,它不能替代系统的理论学习和讲授。案例教学的功能与作用是明显的,但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培养学生素
  质,提高学生能力,增长学生知识的教学手段有很多,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完善,合理运用。
  
  三、案例教学的应用
  
  (一)案例的选取
  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成败与所选用的案例质量高低关系密切。在实践中,经济法教学案例的选取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从《人民法院案例选》等案例选编中选用,选材容易、使用方便,教师上课时随时能“以案说法”,收到良好的效果,二是从有关媒体法制教育栏目中选取适当案例。这个途径所选案例形象直观,生动具体,可以加深学生对案情的了解和对案件所涉法律关系的认识,从而为展开讨论奠定良好基础。三是旁听人民法院的公开审判和接触社会生活中的案例。这种方法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受到活生生的法制教育和启发。无论通过何种渠道选择案例,必须注意一方面要反映社会发展现实,取自于生活实际;另一方面又要贴近大学生思想实际,能够引起学生情感和思想上的强烈共鸣。
   (二)案例教学的手段
  1.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研究。认真讲好每一堂课,做到不误人子弟,是教师工作的天职。教师的教学应当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要让学生懂得:如何获取知识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怎样学比学什么更重要。因此,教师必须研究教学过程中如何发展启迪思想、培养能力和激励创新,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的不同,采用丰富和恰当的案例教学方法。首先,在每讲授一个单行法律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首先设计一个典型案例。其次,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在案例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模拟真实问题,利用所学知识对案件进行诊断和决策。例如在讲述完民法、经济法和民事诉讼法等几部分内容之后,结合具体民事侵权案件,要求同学们运用法律知识,设计出一个能以最大限度维护受害者合法权益的行动方案。学生们经过查找法律依据,向社会有关法律部门咨询,集体讨论,提出方案。假定此案经过了方案的全过程,要求学生们写出应该由受害者一方所撰写的全部法律文书。学生们去查找法律依据及法律公文写作格式,代替受害者写出全部法律文书。教师还可以组织一次对此案的模拟法庭审判活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对所列的案例进行角色置换,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利益出发,学会如何更好地应用法律。经过分析讨论,可请小组的代表走上讲台,阐述自己的观点、理由,然后,再由其他同学进行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