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2015世界500强企业中石化位列第二,中国工商银行利润最高

美国《财富》杂志7月22日发布的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显示,中国上榜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达到106家,比上年度增加6家,上榜企业数量稳居世界第二。美国上榜企业128家,数量与上年度持平。中国工商银行以447.6亿美元的利润成为今年世界500强利润最高的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在最赚钱的企业中分别位列第3、第5和第6位。

榜单显示,在今年世界500强企业前十位中有3家中国企业,与上年度持平。其中,中石化排名上升一位至第2位,中石油和国家电网仍位列第4位和第7位。排名上升最快的中国企业是中粮集团,由去年的第401位上升至今年的272位;其次是招商银行,排名由第350位上升至235位。

解读:2015年度世界500强的入围门槛由上年的228亿美元提高至237.2亿美元。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在今年的上榜企业中,有5家内地企业首次跻身世界500强,分别是:陕西煤业化工集团、中国光大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保利集团、海航集团;中国台湾和香港分别有3家和1家新上榜企业。

中国公司主导亚洲最佳企业排行榜

《福布斯》此前发布的亚洲“10亿美元以下最佳企业”排行榜显示。在今年的榜单上,来自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公司再度扮演主角,占到亚太地区公开上市公司200强的60%。

榜单显示,在200强企业中,有123家是首次上榜,这凸显该地区中小企业的活力。今年的榜单总共有84家来自中国的大陆和香港地区。与去年一样,跻身榜单的中国企业主要是制药和其他医疗公司以及包括印刷、软件、金融信托、房地产、服装、玩具、电影和半导体等行业的公司。榜上第二大公司群体来自中国台湾地区,今年上榜企业增加5家,总数为36家。韩国位列第三,有17家公司上榜,多于去年的12家。印度和马来西亚均有11家公司上榜,澳大利亚有9家。今年,日本跌出前5名,只有8家公司上榜,而去年是15家。

解读:据悉,跻身今年10亿美元以下最佳企业的200家公司,年收入介于500万美元到10亿美元,至少上市一年并赢利。排名是在1.7万家企业中,根据候选者过去12个月和3年来的销量增长和赢利增长,以及最强的5年股权收益率进行筛选的。榜单结果显示,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的公司发展极具活力。

央行:境外机构报备后可开展利率互换等交易

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就境外央行、国际金融组织、主权财富基金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关事宜发出通知。

央行表示,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市场,应当通过原件邮寄或银行间市场结算代理人代理递交等方式向中国人民银行提交中国银行间市场投资备案表。备案完成后,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现券、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以及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的交易。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自主决定投资规模。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应作为长期投资者,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合理需要开展交易。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双方对等性原则和宏观审慎要求对相关境外机构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进行管理。

解读:长期以来,我国对境外机构运用人民币投资银行间市场有诸多限制。此次央行宣布,境外机构报备后可在银行间市场开展债券现券、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以及利率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其他经中国人民银行许可的交易展开利率互换等交易,将有利于提高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银行间市场自由程度和投资效率,进一步刺激境外机构投资者对中国债券的购买,有效拓展中国银行间市场的深度和流动性,进而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护照含金量提高 已和99国缔结互免签证协定

外交部发言人陆慷此前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目前,中国已和99个国家缔结涵盖不同种类护照的互免签证协定,与37个国家签订59份简化签证手续协定或安排。36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给予中国公民落地签证便利,11个国家和地区单方面允许中国公民免签入境。中国护照的“含金量”成色大大提高。

陆慷指出,近年来,中国公民出境人数大幅增加,去年中国内地公民出境人数已经超过了1亿人次。在中央“执政为民”方针指引下,外交部通过不懈努力,在签证便利化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越来越多的成果惠及普通公众。去年中国同美国就商务、旅游、留学人员签证达成互惠安排。今年前五个月,中国公民赴美国经商和旅游的人数同比增加了31%。

据悉,英国、比利时日前也宣布,将于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城对中国公民提供一站式签证服务。

解读:外交部同时披露,未来我国将继续同有关国家加紧协商,进一步推进签证便利化措施,同时也为在海外的中国公民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领事保护与协助服务,让他们不但有走出去的“快车道”,而且能够更安心、更舒心。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中国护照的“含金量”将会进一步提高。

外汇局:3月末人民币外债余额为4.9万亿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02768亿元人民币(等值16732亿美元)。其中,首次纳入统计范围的人民币外债余额为49424亿元人民币(等值8047亿美元),占全口径外债余额的48.1%。若按调整前口径(外币外债)计算,我国外债余额较2014年末减少3%。

截至2015年3月末,我国全口径外债余额为102768亿元人民币 (等值16732亿美元,不包括香港特区、澳门特区和台湾地区对外负债,下同)。

从期限结构看,中长期外债余额为30356亿元人民币(等值4942亿美元),占29.5%;短期外债余额为72412亿元人民币(等值11790亿美元),占70.5%。短期外债余额中,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占50.5%。

从机构部门看,广义政府债务余额为6906亿元人民币(等值1125亿美元),占7%;中央银行债务余额为2180亿元人民币(等值355亿美元),占2%;银行债务余额为50225亿元人民币(等值8177亿美元),占49%;其他部门债务余额为30914亿元人民币(等值5033亿美元),占30%;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债务余额为12543亿元人民币(等值2042亿美元),占12%。

从债务工具看,贷款余额为33775亿元人民币(等值5499亿美元),占33%;贸易信贷与预付款余额为19182亿元人民币(等值3123亿美元),占19%;货币与存款余额为26868亿元人民币(等值4374亿美元),占26%;债务证券余额为8796亿元人民币(等值1433亿美元),占8%;特别提款权(SDR)分配为592亿元人民币(等值96亿美元),占1%;直接投资:公司间贷款余额为12543亿元人民币(等值2042亿美元),占12%;其他债务负债余额为1012亿元人民币(等值165亿美元),占1% 。

从币种结构看,本币外债余额为49424亿元人民币(等值8047亿美元),占48.1%;外币外债余额(含SDR分配)为53344亿元人民币(等值8685亿美元),占51.9%。在外币登记外债余额中,美元债务占80%,日元债务占4%,欧元债务占6%。

解读:这是国家外管局首次对外公布人民币外债余额。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人民币外债几乎占到全口径外债的一半。目前,中国已是高度开放的经济大国,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自2009年7月人民币国际化启动以来,人民币跨境结算规模持续高速增长,结算额从2009年的36亿人民币扩大到2014年的近10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跨境收付占我国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例逐年攀升,从2010年的1.7%提高至2014年的23.6%,2015年1-5月上升至27.7%,人民币已成为中国第二大跨境收付货币。目前我国人民币外债的构成主要是非居民存款和贸易融资类人民币外债,两者合计占比近60%。其中非居民存款主要是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存放于我国境内银行产生的外债,这部分存款虽然在统计上属于外债范畴,但与我国境内机构从境外直接借用的狭义外债有较大区别,说明非居民持有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较强,有利于更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而贸易融资类人民币外债基于进出口贸易背景,主要是境内金融机构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融资产品而产生的对外负债,这部分外债实质上是伴随我国跨境贸易中人民币结算占比增加而自然产生的。按照债务期限划分来看,2015年3月末我国短期外债占比超过70%,但这部分1年期以下的债务中,一半以上是与贸易有关的信贷。由于我国一直以来是对外贸易大国,因此与贸易有关的信贷,如:企业间贸易信贷、银行贸易融资、与贸易有关的短期票据等融资性债务占比也较高。但在我国的短期外债中,这部分外债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偿付风险有限。另外,我国短期外债与对外贸易和外汇储备相比规模不大,短期外债风险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