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79例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5--01

恙虫病也称为丛林斑疹伤寒,是恙虫立克次体感染人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属于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主要传染源是鼠类。该病多发于夏秋季,6、7月为高峰期,患者临床症状多表现出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特点[1]。有研究报道显示,恙虫病在不同区域、不同株间的抗原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人的致病影响也各不相同,因此导致各地区的发病率、复发率、病情严重程度也各有差异[2]。在我国,恙虫病多发于东南沿海各省和西南地区,以沿海岛屿最为常见。恙虫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其临床症状与其他疾病较容易混淆,因此应进行反复检查以及时确诊,进而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给予治疗。基于此,为提高我院对恙虫病诊治水平,作者对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79例恙虫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均符合杨绍基《传染病学》中关于恙虫病的诊断标准,且经接触史与病情询问、体格检查、血常规检验等证实。患者中,儿童12例,男性40例,女性39例,年龄2—79岁。发病时间5—11月份。其中5月份2例,6月份4例,7月份27例,8月份26例,9月份12例,10月份6例,11月份2例。79例患者均有高热(3—12天),体温最高达41℃。全部患者均有焦痂,局部淋巴结肿大,肝肿大7例,脾肿大5例。中毒性脑病1例,表现为头痛、呕吐,颈部抵抗。中毒性心肌炎2例,表现为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双下肢水肿。院外误诊为伤寒20例,肺部感染8例,急性肾炎2例,脑炎1例,急性黄疸性肝炎10例。

1.2 实验室检查

血白细胞总数正常42例,其中分类中性粒细胞增高25例,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高31例,6例白细胞总数下降,最低达2.0x109/L,血小板下降45例,最低60×109/L;心肌酶检查15例异常;肝功能检查转氨酶AST、ALT均有不同程度升高,最高达1800mmol/L。

1.3 诊断标准

依据文献[1],并结合流行季节及临床表现(高热、毒血症、皮疹、典型的焦痂和全身淋巴結肿大、全身症状),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1.4 治疗

79例患者入院24h内确诊为恙虫病,即选用“阿奇霉素(生产企业:湖北荷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64561)”进行治疗,10mg/kg/d,静脉点滴,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让患者卧床休息,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1.5 疗效判断标准

①痊愈:体温正常,焦痂愈合,焦痂邻近局部淋巴结肿大消失,血常规检验结果正常;②显效:体温趋于正常,焦痂基本愈合,焦痂邻近局部淋巴结肿大基本消失,血常规检验结果趋于正常;③有效:体温明显下降,焦痂慢慢愈合,焦痂邻近局部淋巴结轻度肿大,血常规检验结果好转;④无效:体温未降低或升高,焦痂未愈合,焦痂邻近局部淋巴结仍肿大,血常规检验结果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显效病+有效)/N×100%[3]。

2.结果

79例患者经治疗后,平均退热3.5天,总有效率100%,1例因“中毒性心肌炎”经吸氧改善心功能级对症支持治疗后,2周出院,其余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住院天数5-14天,平均1周。

3.讨论

恙虫病是恙虫立克次体感染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其重要传染源。恙虫病立克次体死亡后释放的毒素为其致病的主要因素。在局部引起丘疹、焦痂和溃疡。其基本病变是广泛的小血管类,导致多器官充血、水肿、渗出、间质性炎症及变性,表现为多器官不同程度受损而出现各器官的临床表现症状,严重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4]。

本组病历全部出现于农村及山区,居住于老鼠出没频繁的地方。本组病历发病前都有田间、草木茂密的地方劳作史。且焦痂最多见于腹股沟。本组病例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异,发病时间5-11月份,其中7-8月发病53例(64﹪),与各地报告相似。

本组病例全部有高热,均大于39℃。诊断前常规抗感染治疗无效。四环素及氯霉素是治疗恙虫病传统有效的药物,但因对儿童牙齿的副作用及氯霉素骨髓抑制作用,在临床中使用存在风险。而阿奇霉素是一种新型半合成大环内脂类抗生素,其作用机制是阻断肽作用和抑制RAN核糖体易位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抗菌作用[5]。本组病例用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治愈率为80%,奇霉素是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它可以有效的抑制细菌的蛋白质合成,特别是对于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具有十分明显的抗菌作用,能快速到达炎症部位,缩短治疗的时间,除此之外,阿奇霉素还具有不良反应少,毒性低的特点,虽为肝脏代谢,但大部分仍由粪便排出,对于肝肾没有明显的损伤,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上不失为治疗恙虫病的首选药物。

由于本病的病变是全身性,临床表现多样性,且有些患者的症状不典型,易造成误诊。本组病例误诊率达50%。分析其原因为:①部分医务人员对恙虫病缺乏认识,经验不足。②长程发热特别是稽留热型,很容易只注意伤寒等病的诊断,疗效不佳时才想到其他疾病。③体检不仔细,对特征性焦痂或溃疡未能发现。此外,焦痂及溃疡不典型时也易致疏忽。④临床思维方法主观片面,忽视了恙虫病多器官损害的特点。⑤对不典型病例未能及时作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查。⑥对疑似病例未及时作诊断性治疗。

通过对79例恙虫病采取“阿奇霉素”治疗的结果分析发现,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亚美,江载芳主编.诸福常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039.

[2] 唐平,孟兆娣,卢静.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21例[C].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第二次高峰论坛. 2015.

[3] 童瑞敏,王成文,孔凡荣,等.清营汤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12例临床报道[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5, 15(6):44-45.

[4] 陈香蕊.恙虫病和恙虫病立克次体.北京:军事医学出版社,2001.76-81.

[5] 李媛.大环内脂类抗生素治疗小儿恙虫病,儿科药物学杂志,2004.1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