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体系探索与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龙岩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福建 龍岩 364012)

摘 要:如何重构教学体系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课题。文章结合龙岩学院教学体系改革实践经验,探索高校应用型发展模式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寻找新途径。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3-0180-02

Abstract: How to reconstruct the teaching system to adapt to the new norma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grate into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s an important issue to the talent cultivation of application based universities. In this paper, combining with practice experiences of teaching system reform in Longyan University, We explore applied development modes of universities to find out new ways to cultivate applied and compound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Keywords: application based universities; teaching modes; talent cultivation

随着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传统行业升级步伐加快,特别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发生深刻变化[1]。如何培养出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要求的一线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是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的重要课题。按照国家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各地各高校要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2,3]。福建省龙岩学院自2004年升本以来紧紧围绕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应用型人才教学体系,以提高服务区域、行业需求能力为引领,转变发展模式,整体规划和推进学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

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合理划分和制定培养周期,完善“3+1”教育培养模式

近年来,我们根据专业特点及加强实践能力的需求,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开展“3+1”教育培养模式为核心的专业改革[4]。将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有机整合。第一个“3+1”是分阶段学习(图1),即四阶段培养模式:(1)大类培养阶段,入学第一年教授大类基础知识包括:必修公共课程和专业公共课,在于树立专业意识,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2)专业培养阶段,入学第二年教授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基础专业课、专业技能课和综合选修课,在于明确专业方向,制定个人专业培养规划;(3)方向培养阶段,入学第三年教授专业实践技能课程、综合选修课并加入校内实习课程,培养技术应用能力;(4)校外实习阶段,最后1年完成专业实习、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第二个“3+1”是指校内课程教师、校外专业课程外聘教师和专业辅导教师(导师)+本科生自身(图2)。形成校内外教师、专业导师教授辅导加本科生自主学习的新型教学关系,通过不同的教学阶段和教学平台及多样的教授方式,本科生导师根据个人职业计划进行个性化指导,将专业理论、实验实践、职业规划和创新创业有机融合,同时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习实践、指导辅助融为一体的教育体系。

(二)构建“双师同课”教育新模式

“双师同课”培养模式是校内教师和行业技术人员共同完成课程任务,在专业课程讲授中部分课程由外聘教师完成,使专业课程授课内容及时更新并结合行业发展现状。实习阶段由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制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具体计划要求,在企业实习采用“师徒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真正参与到企业日常生产中学习到实际生产中的传授一手技术,培养出适应产业要求的一线应用型毕业生。

二、培养课程体系重构

(一)深化课程结构改革

深入企业、社会开展需求分析,调查专业对口单位各种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实际需求,结合校内外专家意见,突出专业课程的职业定向性,以职业岗位能力作为配置课程的基础,结合当地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学院发展的总体规划,合理设置专业课和所占课时,调整、设置和更新课程内容,形成专业特色课程供学生选修。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专业课教学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大实践教学的比例,将实践教学分为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技能训练、综合应用技能训练、企业实习不同组成部分,分别在学习阶段进行讲授,层层深入、层层递进。选择相关行业主流技术标准、工作规范与学科理论知识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教材[5]。

(二)构建“方向+模块”课程体系

针对专业课程根据学生的自身职业发展规划和就业意向选择主攻专业方向,开设不同的培养方案模块,打破传统学科界限,按岗位特点和需求,将同一类方向岗位所需求相关的课程组成教学模块,建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应用型课程模块,构建主辅兼容、相互渗透,突出“厚基础、重实践”的较强竞争力核心课程体系,培养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产业链复合型人才。

(三)开设综合选修课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应用型人才需求发生了变化,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针对不同行业需求开设相应选修课程,如:农学专业开设商务与金融包括商品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满足职业岗位需求。

(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方位融合,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深化创新创业教育中心内涵建设,引进和自建一批创新创业教育共享选修课程,同时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推行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运用“互联网+”构建综合生态体系型的创新创业信息管理平台,深化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修订学科竞赛管理办法,搭建学科技能竞赛平台,在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审核、培训辅导、众筹、成果展示、政策与法律咨询等方面为学生提供一站式的管理服务。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组织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依托行业、社会和合作企业,重点建设校内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和创业园。

三、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一)建立稳定的实践、实训、实习基地

加强实践、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并与相关企业签订长期合作协议,建立校企合作运行机制,采取校企一体、产学协作、合作双赢的方式共建实习基地。本科三年级开始即可进入实践基地进行阶段性课程实习,课程实习由校内专业老师和基地企业技术人员共同承担,同时可接受假期实习;本科四年级到合作企业进行专业方向实践训练和技术培训,并完成毕业论文,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为兼职教师以“学徒式”一对一教授,使学生能够深入企业结合实际,真刀真枪的进行顶岗实习。同时根据职业技能要求联系相应技能鉴定与培训中心,为学生参加职业技术资格或岗位培训与考核创造条件,给予专业指导通过专业(职业)技术考核。

(二)与企业联合共建产业学院

产业学院是推进校企资源整合发掘校企一体化、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方式,有益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6]。加强进一步校企深度合作与全覆盖,产业学院聘任行业人员担任专业负责人,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材编写、学生实验实训及就业推荐等方面实现共建共管。将企业产业资源、行业经验、业务标准、实习岗位、内部培训、生产工艺、研发技术等引入产业学院,逐步改善专业教学体系及人才供应的不平衡;利用学校人力、技术及社会资源完成企业结构调整、战略转型和扩展区域市场发展规划。建立共享的基础实验室、技能实训室和专业方向实训室,形成融“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和专业方向实训室,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四、“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是应用型人才培养、产业链发展服务的关键[7],采用政府、学校、企业“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团队合作机制,以改善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职称层次、学历层次和技术应用水平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努力塑造双师型及专、兼职相结合具有现代职业理念、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高水平专业教学团队。对教师进行分类管理,推动各专业教师向应用型、复合型、双师双能型转变,鼓励在校专业教师到合作的企业实践提升,尽快完成从“知识型”到“知识实践型”的转换。鼓励在校专业教师以科研项目合作、参与企业技改、生產研发、岗位锻炼等多种方式到合作企业进行实践历炼,要求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完成1个月以上的企业工作实践,选送青年教师和从事专业方向课程教学的教师到对口事业单位、企业挂职实践锻炼。在引进校外任课或专业辅导教师上,改善“双向灵活”的引人用人机制,拓宽从社会、企业选聘实践型、创新型、技能型高端实用人才的渠道,有计划地引进优秀企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

参考文献

[1]何华.加强校企融合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之路[J].中国科技产业,2016(1):59-60.

[2]郭树岩.应对高校转型,积极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改革[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6,18(1):77-78.

[3]周绍森,张阳.适应新常态大力推进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 中国高等教育,2015(19):28-29.

[4]何玉琴,黄翠琴,林炜明,等.动物医学专业“3+1”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14,32(2):88-92.

[5]周华丽.地方性高校应用性本科教育教材建设策略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8(2):95-97.

[6]李宝银,汤凤莲,细鸣.产业学院的功能设计与运行模式[J].教育评论,2015(11):3-6.

[7]秦捷.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135-137.

基金项目: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NO.JAT160480)

作者简介:段滇宁(1985-),女,辽宁阜新人,土族,硕士研究生,龙岩学院,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科研管理、学科建设管理。

通信作者:陈洪博(1986-),男,山东潍坊人,博士研究生,龙岩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