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学教学课改的创新模式分析

摘 要:近几年来,地方高校针对商品学应用人才的迫切社会需求,适时地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方面调整人才培养模式,主要依据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结合、教学项目优选、更新教学手段的课改教学方式,全方位改革课外实践和教学评价体系,本文对调整高校应用型商品学人才的培养模式,具有肯定意义。

关键词:教学课改;应用人才培养;创新模式

Research On Innovation Mode of Curriculum Reform In Commodity Science

DONGMEI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HENAN PROVINCE,471022)

ABSTRACT: Recently, Local college adjusts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by the teaching mod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an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essing need of application talent in Commodity Science, and reforms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on basis of the extracurricular practice and classroom practice, the practice teaching project selection, updating teaching means. The thesis will have a positive meaning for training mode adjustment in Commodity Science talent.

KEYWORDS: Curriculum reform; Application talent training; Innovation mode

专家预计未来10年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将达到94.1%。中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走到大众化,并将提前进入普及化阶段。这势必导致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发生大规模调整,从一元的精英教育走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多元化教育。高等教育要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多层次应用型人才。商品学作为一个新兴的、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学科更是如此,其技术、经济、管理和法律等诸方面综合性因素,决定了其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体系方面必须由所创新,才能培养出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动手实践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新环境的实用型人才。

一、商品学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商品学在我国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尤其是加入WTO后,国内商品检验与认证市场逐步对民营资本和外资开放,市场规模和数量急剧扩张。社会对商品学人才的需求急剧增长。在产品日益过剩和同质化的今天,消费者对各种商业广告及其促销手段开始由麻木变得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商品学就越发显的重要了,相对传统的品牌消费观,消费者更多的关注的是商品的效用,将市场营销和商品学有效的接合起来,推动企业的营销,是企业发展中必须研究的新课题,许多发达国家的企业把市场营销学、广告学、商品学视为企业营销战略的三大支柱。

随着商品学专业人才需求的急剧增长,商品学专业教学中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如培养目标不清晰、师资严重缺乏、课程设置不合理、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等等。在这些问题中,缺乏合理、完善的配套实践教学体系,已成为严重影响商品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学生对商品管理、商品鉴别技术、商品检验技术和商品经营能力的实践毋待加强。

二、商品学的课程改革模式分析

当前设置商品学课程的高校,都强调学生的实践水平和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结构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一般来说,实践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将商品学与国际贸易紧密结合,筛选理论性较强的實践项目,开展商品学实验及实践操作。

⑴理论实践密切结合。实践教学项目设置与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尽量覆盖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培养学生掌握商品学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术技能。商品学的实践环节的设计加强对商品管理、商品鉴别技术、商品检验技术和商品经营能力的训练,强调商品技术与商品经营管理的结合,培养学生从事商品采购、流通管理、国际贸易、物流管理等工作的实际能力。重点筛选了有关商品质量、商品分类、标准和标准化、商品质量监督和认证、商品检验等基础知识,强调课堂实践和课外实践,增强学生对商品的包装、运输、保管和销售要求等与物资流通紧密相关的基本技能。如引导学生在商品学课堂上品红酒、品名茶,熟悉商品的特性与成分,加深学生对基础概念的理解。

⑵偏重实践性。商品学实践教学制定实践标准时注意各项目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增加实训和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实习的比重,使实践课真正发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作用。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均应有配套的实践指导书。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除了参照真实贸易类和营销类网站外,还引导学生针对性地走出校园,走入生活,到超市、商场、工厂中去,熟悉商品管理、检验和鉴别、监督认证、标准和分类等基本操作。

⑶增加互动性。商品学实践教学不仅要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还要加强师生互动,学生与企业的互动,学生与社会的互动。通过学生之间实践活动的互动与经验的分享,培养学生的小组学习能力和团体合作意识。如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外实践任务,学会将实践内容化整为零,统筹完成。师生之间借助邮件列表、电子邮件、通讯工具、博客和论坛等多种现代化媒介工具,安排实践任务,反馈实践心得和总结,强调教师在学生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发挥主导的作用。商品学实践教学提倡学生走向企业,走向工厂,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结合,在基层生产劳动中品味基础理论,总结实践经验,领悟实践目的。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商品学人才。增强学生与社会的互动性贯穿在每一个实践环节中,学生只有深入社会中去观察、去了解、去实践、去思考,才能把握基本的商品学理论知识和内涵,才能在基本技能基础上有所提升和完善。

第二,在教学环节设计中增加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加强与学生的互动和实践。

⑴情景模拟教学作为案例教学的一种形式并不排斥传统教学,打破常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模拟演练,从成功案例中学习经验,从失败案例中吸取教训,从困境案例中学习摆脱困境,从危机案例中学习处理危机,虽然这些仍然是一种“纸上谈兵”的活动,但也能为自己以后处理类似问题提供“经验”。在涉及到商品学常识的重点章节中,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可采用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的教学设计来加深学生对商品学理论的理解和把握。通过情景模拟演练,能使学生由“被动应付”转变为“主动参与”,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教学真正达到既定目标,做到坚持理论教学与模拟演练的统一。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想搞好课堂情景模拟,学生必须要将案例与所学的商品学知识有效结合起来。情景模拟作为一个过程,它一般都要涉及到计划、决策、组织、领导与控制等职能,学生需要在分析案例时有较清楚、较全面的认识。同时,在组织情景模拟演练活动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通过内容的设计、方案的选择、人员的分工与安排、如何组织好本次活动等,熟悉商品学专业技能,对相关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直接的运用。通过情景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可以使学生通过操作和体会,提高实践能力、决策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等,取得多方面的收获。同时关注现实中商品学专业领域最新的发展及应用实例,做到与时俱进。例如,“纺织品的商品学”章节,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服饰表演和时装展示,在展示的过程中由学生自发讲解所穿着服装的面料质地、染色、编织工艺等特性。寓教于乐,使学生轻松掌握纺织类商品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纺织面料鉴定的专业技能。

⑵采用多形式互动学习,如小组讨论、分专题课堂教学、案例分析、课堂演讲、网络平台互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实践性。例如在“商品标准和商品包装”章节,通过对进出口商品报关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商品包装的国际标準和惯例;鼓励学生携带商品走进课堂,让学生在动手拆卸商品包装过程中,熟悉商品包装技术。

三、商品学的课程改革创新

商品学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模式、教学项目、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通过强化实践环节的训练,深化学生对商品学以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1、以“理论联系实践”为指导思想,把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训紧密结合在一起。课内实践教学只能满足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常识的实践把握。与贸易、物流、营销、管理联系紧密的商品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必须要通过课外实训,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实践流程、把握技能和深化知识。通过课外实践环节的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如在“商品分类和商品陈列”章节,学生分组完成课外实践,选择中小型超市,实地调查该超市商品分类情况,并仔细观察商品的陈列与布局,拍照收集资料,讨论并进行总结,撰写调查分析报告。“商品条码”章节,要求学生分组课外实践,选择物流、仓储、零售、批发、经销、图书代理等多种经营场所,收集不同类型的带有商品条码的商品包装。“商品包装标志”章节,引导学生单独课外实践,选择商场或超市,收集食品包装(如酒、饮料、奶粉等)、日用品(如化妆品)、家电商品(如电视机等)、服装商品的销售包装(要求包装标志齐全),收集假冒商标等事件并分析其危害。通过这一系列的具体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形成感性认识,从而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考。

2、优选教学实践项目。在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上结合社会需求和课程结构,教学实践项目的选择要具有代表性,兼顾时代特征。按课程内容选择实践项目,既要反映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也要反映现代社会的热点和学生关心的应用环节,密切联系社会和工作实际,具有时代性。通过实践项目介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最终总结出相关理论,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不显乏味。按项目内容开展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从学习到工作的平稳过渡。通过定期评估教学实践项目,优化教学模式,提升实践教学的项目水平和实用性。编制商品学教学实践大纲,保证商品学基础技能和专业技能的设置比重,课内实践每学期至少3次,如商品运输工具和运输方式调研实践活动、商标侵权的案例分析纺织品商品实物应用。课外实践每学期也至少3次,如商品分类和商品陈列、认识商品条码、认识商品包装标志。

3、更新教学手段。尽量渗透新技术、新工具,使学生了解专业的发展;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与现代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从理论到实践一次对接;实现课件及作业等教学资源的同步网络运行。教师将商品学的部分专业技能操作录制成视频,提供在互联网平台上,作为学生的课外实践参考。对于教学课件中给出的作业,学生课下完成,通过作业中提供的链接点可以轻松地在网上提交作业,教师网上批阅作业并反馈结果。如在“商品标准”学习过程中,带领学生进入企业国际贸易交易平台,通过在线询盘还盘,熟悉常见大宗交易类商品质量和商品标准。

4、教学评价体系的创新性。教学内容与实践结合,能保持学用一致,增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商品学实践教学的重点不只是放在学生掌握知识上,而是转移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因此,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商品学实践成果进行评价,更重要的是要对学生的理论素养和综合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同学间的相互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学生技能鉴定与学校教学考核结合起来,既可让教学考核保持职业性方向,又可避免重复考核。根据学生的就业需要,调整基础技能、专业技术技能的教学目标,设定多层次目标和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结合的双重教学评价体系。课外实践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监督和保证学生顺利地完成各项课内课外实践任务和安排,及时反馈实践教学内容的薄弱环节和教学盲点。如在课外实践中,各小组实训完成后,全班学生集中,从各小组中选取一名学生作为评委,成立评委组。由各小组选出代表(评委除外),采取适当形式,讲述调查报告内容。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评委组评选出1-2份优秀的调研报告。评选的依据是准备是否充分、资料收集的方式是否恰当、调查资料是否全面反映了问题、最终调研结果是否令人满意等。教师作为整个调研活动的组织者、观察者、记录者在课堂上对各小组表现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进行总结,此评价体系可有效地解决课堂上不易理解的疑难问题。在教学评价方式上可灵活采用打分、评优、投票等多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结语

商品学知识不断发展,社会对商品学人才的需求也在持续增加,但由于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与社会需求相脱节的矛盾,所以,商品学专业方向的学生就业率并不理想。通过课程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教学模式的实践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商品学人才。■

参考文献

[1] 万融.商品学概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郭洪仙.商品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3] 汪永太.商品学概论[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董媚(1979-),女,汉族,讲师,洛阳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