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强化降脂到全面调脂

他汀的“革命”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5项里程碑研究(4S、CARE、LIPID、WOS和TexCAPS)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这些研究提示,通过用他汀药物调节血脂,可使冠心病发病风险及死亡危险明显下降,且不增加脑出血、肿瘤等非冠心病死亡事件的发生风险,从而明显降低总死亡率。由此得出以下共识:调脂治疗冠心病,首要目标是降低LDL-C水平,降低LDL-C水平首选药物是他汀类。

2001年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组第3次报告(NCEPATPⅢ)提出,冠心病及其等危症患者LDL-C治疗目标值应在<100 mg/dl。2004年对ATPⅢ进行的修订和补充中,在原有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基础上增加了极高危人群,将伴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和多重危险因素(如代谢综合征)患者列为极高危人群,且强调对于此类人群,LDL-C水平应降≤70 mg/dl,才能有效防治各种心血管事件,改善预后。

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对于冠心病或等危症或10年危险为10%~15%的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应降至<100 mg/dl;对于ACS或缺血性心血管病合并糖尿病的极高危患者,LDL-C治疗目标应<80 mg/dl。

“强化降脂”、“降脂达标”成为热点话题,只要将患者LDL-C水平降低,不管是一级还是二级预防都能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的观点受到关注,这奠定了他汀类用于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理论基础,带来了一场他汀的“革命”,为他汀类药物防治冠心病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强化降脂后心血管风险仍不容忽视

在越来越多的声音认为降低LDL-C水平是降脂治疗改善预后的可靠标志时,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提示,强化降脂,甚至使LDL-C达标后的心血管风险仍不容忽视。

TNT研究显示,80 mg/日阿托伐他汀强化治疗可强力降低LDL-C水平,但仍远不能完全消除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

ENHANCE研究显示,经2年治疗,依折麦布联合他汀组患者的平均LDL-C水平为141.3±52.6 mg/dl,辛伐他汀组为192.7±60.3 mg/dl,联合用药组平均下降幅度显著高于单药组(58%VS41%,P<0.01),但两组患者的主要终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的平均改变差异无显著性(0.011 1 mm VS 0.005 8 mm,P=0.29),联合用药组未显示出更有效延缓CIMT进展的作用,心血管事件风险也未见显著改善。

关注全面调脂,势在必行

仅关注降低LDL-C并不能解决低HDL-C和高TG相关的剩留血管风险,临床上仍存在心血管事件降低率不足的问题。

多项他汀循证研究提示,HDL-C水平高的患者冠脉事件的发生风险低于HDL-C水平低者。HPS研究提示,HDL-C>35 mg/dl的患者接受他汀治疗的主要血管事件发生风险明显低于HDL-C<35 mg/dl的患者。

另外,TG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CARE和LIPID研究提示,患者接受他汀治疗后TG水平与心血管事件风险呈明显正相关性。2010年ACCORD研究亚组分析显示,对于TG≥204 mg/dl、HDL-C≤34 mg/dl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安慰剂组联合辛伐他汀组相比,非诺贝特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显著降低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31%。

国人调脂,既要全面,又要安全

越来越多的我国临床工作者意识到我国人群血脂异常的特点不同于西方,大多数以轻中度水平升高为主,且多表现为混合性血脂异常。美国FDA提示,中国患者不应接受80 mg辛伐他汀治疗,以避免肌病的危险。

CCSPS作为国内首次开展的大型冠心病二级预防研究已证实,在基线血脂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国人接受常规剂量血脂康长期全面调脂治疗,不但血脂水平得到全面调节,且临床事件明显降低,冠心病事件危险降低45.1%,冠心病死亡降低31%。

在他汀类研究中,CCSPS研究首次发现肿瘤死亡危险减少55%(P=0.013 7)。究其原因,是因为血脂康不但具有降低TC、LDL-C,还有升高HDL-C、载脂蛋白A1,降低TG、脂蛋白(Lp)(α)等作用,从而证实国人调脂不能绝对化强化降脂,全面调脂获益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