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以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日益下降的现状,是各医学院校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文章根据目前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出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功能,以达到改善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目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学校体育功能 心理健康 医学院校

[作者简介]王远(1973- ),女,浙江温州人,河北医科大学体育教研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姚继方(1967- ),男,河北衡水人,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外科,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为肿瘤外科及康复。(河北 石家庄 05001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079-02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残缺,而且应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都处于完好状态”。医学院校的学生将来面对的是广大的医疗患者,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成为一名合格医生的基本素质。因此,作为体育工作者,我们在关注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也必须同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文章采用国际通用、也是我国高校应用较为广泛的大学生精神卫生及人格健康调查表——UPI调查表,对医学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了解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功能,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是目前每个医学院校体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一、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所面临的问题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UPI量表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卫生、人格健康调查表。有利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早期发现,并提供及时的帮助和必要的治疗。本课题组通过对河北医科大学在校学习的学生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二个班376人进行UPI量表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72份,有效率为98.94%。对结果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如表所示):一类学生占调查人数的18.28%,二类学生为22.58%,三类学生为59.14%。其中一、二类学生占调查人数的40. 86%,说明大约有2/5 的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敌对、恐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症状等。

二、发挥学校体育功能,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建议

高等学校体育是我国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需要;既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又是发展我国体育事业的必需;既是丰富大学生课余文化生活、建设校园精神文明的需要,又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等学校体育具有健身、教育、娱乐、交流、政治、经济等功能。现代大学生面临着生活、学习、择业等多重压力。部分学生缺乏自我调节的能力,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日积月累,一些心理问题就会凝结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医学院校学生与其他专业学校的学生相比学习任务量大,必修课程多、实验课多、学生掌握的医疗保健知识也相对较多,因此,课题组扬长避短,充分利用学生专业及知识结构的特点,发挥高校体育的各项功能,以此来不断改善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1.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典型意义上的学校基本教育,是依赖于体育的显性课程来完成,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授课,使学生掌握体育的“三基”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另一方面是具有泛指意义的社会教育,是依赖于体育的隐蔽课程来完成,通过学校的体育物质环境与精神环境、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以及在体育教育中所形成的人际关系等以内隐的、间接的方式陶冶情操、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影响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除了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外,还包含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任何一种不健康的心理都是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情意目标的培养。因此,针对医学生存在的不同的心理问题,在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通过体育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在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下,注重培养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思想;同时启发和诱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智慧与能力进行学习和锻炼,使其积极性得以发挥,需求得以满足,个性得以张扬,也促使学生自我调控情绪的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因此只有不断完善高校体育的教育功能,才能达到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2.进一步加强高校体育的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体育运动的健身功能主要体现在其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运动系统的技能,改善和提高机体器官的机能,还可以提高人体基本活动能力、适应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体育运动还具有娱乐功能,它不仅能给人以强健的身体,而且还能带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使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等带来的紧张精神、疲劳的大脑及紊乱的情绪得到积极有益的调节,并获得积极性休息,这不仅有利于体力的恢复,也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高校体育是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内容,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丰富大学生体育文化生活,不断地完善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保持并增进身体健康,来保证顺利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根据对医学生存在的不同的心理问题,为他们制定相应的健身项目及娱乐活动,逐步激发这部分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体育比赛,使他们切身体验到运动场上的紧张而热烈的气氛,同时也欣赏到了运动员们的高超技艺、巧妙的配合,让他们感觉到自身与情境交融为一体,体验到一种良好的身心状态,感受到身心的轻松与充满活力,提高自信度,改善低落、抑郁、敌对的情绪,降低焦虑、抑郁和恐惧的程度,从而达到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3.不断发展高校体育的交流功能。体育的交流功能体现在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增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信任,改善人际关系。医学院校的学生学习负担重,在校期间要完成五六十门课程的学习,实验课也多,每天的学习时间近十小时,同时女生占的比例也高,这就导致了医学生生活和学习的氛围较其他高校更加沉闷,缺少生气;同时现代科技的逐步发达,也使学生过多地依赖于网络,学生之间更加匮于交流。多方面的原因促使医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日趋严重。对于存在心理问题的医学生来说,不断提高自身的交流能力,可以促进心理问题的改善。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是身体活动与思维及心智活动的紧密结合,多数的体育活动都是集体项目,即便是个人项目也脱离不开教练、陪练、队员、上级领导等这个“大集体” 的多方面支持。比如在篮球、排球项目活动中,需要技战术的配合,要求队员之间要有默契,要听从教练的安排等,因而,在这个“集体”中通过与大家的不断配合协调,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性格慢慢变得开朗,学会与他人相处,自然而然地提高了与他人的交流能力,逐步消除抑郁、焦虑、敌对、恐惧的情绪,也不断改善了对人际关系的敏感及偏执的情绪,达到了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4.加强高校体育的政治功能。体育具有政治功能,能促进大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小至一个集体的内部安定团结。对于高校来说,就是促进一个学校、一个学院,乃至一个专业、一个小班的安定团结。参加各种比赛,有校队、院队,也可小至一个班队参加比赛,赛场上队员们顽强拼搏,赛场外拉拉队、后勤部鼎力支持、团结一致,到处体现了团队意识和集体的力量,通过比赛也促进了同学间的了解。对于医学生中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大家对他们要宽容,用集体的力量去感动他们,让他们也参加到在体育活动中来,不能当队员,可以做拉拉队员为同学加油,也能作为一名后勤人员在比赛的间歇为队员们送上一杯水、递上一块毛巾,不断地奉献自己的一分光一分热。因此,要不断加强高校体育的政治功能,从而达到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5.发挥高校体育的经济功能。体育经济功能是指体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各种能力。各种项目的体育活动,都要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与体育活动相关的服装、器材、装备和体育场地设施等就会随之而产生,体育的经济功能也就逐步地显现出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高校体育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高校体育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一所高校拥有良好的体育运动场馆、种类多样的体育活动设施与体育器材,举办高质量、高品位的丰富课余体育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而这一切必须依赖于良好的经济基础。一方面可以通过学校的体育专项经费(一般比较少),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可以借助一些健康的品牌做赞助,提高体育活动的整体水平,促进高校体育文化的发展,使学生更乐于参与各项体育活动,更利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健康。作为具有较强的医学理论专业知识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学习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及技能,掌握促进身体健康的手段与方法,从短期效益看是促进自身身心的成长与发育;从长期的效益来看,参加工作后,在其作为医生的职业生涯中,可以把体育知识与医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到患者的身体康复中,其意义将是极其深远的。特别是存在心理问题的医学生,积极地参加体育活动,不但改善了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也为将来的行医生涯增添了一份宝贵的资料,并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医学知识更好地与体育知识相结合,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

高校体育的各项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体育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高校体育的功能有助于了解体育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和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不同功能,使高校体育更好地为高等教育的进步和发展服务。医学院校的学生通过医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相关的生理心理知识,更加懂得如何进行自我调节,比其他高校的学生更易于交流沟通,更有利于各种方案的实施,学生从心理上更易于接受,能产生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医学院校的医学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发挥高校体育的功能,缓解学生心理问题,从而达到改善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季浏,殷恒蝉,颜军.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宋海燕,李志清.大学生心理障碍的体育干预[J].体育学刊,2010,17(7).

[3]王远.关于高校体育隐蔽课程的探析[J].中国高教论丛,2005,27(2).

[4]王远,姚继方,雷娜.浅论如何加强医学院校的学校体育工作[J].教育与职业,2008(8).

[5]杨向明,吴爱兵.女大学生体育心理行为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