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及其改善对策

摘要: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两者共同构成学校所有关系中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际关系,是其他一切关系的基础,是教育大厦的基石。文章就如何加强新时期高校师生关系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改善

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为实现教育目标,以其独特的身份和主体地位通过教与学的直接交流活动而形成的多性质、多层次的关系体系。新型师生关系不是简单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是一个体现了人际、教学、管理特征的关系。

一、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体现

1、平等关系

师生关系是一种超越代际的朋友式的新型关系,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就构建师生关系的目的和影响、作用而言,师生关系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是一种向学生一方“倾斜”的关系,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实现自身价值,其价值体现在学生的发展和提高。同时,它又是以别无选择的必须相互接纳为前提的师生双方整个精神世界的碰撞和交流,既具有一般人际关系的情感基础,又有一般人际关系无可比拟的祟高目标指向和科学交流方式。新型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一定的道德标准之上的,在教育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把学生作为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和教育的主体来对待,要求师生平等,以心换心,达到精神领域的统一。

2、交互关系

师生关系应是一种互动的教育关系。师生关系主要体现在教育过程中,这个过程包括教育和自我教育、教育和发展的关系。教育活动是在一定的师生关系维系之下师生的共同活动,受教育规律的制约。教师必须完成传道、授业、解惑并促使学生增长知识才干的任务,同时还必须教会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做人的道理。而学生要接受教师的指导,完成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任务。在这种教育活动过程中,师生都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上,两者关系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其次,由于教师与学生在知识的拥有量上是不对等的,一般情况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格局不会变,新型师生关系是在承认这种不对等的前提下的教学相长和共同进步。

3、民主关系

新型师生关系应该是一种民主关系。师生间存在管理与接受管理和自我管理,组织与自我组织的关系。尤其是在大学校园里,更突出的可能是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组织。这就要求教师从以往权威的位子上走下来,实施民主管理,让学生成为管理的主体,体现服务学生的管理特点。

二、目前高校教育中师生关系所存在的问题

1、教师重教书,轻育人

高校教师数量大、专业广,接触学生的时间最多。但事实上,作为高等院校的专业教师,除了按时按量上好几节课以外,几乎没有与学生交流的机会。单边教学,片面注重教,将教与学割裂开来,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能有效地形成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互动的局面。在育人方面更显不足。

2、放任型教学

教师与学生呈现松散型关系教师对学生学或不学,来或不来,不管不顾,放任自流,疏于管理, 任其发展;教师与学生在情感上、心理上的距离疏远,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和监督。学生在与不在一个样,学与不学一个样, 教师没有认真履行作为指导者和教育者的职责,学生的情况也没有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这种任学生自由发展的状况,给他们向不良的方向发展创造了机会,最终使得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3、专制型教学 与学生关系紧张

教师以权威自居,居高临下,要求学生绝对服从,不允许学生提出任何异议, 完全是一种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实际上, 就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而言, 教师是指导者, 学生是被指导者, 双方的地位不可能完全平等。如果在这种基础上, 教师对学生又是绝对权威,类似于传统家长的话, 这样一种非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态,会严重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造成学生创造性、 独立性和开拓精神的缺失。

三、高校教育中师生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1、社会转型引发师生关系新态

一是社会信息化,特别是知识传递的信息化、多元化,降低了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减少了与教师在知识上的主动交流,淡化了师生的精神、情感的交流。尽管是网上互动弥补了一些交流的局限,但网上交流代替不了师生间情感的真切交流和体验。二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的原则,不适当地引进到师生关系中。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为了更好地更多地掌握个人发展的资源和机遇,都在忙着一些个人竞争能力的提升。因此,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在竞争中,也不可避免地在处理师生关系中涉及到一些市场关系的一般原则,而结果就是产生了师生关系的不和諧现象,为纯洁的师生关系增加了一定的功利化色彩。三是教育从精英化转为大众化,从同质教育转为个性化教育。过去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越来越受到学生崇尚自由、追求个性的无声抵制。教师上自己的课,学生上课干自己的事,很少形成师生间的良性互动。四是在教师评价中,往往存在着重科研轻教学,重教书轻育人,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导致一些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重视工作量和科研工作硬指标的完成上,而忽视对学生的感情投入和全面培养。五是大学生中的个体特征及一些短视行为也是影响师生关系和谐的直接原因之一。部分学生的内向

2、管理缺位引发师生关系不和

一是缺乏德育有效的推进机制。部分学生主流价值观构建遇到障碍,追求价值多样化、个性化、自我化,对自己约束力降低;学校、社会、家庭合力不足,部分学生追求的物质化权重大于精神化追求。两种追求之间的落差越大,就越容易影响人格的健全和完善,从而增加了德育难度。二是师德建设中表率作用不够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人师表的影响力不强。师德建设的效果不够满意,还不适应新型师生关系构建的求。三是挖掘利用智育、体育、美育中的道德精神,实现四育融合的努力不够。说教多,入脑少;形式多,内涵少。四是德育途径和方法创新不够。在信息化、网络化的今天,德育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是一大任务。做到既入心入脑,又解决学生实际问题,使学生既作为德育的客体,又作为德育的主体,既有学校的努力,又有社会和家庭的合力,这样一种科学有效的机制,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水平。

四、新时期加强高校师生关系改善的对策

1、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为师生交流提供制度保障

高校的教职员工尤其是学校领导都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在学校(下转第185页)

(上接第183页)

的培养、管理、服务等各项工作中都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把握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生活状况;积极调整管理体系,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学校要积极营造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优化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发展的教学环境; 营造民主自由、尊重包容的校园文化。学校一是要拓宽师生沟通渠道,为师生交流提供一定的条件。二是要从学校的长远发展考虑,遵循高校发展规律控制好学校的办学规模,使教师有时间、精力与学生交流。三是要明确赋予教师相关的工作责任与待遇。学校在管理中,要把相关工作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方面,明确教师的责任,同时要承认教师在这类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并给予合理的待遇,使教师的有关劳动才能在教师劳动体系中获得一种平衡。

2、树立新型的教师权威观

教师的权威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是一个教师顺利且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必备条件。有学者把教师权威分为制度权威和个人权威。今天,教师虽然依然拥有制度赋予的权威,但教师运用其权威的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民主、平等这一新型师生关系本质特征的制约,如果再采用压服、惩罚的方式,显然是不合时宜的。教师的权威应该是以其严谨细致的治学态度、博学多才的丰富学识、诲人不倦的育人精神、开放敏锐的发达思维、谦逊宽容的高贵品质、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所展示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敬;以其身上体现的知识、智慧、道义的力量,引导、影响学生追求正义、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热爱学习。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塑造出教师的个人魅力,让自己的言行自然流露着一个高校教师應有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精神,让心灵启迪心灵、精神感化精神、人格塑造人格,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主动与老师沟通,珍惜各种学习机会

由于高校教师除了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有大量的科研任务,再加上离教学点的路途比较远,教师的个人精力就很有限了,不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所以,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与老师沟通、交流,珍惜课堂内外一切与老师交流沟通、学习的机会,也可以通过 QQ、邮件、电话、短信等途径进行沟通交流。如果有可能,争取融入到老师的科研活动中去,在请教与讨论中学习知识,学习老师治学的方法; 也可在请教中为老师做些力能及的工作。在共同的努力中,缩短距离,促进了解,增进感情,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总之,构建新型的高校师生关系,使校园内不同主体之间的关系得到有效协调,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只要充分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形成一股以师生和谐为主要内涵的强大凝聚力,这一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作者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论高校师生关系的调适与和谐校园建设[J]. 刘慧,张明. 山西建筑. 2007

[2]试论在高校如何建立互动的新型的师生关系[J]. 王欢.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