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教学体会

[摘要] 目的 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教学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长春市第六医院参加实习的10名实习生和在这期间收治的144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习生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5名实习生和72名患者。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实习生在传统的临床教学基础上实施病例指导模式的临床教学,观察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比较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效果和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实习生的实习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且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 总分和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且经过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病例指导模式引入临床教学,提高了实习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同时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引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抽搐电休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教学体会

[中图分类号] R749.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8(c)-0121-02

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临床教学体会,首先必须了解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患者的群体也比较庞大,约占精神分裂症的三分之一[1]。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被引入难治性精神病的治疗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该次研究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长春市第六医院参加实习的10名实习生和在这期间收治的144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现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1 实习生资料  在长春市第六医院实习的10名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包括3名男生,2名女生,平均年龄为23岁;观察组包括4名男生,1名女生,平均年龄为22.5岁。两组实习生的年龄、性别、社交能力、文化程度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1.2 教学病例资料  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长春市第六医院接受治疗的144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包括72名患者。其中对照组包括39名男患者,33名女患者,平均年龄为33.5岁,平均病程为3.5年;观察组包括42名男患者,30名女患者,平均年龄为35岁,平均病程为3.2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水平以及病程等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用于比较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实习生采用传统的临床教学方法。观察组的实习生在对照组临床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病例指导模式的临床教学,具体实施内容如下:由带教老师选择典型病例,将病例教学法应用于临床教学中,通过对病例的分析讨论为病例中患者治疗的整个过程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实习生掌握更多的疾病知识和临床治疗方法。内容包括:①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给予100~700 mg/d的氯氮平,200~800 mg/d的氯丙嗪,1~7 mg/d的利培酮;②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治疗机是来自SOMTICS公司的THYMATRONTM系统Ⅳ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机。在治疗前静脉注射0.5 mg的阿托晶,然后推注丙泊酚,最后静脉注射0.2%的氯化琥泊酰胆碱50~80 mg,在治疗的整个过程中要全程监控患者的心电图、脑电图、血氧饱和度以及心率等。连续治疗3次后,修改为每周进行2次。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实习生的实习效果通过出科时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患者PANSS总评分和总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规定PANSS总分减分率大于等于50%为有效,否则为无效。减分率计算公式=(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00%。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所产生实验数据都通过 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在α=0.05的水准下进行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在α=0.05的水准下进行四格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兩组实习生的实习效果情况

观察组实习生的平均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习生,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P=0.002),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教学病例治疗前后的 PANSS总分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评(66.68±15.58)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76.91±15.03)分,数据经两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4,P=0.0001),具体结果见表2。

2.3  两组教学病例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55.56%,对照组总有效率36.11%,数据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8,P=0.025),具体结果见表3。

3  讨论

每个医学生都会经历临床实习,高质量的临床实习不仅可以让实习生学习到更多的治疗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实习生对医学的浓厚兴趣,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阶段的学习将学校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的实践工作中去。病例指导模式的临床教学方法可以让实习生对患者的病情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强化治疗方面的知识。目前临床上常见的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有氯丙嗪、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等,但是治疗效果不是很理想[2]。近年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这种治疗方法不仅快速而且安全性也比较高。无抽搐电休克的治疗原理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平衡,使精神症状得到缓解[3]。有学者研究表明,无抽搐电休克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不仅可以减少疾病的复发,同时也降低了再入院率[4]。有研究表明,长期服用氯氮平等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会出现白细胞减少,有患者甚至出现粒细胞缺乏,嗜睡困倦、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许多学者都提出过联合应用抗精神分裂药物合无抽搐电休克技术来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5]。

该研究采用病例指导模式进行临床教学,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基础上应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单一应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的患者相比,PANSS总分下降更加明显,且经统计学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治疗12周后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5.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6.11%,因此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综上所述,将病例指导模式引入临床教学,提高了实习生的临床实习质量,同时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引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玉城.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14(5):37.

[2]  刘桂英.奥氮平辅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9(2):59.

[3]  周文竹.无抽搐电休克治疗老年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7,8(15):19.

[4]  魏敏.无抽搐电休克用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中的可行性[J].临床医学,2016(12):93.

[5]  孙梅玲.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前后认知功能的变化研究[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7,40(4):111.

(收稿日期:2018-0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