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挺进经济建设主战场


  [摘 要]本文围绕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当中如何定位、在组织协同创新方面怎样发力以及在服务创新驱动中怎么能够发挥作用三个问题,就中国科协 “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意义、思路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从解决体制机制上 “散”的问题、解决行业企业 “渴”的问题、发挥科协系统 “跨”的优势三个方面论述了其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地方主导、企业主体、学会主角、专家主力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并就实现“点状分布、链状延伸、面状辐射”的立体网络工作格局提出了具体措施。
  [关键词]创新驱动 经济建设 产业转型升级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的整体优势,促进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国科协于2014年9月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助力工程”。这是中国科协的一件大事,也是一件新事,可以说是一项“创新聚力工程”,它凝聚着科协全系统、全体系的力量,承载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殷切期盼,标志着科协组织高高举起了创新驱动的大旗,打通了科技工作者服务创新驱动的通道,打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通道,打通了学会学术工作与地方联系的通道。受到了中央书记处和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赞扬,受到了全国学会和科协上下的积极响应。
  一、缘起:从学会“三问”到创新驱动助力工程的提出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是科技体制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创新驱动战略布局的谋划之年和创新驱动发展的发力之年。
  中国科协的基础在学会,优势在学会,宝藏也在学会。在创新驱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科协对学会工作高度重视,要求把学会工作作为科协的主体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2014年8月14日,中国科协书记处第一书记尚勇主持召开全国学会工作座谈会,对学会工作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学会在国家创新体系当中如何定位;二是学会在组织协同创新方面怎样发力;三是学会在服务创新驱动中怎么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在认真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尚勇书记建议研究实施创新驱动的助力工程,面向地方、面向企业进行科技服务,帮助地方开展区域发展规划研究,帮助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在中等城市建设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示范区。
  (一)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会到底是不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我们对全国学会秘书长、理事长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只得到30%学会领导的完全认可,70%的学会领导认为学会基本是或者不是,主要理由有两条:第一,没有构建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二,没有具体的实践支撑。所以曾在一段时间里,讲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感到上不接天线,下不接地气,说起来没有底气,写起来不够硬气,做起来没有力气。
  学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这是一个不容争辩的问题。国家创新体系包括知识创新系统、技术创新系统、知识传播系统和知识应用系统。学会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转化技术成果、传播科技知识、培育创新文化,在国家创新体系的四个部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国家要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使科技创新转变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意味着科技活动要更多地从科技系统的小循环进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循环中。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能够发挥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不同创新主体之间搭建起沟通和协作的桥梁。全国学会作为中国科技界的代表,其会员来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不仅涵盖了国内最优秀、最权威的专家,而且还参加了相应的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几乎覆盖了自然科学所有的重要领域。学会利用其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优势,搭建各具特色、功能各异的学术交流和技术转化平台,能够促进知识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向政府和产业扩散,增强政产学研之间的互动与反馈,降低创新实践中技术知识搜寻成本,转化时间成本和交易成本等,实现不同创新主体之间的协同。
  (二)组建学会联合体组织协同创新
  中国科协所属200个全国学会,由于种种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基础、规模、能力和学科特点各异,从个体而言,不论哪个学会的力量都毕竟有限。另一方面,科技发展跨学科趋势愈发明显,新学科、新知识、新思想的出现更多体现为学科交叉融合的方式。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报告指出,颠覆性技术往往源于各项技术的融合,未来科技发展也将越来越依赖多种学科的综合、渗透和交叉,跨学科研究、学科交叉研究不断地开拓出新的研究领域,孕育出颠覆性技术新的生长点和颠覆性创新。学会有组织优势、人才优势、学科优势、独立第三方优势、国际话语权等“五大优势”,可以打破学科、地域、部门界限。根据学科和产业发展需要,相关学会自愿组成学会联盟或联合体,是符合中国科协所属学会实际和发展趋势的一个创新。一方面,可以广泛协同各方力量,联合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等创新资源,围绕行业共性问题和关键技术,加强跨学科的协同创新,增进知识的流动、共享与合作,积极建设开放包容的专业学会群和技术创新联盟;另一方面,也能形成合力,增强在行业内和国际上的话语权。
  (三)学会要进入经济建设主战场
  中央领导反复多次强调,科协工作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多年来,一些学会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形成了有益的经验。例如:中国纺织工程学会在全国建立80多个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服务企业技术创新;中国金属学会以关键共性技术服务企业发展,搭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平台,联合地方学会,服务地方企业;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与地方合作共建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建立10多个院士专家工作站,持续提供人才智力服务。参与中国科协学会能力提升专项的45个全国学会,在2012-2014年度累计开展项目评估2408个,科技成果评价和技术鉴定项目1569个,成为开展第三方科技项目和成果评估工作的重要承担者。但从总体上讲,学会发力的空间还相对有限,有的还是零打碎敲、小打小闹,没有形成集群优势,还有很多学会没有真正走出“象牙塔”。中国科协书记处提出要高举“创新驱动助力工程”旗帜,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奋发有为,回答了中央对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顺应了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肩负了科协系统在创新驱动时代征程中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