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摘 要:本文以案例教學方法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的作用为出发点,指出与传统方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更符合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目标,更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及解决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问题的能力,通过案例教学法应用现状进行分析,对如何提高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应用效果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案例教学 财务管理 双语教学
  现阶段,在我国各层次财务管理教育教学中,绝大多数的高校和教师都已经认识到案例教学的重要作用,并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或多或少穿插案例教学环节。在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下,为培养出具有国际交流、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财务管理务人才,众多高校开设《财务管理》双语课程,培养复合型双语人才。与中文《财务管理》课程相比,因案例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文献阅读、口语表述、分析写作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案例双语教学应用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案例教学方法”又称“案例学习方法”,是指以文字、音像为媒介,将客观真实的企业实况作为教学案例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阅读、分析与讨论,并寻求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模式。相对以理论与公式演绎推理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在《财务管理学》双语教学过程中,案例教学方法更具有优势。
  1.财务管理是一门较为复杂、以培养学生解决企业管理中实际存在的财务问题为目标的课程。财务管理所涉及理论范围较广,且多为复杂抽象的财务理论,具有一定深度。传统的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是先阐明概念和理论,再用实际的例子和问题进行解释和验证。这种教学方法中,教师通常只注重对理论的阐述和解释,并不能通过简单的例子使学生完全掌握财务理论的应用前提和限制条件。因此,在财务管理教学中应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身临其境地站在公司财务人员的特定位置去观察和思考。目前,我国各层次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所使用的基本都是西方财务管理教材,即公司理财。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更是选用英文翻译版或英文原版教材进行授课。由于我国与西方在金融市场、企业经营、政治法律等财务管理环境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西方财务管理教材中的理论通常无法解释我国实际情景。因此,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通过引入国内外案例,使学生理解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与西方财务管理中各种制度的差异,理解这些差异对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影响,以及在不同财务管理环境中如何设定财务管理目标,怎样在制度约束中何如实现什么样的价值最大化。这些对于加强学生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实务的理解,避免“死读书,读死书”将起到重要作用。
  2.在《财务管理学》双语授课中引入案例辅助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财务管理教学中选取的案例多为真实存在的事例,较好地保持了财务管理问题的客观性,为学生展示了企业财务实务的真实情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各方案的可行性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及结果。这些国内外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和最新发生的事件,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认识、分析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决策能力。
  二、《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案例教学现状
  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本科、硕士甚至博士层次的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过程已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方法,越多越多的教师和学生已经认识到案例的重要作用。但是案例方法大多在财务管理学中文授课时被使用,而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引入案例的较少,且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1.授课教师对“案例”理解有误。尽管在越来越多的授课教师认识到案例教学方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但是很多教师对什么是“案例”的理解却是不准确的。有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会用一些现实的例子解释某一抽象的财务理论;或者为了提高学生听课的兴趣和积极性,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介绍一些与教学内容有一定关联的实际发生的事件或新闻。这些教师们认为这就是案例教学方法,实则不然,这只能叫“举例说明”,而非“案例教学”。
  2.教学案例选择不当。在《财务管理》双语教学中案例法实施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选择的恰当与否。没有好的案例,案例教学法便无法发挥其优势。好的财务管理教学案例应该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反映我国现有经济转型期的特征;同时,好的案例应该和教学目标和内容相一致,能够从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发散思维。现阶段,由于我国《财务管理》双语教学开展较晚,案例教学法应用实践不长,经验不足。适合课程教学目标和内容,且能够反映我国经济特征和时代特色的案例较少,大多数是借鉴西方案例,使得案例教学脱离了实际。
  3.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不高。案例教学是否能发挥最佳教学效果,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讨论也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在《财务管理》双语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法时,基本采用的是“教师解释某一财务理论--教师介绍相关案例--教师对案例进行评价和分析”这一教学模式,学生大多数时间只能被动的通过教学的讲授和分析来对案例进行理解,教师也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理解教学案例,也没有给学生参与分析和讨论的机会。部分同学即使对案例的理解和评价与教师分析的存在差异,也不敢提出。长此以往,实施案例教学无法培养学生能力,使案例教学模式的效果大打折扣。
  4.教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经验不足。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教师没有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则不能在解释清楚财务理论的同时,将理论与现实案例相融合,组织学生对案例内容进行深入剖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拓展思路。在我国各层次高校中,同时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的《财务管理》授课教师非常稀缺,大多数教师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教学工作,没有在企业实践的经验。因此在分析案例时,以理论分析为主,无法通过对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最终影响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
  5.综合成绩中案例分析与讨论的评分机制不科学。目前,我国《财务管理》课程考核评分方式主要有两种,且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一种方式是期末考试与平时成绩各占综合成绩的一定比重。期末考试以考查学生对理论的记忆和掌握,大多数教师在选择题目时会以计算为主,很少会涉及到案例分析与评价。而平时成绩中,也主要以考勤和作业为主。因此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培养出的学生其知识体系不够健全,缺乏分析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相对于传统考核方式,另外一种相对灵活。部分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某一财务理论,选择与该理论相关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以此为评分依据;或者给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完成个人或小组分析报告。这种考核方法看似先进,实则不然。现在网络上资料非常丰富,学生存在心里惰性,在搜集完资料后往往不加以分析,直接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