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例为素材,以教材为载体


  【摘 要】法治意识是思想政治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作为思想政治学科的重要必修课程,《政治与法治》这一教材中始终渗透着法治意识,法治意识贯穿于该教材的始终。如何在法治的议题下完成法律的课程教学目标,使法治意识得到渗透是新课改下思想政治课教学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情境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模式,在法治议题探究中以案例为情境,以案例分析法作为教学方法运用于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价值如何,值得我们开展深入探索。
  【关键词】课标;案例;法治意识;价值;探索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3-0041-03
  【作者简介】王德明,江苏省苏州市第三中学(江苏苏州,215001)教师,高级教师。
  一、案例、案例分析法的概念
  案例通常是指人们在日常生产生活中所经历的印象深刻具有代表性的实践的表达,案例的运用往往能够产生出事实胜于雄辩的良好效果。因此,案例在游说、劝说、谈判、写作和辩论中往往具有很大的说服力。法律案例就是基于一系列的法律事实,带有典型性、代表性、倾向性的一些法律实例作为教育或者说教的载体,以获得法律知识、法律警示,使之成为向人们传递有针对性的法律教育意义的有效载体。
  案例分析法(Case Analysis Method),又稱个案研究法,起源于1880年的哈佛大学,开始时主要是用于培养公司企业得力员工的一种重要方法。广义的案例分析并不限于企业管理,也被普遍借鉴应用于教育培训、法律普及、各项宣传以及课堂教学。如我们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中可以列举事例,通过举例说明来阐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意义;也可以通过大量的行政诉讼案例分析说明各级行政机关坚持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大量的司法案例分析说明公民履行遵守宪法与法律基本义务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的立法实际,分析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坚持依法立法的重要性等。
  二、案例分析法与思想政治课教学融合的价值
  1.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
  当前我国犯罪人群呈现低龄化的趋势,其中未成年人犯罪占据相当的比例。法律意识、法律观念淡薄,是非对错不明是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这要求我们对广大青少年学生要积极正确地及时引导,及时补充法律知识,提升学生自身分辨是非的能力。显然仅仅通过法律条文的说教是无法达到以上效果的,我们还需要通过法律案例生动形象地将法律知识带入其中,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帮助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一些社会生活中行为的是非对错有一个正确的判断,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2.案例分析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改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走进生活,走进学生的世界。在“教育即生活”和“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导下,教师可以采取一些生活化的情境素材和案例分析去打动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促进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毫无疑问,来源于生活的案例是最好的素材,将案例与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开展的案例分析探究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相关的晦涩难懂的法律知识,可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从外化走进内化,将教材中的法律知识与生活中的法律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饶有兴趣地探索法律的奥秘,理解法律的内涵。案例分析法对于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模式。
  3.案例分析法有助于引领学生的正确方向。
  由于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理性精神和公共参与并不是各自完全独立、互不相关的,相反,这四个方面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在内容上相互交融,在逻辑上相互依存。其中“法治意识”是当代中国公民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的必备品质,是“公共参与”的必要前提,也是“政治认同”和“科学精神”的必然要求。“公共参与”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责任担当,是“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法治意识”的行为表现。因此,通过案例分析法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有助于促进广大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
  三、案例分析法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1.案例的选择要基于教材。
  教材是实施法治教育的载体,案例分析法在课堂教学的运用不能偏离教材而独立使用。教材中的议题将是我们选择恰当案例开展有效探究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教材议题,选择法制教育方面的案例,并进行适度科学的案例分析,将案例中蕴含的法律知识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接受并掌握这些知识,并渗入思想意识的深处,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影响自身的行为规范,进而形成思想觉悟,成为拥护法律、支持法律的主力军。同时还可以借此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场演绎和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在案例分析与讨论中得到相应的法治教育,使他们真正体会到学法、尊法、懂法、守法的重要性,维护法律尊严和权威的重要性,使学生成为法律坚定的维护者。如结合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学习,教师可以选取以暴力干预选举或者贿选等典型案例,以此让学生明确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重要性,让学生懂得要与违反选举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作坚决斗争。
  2.案例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生活,以正面为主。
  众所周知,法律条文和法律知识是枯燥的,如果我们不是选择法律案例,而是选择比教材议题更加繁琐的法律条文实施法治教育,其结果就是学生更加反感。显然,通过相应的法律案例实施法治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我们应当选择怎样的法律案例渗透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之中呢?笔者认为,这些案例必须具备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亲生性”,即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符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懂得法律就在自己的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才会促使学生自觉深入地学习和探究法律知识和相应的议题,才会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可见,案例的选择不仅需要与教材的议题有关,还需要抓住学生的兴奋点和关注点,我们需要让法律案例教育的效果落到实处,就要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在学生理解掌握相应法律知识的同时,也在探究过程中反思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