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形势下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中的不足及对策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流业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运输行业,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必将成为我国经济在新世纪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中职学校作为基层物流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如果来实现基层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训练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文章针对现阶段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存在的不足提出了解决的措施。

关键词:中职学校 物流教学 存在的不足 对策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物流活动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商品储存与运送活动,它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济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物流不仅是一个新兴的集运输、储存、包装、配送、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为一体的复合产业,更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相结合的产业。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行业动力。中职学校作为基层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之一,肩负和培养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任。

目前,我国物流教学还处于起步阶段,应用于物流教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不完善。

虽然我国很多中职学校都已设了物流专业,但是物流专业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大多数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学生缺乏实训等方面的学习;在课程设置、培养方向等方面都存在了缺乏实用性和规范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物流技能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因此,中职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应以职业教育为指导,培养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物流学科边缘模糊

随着经济的发展,物流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作为培养基层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中职学校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物流过程是一个集运输、储存、包装、配送、流通加工、搬运装卸、信息处理等多个环节为一体的复合产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大量的专业技术操作人员,因此,物流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基层验收员、配送员、订舱员和录入员等职业能力的人员,培养他们熟悉岗位操作流程,掌握操作技能等能力。虽然很多中职学校已经开设了物流专业,但是对物流学科的边界较模糊,并没有与物流专业相对应的配套教学体系和教学器材,大多数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的课程只是原有的市场营销、电子商务、交通运输等学科的一些基础课的拼凑,并没有真正的开设物流专业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偏离了物流专业实用性的职业导向。

(二)缺乏专业的师资力量

物流业作为一个随着经济发展而产生的新的学科,其专业教师相对缺乏,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也相对落后是现代中职学校物流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是教学的实施者,是教育的生命线,物流专业教师的缺乏必然影响着物流教育的发展,不利于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同时,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大多数中职学校存在着严重缺乏物流专业教师的现象,许多中职学校的物流专业的教学由其他相近学科的教师担任,他们物流知识不系统、不全面、不扎实,同时也缺乏物流实践经验,这些势必影响着物流专业的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大部分中职学校仍采用传统的“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忽视了实践教学。物流专业是以培养实用型为主的学科,缺乏专业的教师和教学设施势必会影响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不利于物流专业教学的发展。

(三)缺乏高水平的专业教材

由于我国物流教学刚刚处于起步阶段,关于物流专业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的建设很不成熟,有关物流专业的教材和学习资料五花八门,教材内容参差不齐,缺乏权威性。有些同一系列的物流教材也存在着系统性不强、内容重叠冲突的问题,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尚有待提高。对于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材而言,目前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系列教材还极其缺乏,许多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教材只是采用市面上已有的教材改编,严重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如果中职学校再不加强物流专业教材的选用,很容易造成教学体系的混乱,无法保证教学质量。

(四)物流实训设备严重不足

中职学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教育目标的学校,物流专业教学也不例外,中职学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的现代物流专业基础理论,能够直接胜任一线物流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要培养出合格的应用型人才,必须有大量的、齐全的实训设施。没有设备,教师则无从下手,讲解空洞乏味,学生只能凭空想象,使得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无法融合在一起。目前,我国大部分中职学校存在着严重的物流实训设备严重不足的现象,使物流教学只能局限在课堂上,无法实际走到实践中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应用能力的提高。对于有少量物流设备的中职学校,也只是偶尔安排一些实训环节,敷衍了事,整个实训过程缺乏针对性、合理性和系统性,不能达到实践的效果。这种由于物流实训设施严重缺乏所造成的教学方式,已经使理论和实践相脱钩,造成了物流专业建设的积弱不振,很多学生走出校门进入物流行业后都要从头开始学习,这也进一步制约我物流行业整体水准的提高。

三、优化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的措施

(一)明确专业定位,合理设置课程

中职学校在进行专业定位时,应以市场需求为基准,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够对专业学科进行明确的定位,才能进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中职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培养具有一定的现代物流专业基础理论,能够直接胜任一线物流岗位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因此,中职学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中,应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分别设置学科课程、项目课程以及综合实践课程等多样式的课程形态,以期达到以不同的课程形态产生不同课程功能的效果,实现功能互补。对于学科课程主要是指物流专业教学中的基础理论课程,以知识为逻辑主线,系統的学习物流专业理论知识。项目课程主要是指根据物流专业自身的特点,针对物流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分别设置相应的模块教学。综合实践课程是指以工作过程为逻辑主线、以系列工作任务为内容、综合多个岗位能力和多种专项能力的物流管理模拟实训。此外,很多企业需要大量既懂物流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软件操作、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人才。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二)切实加强物流师资建设,完善教学模式

教師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学的主体,加强学校师资力量的建设,一直是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中职学校物流专业作为一个新专业,专业物流教师十分缺乏,许多教师都是半路出家,缺乏系统的物流专业知识的学校和实践能力,因此,加强中职学校专业教师的建设迫在眉梢。首先,学校可以加强对物流教师的培养,不断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水平,并鼓励他们考取各种职业证书,如:物流师、叉车驾驶员等,不断的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其次,加强校企合作,让教师走到企业中进行实际学习,使专业教师真正了解企业对物流一线操作人员的具体技能要求,同时也提高了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熟悉物流业的真正行情。此外,加强物流专业教师的引进。中职学校不断的创造良好的条件,吸引物流专业人才的加入,为物流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物流教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因此,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将学生不断的引入到实践中去,以知识形象化和生动化,去吸引学生,并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的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三)加强物流教材和实训设施的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物流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不断的增加,这就要求我们更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特别是中职学校教育层面的物流教育更应该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的加强物流教材和实训设施的建设。首先,中职学校物流专业教学应以中学学生的特点进行编制,以提高物流教材的质量。各中职学校可以开发校本教材,学校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针对本地区和本校学生的情况,编制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教材,从而提高本校的物流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学习本专业的积极性。其次,实训设施的建设。学校应根据教学的需要不断的加强物流专业实训设施的构建,实训实施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载体,没有实训设施将无从下手,教学也只能是形式主义而已。因此,必须加强物流专业实训设施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田中宝.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职物流专业课程改革[J].职业.2010(08).

[2] 刘家林.物流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2010(07).

[3] 蒋永明.重构中职物流专业商品学课程内容的探讨[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04).

[4] 王军华.浅析中职物流工学结合培养模式[J].职业.2010(21).

[5] 黄翔.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02).

[6] 朱占峰.论物流专业教学改革的就业导向[J].价值工程.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