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改革


  摘要:随着民办教育的发展,培养目标的转变,独立学院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正从原来的应用型扩展形成多元化培养方案,即应用型研究人才、应用型技术人才和应用型复合人才。这个目标的实现,对“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提出迫切要求。在多年教学基础上,依托高等院校“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的特点和地位,从社会需求着手,分析当前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方法。并根据多元化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大纲,寻找适合研究型和应用型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改革;基础课
  作者简介:于海霞(1975-),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学院,副教授;付才魁(1973-),男,山东青岛人,大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师。(辽宁 大连 116000)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1-0186-01
  
  “电路与电子技术”是工科非电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学习效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后期其他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的学习。然而,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拥有较多学时,有足够时间将知识点讲透、讲深,而且还有专门实践教学的院校,仍存在学生对该课程缺乏兴趣现象,而对于只有40学时而且没有实践的课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是急待解决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重视理论讲解没有实践教学的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导致课程抽象、难学,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轻视现代技术的教学思想影响了教与学的效果。此外,有人认为该课程既然是基础课程,就没有必要涉及新技术,这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因。针对上述原因,笔者尝试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做出改革,尤其针对计算机专业特点增加计算机仿真部分内容,使学生在课后能有针对性地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一定的实验仿真分析,增强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的联系,明显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根据专业特点、社会需求,重新整合大纲,理论讲解模块化
  根据计算机专业用工需要,专业课本身对课程要求,“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重要意义在于使学生掌握电工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鉴于此,笔者对课程做了很大程度的调整,从专业计划的制定到学时安排到具体实施都进行了改革。首先,对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将传统的按章节讲解进行改革,把“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内容划分为交直流电路模块、模拟电路模块、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常用仪器仪表工具模块等几大模块。根据开设专业教学计划的具体要求、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上述各模块内容进行整合取舍,制定可行的实施性计划,充分体现因材施教的灵活的教育思想。如对于嵌入式专业学生重点讲常用仪器仪表工具模块、模拟电路模块中二极管和三极管的开关特性,使其与后续的单片机课程以及计算机组成原理课内容相关联,起到承上启下作用。对于计算机应用技术和网络专业学生重点讲交直流电路模块、模拟电路模块和直流稳压电源模块,为后续数字电路与系统课程打下坚实基础。针对学时较少的问题,开展多轮课程内容的整合改革,根据学科发展,增删部分内容,将四大模块要求的知识点进行分解,由于学时缩减,将一些内容设计为自学内容,将基本仪器仪表工具模块知识点作为备用知识穿插于整体内容当中,同时还辅以教学录像,课堂实物教学等模式。其中交直流电路模块的教学以知识型讲解为主,教学地点以教室为主,由于此次教学没有实验课学时,故采用实例仿真由学生自己研究分析进行;模拟电路模块的教学以器件为线索讲解,以基本放大电路为主,演示实验PPT,重点线路分析可在教室进行。其次,加强各知识点连贯性。在很多经典教材中,对电路与电子技术所涉及的电阻元件、电感元件、电容元件等内容大多集中在一章讲解,等学生学到一阶动态电路时,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的特性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使知识出现了断点。因而在处理这部分内容时,采取将元件内容分解成两部分,归入到相应模块中进行介绍。第三,关于仿真部分的讲解,只讲解仿真软件的基本操作,而具体实验则留给学生到课余时间学习时加以体会。课内加强仿真实例演示与PPT相结合,辅以实验操作录像演示,形象直观,丰富课堂内容,使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
  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实现考核形式实战化
  根据学生特点改革考核方式,把课程考核模式的探索工作作为课程改革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初步形成一个基本模式。基本理念和思路是:良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是教与学的完美平衡,就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电子与自动化学院当前的情况看矛盾的重点已转移到如何促进学生学的方面,而这个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又是能否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可信、合理的考核机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平时成绩的检查和有关硬性规定可以很大程度上发挥这种作用,但是一定要使其具有很好的可信性和激励性,为此形成的初步形式是:积极进行考试方法的改革,取消不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的以作业+考勤+期中考试这种平时成绩考核方式,探索全面、合理、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程成绩考核方法,将平时考核由分类考核改成小测验量化考核。实现大约每四周进行一次随堂小测验,时间约20~25分钟,考题套数在六套以上,并采取以学号尾数加减分组,随机分配考题。对于小测验成绩(含小测验累计成绩)未过半者,采取“加大牵引,鞭打慢牛”的策略,即在布置完作业后的后续课程中,对前期作业进行讲解时,先请这些同学上黑板解题,根据答题对错,采取加2减1的计分方法,激励他们努力研究好作业。在促进后进学生学习进步的过程中,使整体教学效果得以提高,同时还可以较好的促进教学互动。
  三、改进课程的教学形式,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我们编写了电子教材,PPT,制作了试题库,准备建设课程网站,实现资源共享,为建设校级精品课打下良好的基础。首先保证课程教学新颖、和谐。课程内容增加仿真分析,强化理论知识,引入新技术、产品新动态到课堂中来,同时把握和运用“四字教学法”,构建教师与学生的和谐。采用模块化教学内容,象拼图一样,讲课内容模块清晰,相对独立,互为补充,符合认识规律,有一定的灵活性、选择性和互补性。基本内容置前,可选内容置后,不拘泥学科系统,可满足大类培养中不同专业方向、不同教学环境和习惯的选择需要。提高讲义和课件可读性。多方思考选择优秀教材,力求内容文字简明扼要,论点鲜明准确,论证通俗易懂,章前有重点难点提示,章后有思考题、习题,面向学生编写,可满足自学需求。应用多媒体、模拟动画等现代教育手段,注重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很好地解决了电子技术中抽象难学的问题。准备建立课程网站,可以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学生可以通过网站了解该课程的性质、课程内容、教学大纲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要求等,同时网站提供了每章的课件、习题以及历年的试卷和参考答案,建立论坛开展网上答疑,做到即时反馈,即时总结提高;应用实验操作录像,将部分实验内容引入到课堂中来,介绍国内精品课教学网站,结合学校半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四、实现独立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多元化
  随着独立学院“多元化”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基础上,实现教师“基础知识扎实,专业能力强,工程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多元化培养,使教师队伍结构更加合理,提高教师能力,稳定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