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洋模式:慢与快的哲学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sdf/ssdf201806/ssdf20180609-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sdf/ssdf201806/ssdf20180609-2-l.jpg
  国内机床行业,大连光洋因为选择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而备受关注,即打造涵盖数控系统、伺服驱动、电机、传感、数控机床及机床关键功能部件的完整技术链和产业链,秉承用户工艺引领,与用户协同创新的“光洋模式”。
  要知道,世界范围内,大多数机床厂商走的都是“专精特”的路子,关键零部件和数控系统往往依靠产业链协作。而光洋旗下的科德数控机床的自主化率已经达到95%。
  在光洋看来,做全产业链开发是实现现阶段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模式。但人们对此褒贬不一。“光洋模式”的说法最早由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沈烈初提出,算是一种赞誉,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光洋在成长期会承受比较大的压力,一旦技术成熟,或者销量达到一定高度,相比于同档次的品牌,将具有无法比拟的性价比优势。
  质疑光洋的也大有人在一一光洋模式能否真正落地,还有待考验。其言外之意,认为光洋的发展很大程度上依靠政府扶持一一全产业链需要雄厚的财力支撑,由于客户对国内高档机床的认可度不高,如果没有政府扶持,光洋很难走向市场。
  一门心思走高端
  可以肯定的是,光洋是一门心思要做好机床的,从高档五轴数控机床起步"而不是量大面广的中低端产品,就是最好的证明。目前,国内机床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利润低,但市场成熟稳定,可以较快实现盈利。光洋选择攻关五轴高档机床,注定是一条难走的路,可见其决心之大。
  机床移动10米,就要向厂家打报告,如果擅自移动,机器将被锁定一一这样的憋闷气,采购过国外高档机床的国内企业或多或少都经历过。而这也正是触发光洋自己研制机床的导火索。其董事长于德海不止一次地袒露心迹:“希望做出国人自己的高档数控机床。”
  但一时的意气和家国情怀,不足以让光洋在高档数控机床这个相对冷门寂寞艰难的产业坚定地走下去,巨大的市场潜力才是支撑光洋坚持下来的动力。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统计报告显示,2017年中国机床消费总额高达299.7亿美元,其中进口87.4亿美元,同比增长16.4%。而这将近90亿美元的进口额,几乎都是高档机床。
  “现在,我国的机床需求已经逐渐转变成枣核型结构,中档机床需求量增加:而原来是金字塔结构,低端机床需求量最大,高档机床需求量少。”在接受本刊专访时,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秘书长王黎明特别指出:“毫无疑问,随着智能制造的提升,高档机床的需求还将会持续增加。”
  为了做好高档数控机床,避免生产过程中可能因为细微变形导致的构件和设备不匹配,2012年,光洋建设了全亚洲最大的“地下工厂”,利用地下温度恒定的特点和创新性调温系统,其温度常年控制在20摄氏度左右。除此之外,工厂底部还浇筑了1.2米厚的混凝土,周边马路上重型卡车经过也不会造成颤动,更好地保证了车间的稳定性,保障了设备的精密度。 着眼未来,高举高打,打通全产业链,陈虎坦言:“这条路走得很艰苦,不能挣‘快钱’,需要面对各种质疑和不理解,在‘先做大’还是‘先做强’方面要有战略定力,也要禁得住各种短期经济利益的诱惑。”
  作为多年滚动发展的民营企业,光洋的资金弦如何调节,于德海曾经公开表示,主要有四种途径:一是公司内部做好成本管理:二是光洋一直都在以工控产品的生产销售利润支持高档数控机床领域的发展:三是地方政府给予的优惠政策:还有部分社会资金的支持。他也直言不讳地吐露,之前遇到资金紧张的情况时,曾经做好了拍卖大楼的准备。
  潜心工艺树口碑
  至今,光洋投身机床行业已经18年了,近年来好消息频出。
  2013年7月,科德完成德国克努特机器有限公司的产品订单,将VGW400-U高速高精度五轴立式加工中心出口德国,开创了国产高档五轴数控机床出口发达国家的先河。据了解,克努特公司是具有90年历史的世界级机床经销商,在四十多个国家设有经销网点,在全球高端装备领域具有风向标的引领作用。随后,科德又与日本小林机械株式会社签订了三台数控机床的销售合同。
  国内市场上,航天科工集团3院31所先后订购了大连光洋22台五种类型的五轴高档数控机床,用于建设飞航导弹发动机生产线。此后,大连光洋先后与哈尔滨东安发动机、贵州黎阳航空发动机、湖南株洲南方动力等军工企业签订合同。
  事实上,光洋在市场上的落地的确借助了国家的力量,最重要的就是“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专项(简称04专项)。专项给予光洋民口最大支持,攻关突破“光纤总线开放式高档数控系统、伺服驱动,测量系统及电机成套系统”等关键技术,并且推动其产业化的进程。
  对此,陈虎表示:“我们希望国家能够为国产机床搭建更广阔的舞台,但市场竞争是公平的,客户不认可,就是因为我们不够优秀。所以,我们要珍惜机会,集中精力提升产品性能。”
  数控机床性能的提升需要经年累月实际应用的反馈,从而进行迭代和升级。对国内机床企业而言,试错的机会和市场环境弥足珍贵。面对来之不易的机会,光洋不可谓不拼。
  2007年,科德数控在04专项的支持下,将其研制的首台KDW-4200FH提供给无锡透平叶片有限公司(简称无锡叶片),共同研究开发汽轮机叶片加工工艺,并由用户牵头以“透平机械叶片制造应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示范工程”課题申报国家重大专项获批。历时10年,科德数控先后投入5000万元,研制了4代产品。其中他们紧密结合用户工艺,在无锡叶片的合作支持下,开发研制的KTurboM3000五轴卧式叶片铣削加工中心,是目前世界上可加工最大叶片的专用设备,其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及可靠性均达到进口设备同等水平。
  如何实现更大规模的市场突破,光洋坚持用户需求牵引,与客户共同创新、共同提升、共同受益,通过与用户工艺紧密结合,建立起产品改进和升级的良性循环,树立起良好的示范效应。
  目前来看,光洋仍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销量是衡量“光洋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全产业链无疑具有高沉没成本,小生产规模、高平均成本等问题,真正放量以后,性价比的优势才会充分显现。
  2015年,光洋投资23.6多亿元,建设“大连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项目,这是一个25万平米的恒温恒湿地藏式厂房,是老“地下工厂”的20多倍。彼时,业界再次为光洋捏一把汗一一这次迈得步子是不是有点大,产能扩充是不是有点盲目?然而,从企业经营角度而言,这样没有不妥一一国内市场的调整升级趋势更加明显,五轴高档数控机床产品保持了较强的需求势头:再者,光洋的市场知名度在逐步提升。
  CCMT2018展上,光洋同期展出了伺服、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其工作人员向笔者表示,他们也在尝试给其他厂家配套。这样看,全产业链的压力,也在逐渐转换成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