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布棋对弈高端


  
  2003年,是我国机床行业最值得关注的一年。
  在“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的新格局下,我国机床的优势企业及时进行战略转折,走出国门,通过强强合作实现做大做强的目标。最为亮丽的一笔当数秦川机床集团收购联合美国工业公司(UAI)。
  
  挥之不去的隐痛
  
  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原名为秦川机床厂。上世纪60年代,由我国直辖市之一的上海迁址至陕西省宝鸡市。1995年秦川机床厂改制,成立了国有独资公司——秦川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此前,它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百户试点企业之一。
  秦川的核心业务为齿轮磨床和专机系列,在40多年的实践中,其通过自主研发、培育民族品牌不仅成为国内屈指可数的以高端市场为目标的机床制造企业;而且该公司还是目前世界上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磨齿机制造商。
  秦川的这种比较优势得来并非易事,与他们对当今国内外机床工具市场的客观分析和准确战略定位密不可分。
  中国自2002年成为世界机床工具消费第一大国后,2003年机床消费量突破67亿美元,再度位居全球机床消费之首,是排在第二位的美国的1.75倍。2004年,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预计将增长15%-20%,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将双双突破1000亿元大关。而在世界机床消费首位表象的背后,是2003年中国机床进口额突破40亿美元,60%的消费量依赖进口,国内市场自我满足率仅为44%,远远低于日本的86%、意大利的67%、德国的59%。
  众所周知,机床工具类产品是国家机械制造的基础装备,是保证国民经济发展、国防军工建设、民用耐用消费品生产制造的必备工作母机,它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但是在中国机床市场上,众多国有企业却占据着低端市场,而高端市场则主要由外国制造商,特别是欧洲、日本甚至中国台湾地区的制造商所垄断。我国汽车、航空和航天、发电(核、风、水)、船舶,特别是军工等增长行业急需的高技术数控机床中的75%甚至100%依赖进口,这种局面成为中国机床工业挥之不去的“隐痛”。
  这里有一个事例可以引证:2003年,中国汽车生产超过了500万辆,但是,有多少是来自于中国自己的工业体系?一半以上的发动机不是中国人造的,100%的自动变速器不是中国人造的,60%的汽车模具也不是中国人造的。
  在发达国家,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发展给一些基础产业带来了经济效益,而中国汽车工业的带动作用又在哪里?尽管汽车工业方兴未艾,市场潜力巨大,但是汽车零部件生产能力弱,特别是拉削技术非常薄弱,中国的工业几乎没有享受到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好处,将高端市场拱手让给外国企业。
  国民经济的基础是装备业,装备业的基础又是机床工业,我们国家被国外列为禁运的设备多半是机床,直接引进的渠道几乎被封锁。这种状态已经威胁到中国机床制造基础产业的安全性。
  在秦川看来,当今的中国机床工具业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步。
  尽管中国机床工具行业长期奉行“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可 “请进来”的是一个又一个外商独资项目,实际上与国外合资的方式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从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看,有实力的跨国公司,在对外拓展的过程中往往选择独资。
  在对机床工具市场进行上述的判断后,秦川对国际市场也进行了分析,他们在分析中找到企业发展的定位和并购时机。
  秦川分析认为,目前世界经济和机床生产处于低速增长阶段的形势。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经济景气,市场需求旺盛,机床生产大发展,进入90年代后,由于政治、社会、经济各方面原因,世界经济发展放缓,呈正弦曲线波浪式发展。1995年世界机床生产为367亿美元,1998年为369亿美元,2001年为357亿美元,比2000年下降3.2%。目前,机床生产的形势处于低速成长阶段。
  美国、德国、日本代表美、欧、亚三洲机床生产强国,在人才、装备、管理上实力强大。2001年世界前5名机床出口大国为日、德、意、瑞士、美等国。长期以来,美国机床消费居世界第一,2001年因经济衰退及9.11事件,退居第二位。
  中国机床工具行业在连续五年负增长、连续四年亏损后,正经历着1992年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开始恢复性增长,工业总产值已连续四年呈两位数增长。2002年1~10月份,机床工业总产值548亿元,增长15.2%,销售收入507亿元,增长15.6%,进口22.07亿美元,增长10.04%,出口6.84亿美元,增长10.04%。全行业利润13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3%。
  改革开放二十年,中国机床消费额大致与国民经济GDP增长同步,十年翻一翻。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机床消费额为10亿美元,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机床消费额达到20亿美元,2001年跃升为47.39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机床生产、消费和进口的大国。
  加入WTO后,中国已成为国际制造加工基地,对机床的需求迅猛增加。根据美国Gardner公司公布的资料,2001年世界机床产值前十名的名单中中国位居第五;在世界机床消费额前十名的名单中中国位居第三;在世界机床进口额前十名的名单中中国位居第二。
  但是,在快速增长可喜局面的背后,也存在着隐忧。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拉削加工设备为例,目前在国内市场,长沙机床厂是全国唯一的一家专业拉床制造厂,中国拉床厂不生产拉刀,拉刀厂不生产拉刀磨床,且都不具备拉削工艺积累,即“四拉”分离,使得产品整体性能不能大幅提高,难以为汽车工业配套,造成了国内市场国际企业瓜分的局面。
  
  低端混战 高端失守
  
  纵观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机床产业分布,都具有显著的产业集群特征,而中国目前的机床工具工业国内产业集群效应还未形成。由于体制、机制、技术等多方原因,与欧美日等国外同类产品相比,技术档次整体还较低、生产缺口很大。对此,身兼中国机床工具工业协会副会长的秦川董事长龙兴元认为,中国国内各大机床产业集群的内部整合,已经成为行业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优化商业模式的首要任务。
  经济全球化使产业分工发生了巨大变化。优势企业更趋向国际产业链的中、高端,最终达到对整个产业链的相对控制,弱势企业更趋向产业链的中、低端,成为产业链的一个环节的若干部分,最终附生于优势企业。“低端混战,高端失守”是中国机床业的现状。秦川认为,中国机床工业“低端混战”是其位于产业链低端的真实写照,而“高端失守”其根源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所谓低端混战是指,一些国产机床在市场上按吨标价,譬如钢铁工业使用的减速器1吨标价2万元;6吨重的C6140车床售价仅7万元。而占据“高端战线”的数控机床,国内市场几乎全部被进口设备所垄断。
  因此,中国机床行业要有大发展必须调整企业的发展思路。
  
  秦川发展的新思路
  
  秦川认为,高端失守的根源就在于“技不如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没有自主品牌,缺乏具有竞争力的高端模式和产业链,一切都无从谈起。
  在国内,秦川的产值虽然称不上最大,但却是效益最好的企业。尤其是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与核心技术的渴望,使其对国内市场的严峻局面不敢有丝毫懈怠。
  秦川将企业发展新战略确定为“有限多元,联强攻强”。
  秦川发展坚持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三个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他们立志做中国机床行业的领头羊,一步步改变产品在高端市场的弱势地位。
  1998年秦川发展成为西部地区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之一,为企业做大机床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但在“机床制造业是夕阳产业”的议论下。秦川也曾追踪过热潮。例如:上世纪90年代末,当IT产业的热潮席卷全国时,秦川也动了心思,做起了门户网站,其电脑主板占主营业务收入一度超过50%。但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不是他们的主业。
  在上市公司热炒国债时,也有人劝他们参与。但是,专注于制造业、专注于机床工具业的秦川没有再动这个心思。
  我们最基本的经验是“专注”,由此就决定了秦川的战略之一——有限多元。
  对于这种“专注”的回报,是在国产机床工具市场占有率走低的时候,秦川的磨齿机却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5%,并出口到美国、韩国、日本、伊朗及东南亚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目前世界上品种最多、规格最全的磨齿机制造商,直接推动了中国齿轮磨床制造技术水平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 在国内机床工具行业的企业“群龙混战”之际,秦川分析了机床工具业“高端失守”的根源在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缺乏具有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和产业链。
  与过去并购对象大多为破产、实力较弱企业不同的是,近些年来行业并购对象选择的多为有一定规模实力的企业,以加强竞争实力。秦川也是如此,从2002年开始,秦川首先在国内与陕西机床厂合资组建了陕西秦川格兰德机床有限公司。这是秦川对区域机床工具产业的成功整合,由此获得了外圆磨床、凸轮磨床领域研发制造优势市场空间,在国内磨床制造领域具有了为用户高端服务的能力。其后,秦川在国际市场上以新的方式主动出击,获得快速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秦川董事长龙兴元说,秦川技术创新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一个企业可以引进国外一流的设备,但引进不来科技实力。面对国际机床“大鳄”纷纷抢摊国内市场,我们惟有通过跨国并购,充分利用国外同行的技术、渠道、品牌,才能拉住客户,赢得市场,才能真正作强、作大。世界排名第一、第二的机床企业不愿意与我们进行合作,我们就采取收购世界排名第七、第八位的机床企业,迫使他们与我们合作,我把这个叫强强联手,以强攻强。”
  秦川始终把竞争对手瞄准莱森毫尔等世界知名大公司。
  2003年,对于秦川来说是一个极不寻常的一年。这一年,秦川集团旗下的秦川发展收购了位于世界著名汽车业基地底特律的UAI(联合美国工业公司)60%的股权,绝对控股了UAI;也还是在这一年年底,秦川又与德国某机床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家德国公司在机床原创技术方面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和世界首创地位。
  怎样才能成为世界磨齿机制造基地呢?
  据了解,专用拉削装备是一种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装备,世界范围内从事这方面研发生产的企业并不多,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此外,西、日、意等国的个别企业也陆续进入此行列。目前,我国拉削装备生产企业不多,且因历史原因使各项技术分割在不同企业,导致技术进步缓慢,成套能力很差,国内市场50%以上份额被外国产品占领,特别是高档拉削装备。近年来,我国航空发动机、发电设备、军工及汽车零部件等重要领域急需的高档拉削装备,在投标中轻而易举被国外制造商拿走。这与我国世界第一机床消费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UAI公司是美国通用汽车、通用电气等著名公司的长期供货商,在世界众多产业领域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和营销网络。
  秦川发展是目前国内唯一的专业磨齿机制造,通过与美、欧企业的一系列合作,使秦川一举占据了全球机床工具产业的最高端。秦川董事长龙兴元说,秦川的发展新战略缩短了我们10至20年的努力时间。在未来3-5年间,秦川的市场将三足鼎立,也就是1/3在北美市场、1/3在欧洲市场、1/3在中国市场。
  如果说,并购陕西机床厂是秦机集团对区域机床工具产业的成功整合,那么收购联合美国工业公司则是秦机在全球机床工具产业链中的有效扩张。
  
  UAI何以受青睐
  
  2003年11月14日,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陕西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批准了《关于收购美国United American Industries,INC的议案》。
  跨国并购是秦川更高起点的整合。
   公告发布的当天,立即引起了业界与媒体的注意,这次并购是中国机床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迈出的最为直接步伐。这种示范作用将带动更多的机床龙头企业通过高端突破走出国门。
  其实,在正式签署这个协议之前,秦川对美国与国内市场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他们目的很明确,通过并购UAI公司进入美国精密机床市场。
  为什么将目光放在UAI上?龙兴元表示,这与收购定位有关。他说:“秦川发展追求三高,即高端市场、高端技术和高端效益,收购UAI正是追求三高的表现。”
  经过慎重研究和考察,秦川发展决定投资195万美元对美国United American Industries,INC.(联合美国工业公司,以下简称:UAI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American Broach & Machine Co.(美国拉削机床刀具公司,以下简称:ABM公司),North Adams Manufacturing Company (北阿达姆斯制造公司)和Arbor Machine Company (阿伯机床公司)实施并购重组,得以持有其60%的股份,成为重组后的UAI公司的控股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