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欧贸易谈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对策

摘 要:欧盟是我国第一贸易伙伴,其经济状况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更有深远意义。当前全球处于复杂敏感多变时期,国际政局的不确定性有增无减,欧美债务危机阴霾不散,国际金融稳定性趋弱,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全球贸易增速回落。面临如此严重风险,中国政府必须时刻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积极应对,合理实施对外战略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国进出口;中欧贸易;经济增长;发展对策

一、2007年4月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新世纪金融(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裁减54%的员工

以此为开端,美国次贷危机逐步升级,这副“多米诺骨牌”迅速蔓延,席卷全球。世界各国经济陷入空前困境。

世界主要金融市场之一的欧洲经济体在此次金融危机中的波动幅度剧烈。正如GSR投资咨询公司高级战略分析师T.D Stevens所说,“欧洲的问题不会比美国的小。”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从2008年第三季度开始,欧洲经济一路下滑,各项关键指标呈现低靡状态。时隔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已5年时间,欧洲经济仍未走出低谷。根据IMF预测,2013年,欧元区经济增长将在-0.9%和0.3%之间。欧洲经济依旧不容乐观。

二、美国次贷危机对中欧贸易的影响

欧盟是当今世界经济实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国家联合体,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集团,对世界经济有重要的影响力。随着中国的入世、欧盟的扩大和实力的增强,中欧间的贸易发展突飞猛进,比重持续提升。自2004年欧盟和中国贸易重要地位确立以来,欧盟连续多年均为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

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导致欧洲经济衰退,中国对欧盟的出口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冲击。如表一所示,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2009国际市场需求大幅萎缩,中国对外贸易受到重创,其中,对欧盟出口额从2008年的2706.8亿美元降至2362.8亿美元,缩窄19.4%。据数据统计,2009年中国GDP增长仅有9.2%,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出口的锐减[1]。分析表一不难发现,中国出口额下降幅度最大的并不是风暴眼中的美国,而是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欧盟。

表一 2008-2009年中国四大贸易伙伴进出口情况统计

单位:亿美元

年度国家(地区)贸易额同比增长贸易总额占比出口同比增长出口总额占比

2008年欧盟4255.80 19.50%16.60%2706.80 21.80%22.00%

美国3337.40 10.50%13.00%2330.90 9.60%11.60%

2009年欧盟3640.90 -14.50%16.50%2362.80 -19.40%19.66%

美国2982.60 -10.63%13.50%2208.20 -12.50%18.38%

资料来源:海关总署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欧进出口贸易的现状

2013年我国第一贸易伙伴国欧盟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的占比有不同程度下降。据数据显示,我国与欧盟进出口总额为2592.1亿美元,下降3.1%,其中,出口额1566.3亿美元,下降3.9%;进口额1025.8亿美元,下降2.0%[2]。尽管欧盟仍维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但与第二大伙伴美国的占比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随着欧债危机的深入,受欧盟市场复苏情况以及欧元区经济运行情况影响,中欧贸易呈如下特点。

1. 欧盟购买力下降决定我国出口形势

在双边贸易中,我国为产品供给方,欧盟为消费方,即欧盟的有效需求是我国出口数额的大小的决定因素。其GDP下降,其需求能力下降,我国对欧盟的出口也会随之下降。欧盟委员会2月22日公布的数据报告显示,2013年欧盟经济将继续衰退,预计GDP将萎缩0.3%[2]。处于经济萎靡购买力下降的欧盟,对我国对欧的出口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2. 我国劳动力价格上升降低市场竞争力

我国劳动力价格不断上升,而越南、印度等其他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其价格没有太大变化。欧债危机以来,我国劳动成本正在失去原有的廉价优势。相比之下,欧盟从孟加拉国、柬埔寨等亚洲国家的进口有所增浮以纺织品为例,去年1-5月自孟加拉国的进口增加36%[3]。

3. 贸易保护壁垒的增加,加剧贸易摩擦程度

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近年来欧洲经济持续萎靡,失业率增高,内需不足。欧盟为了促进净出口,恢复经济增长,其对中国这一主要进口市场,采取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措施,严重影响了中欧贸易的正常发展。

四、保持中国对外贸易良好发展的对策

欧盟是我国第一贸易伙伴,其经济状况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有着深远意义。当前全球处于复杂敏感的多变时期,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有增无减。欧美债务危机阴霾不散,国际市场风险不断加大,全球贸易增速回落。面临如此严重风险,中国必须时刻关注国际经济形势,积极应对,合理实施对外战略措施。

1. 优化出口结构、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稳住老市场

欧盟、美国一直以来是我国两大贸易伙伴,也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在欧洲市场萎缩、美国市场刚刚复苏的背景下,中国必须依据国际市场变化趋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历史以来,中国出口产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成本低廉的国际竞争优势为中国经济增长作出巨大贡献,但是,目前中国产品在外国市场的占有率已经很高,在被金融风暴席卷的国际市场中,低端产品的销售呈现停滞不前的状态。为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满足国际市场消费需求,中国企业必须进行产品结构的转型,正如业内人士所说,在此特殊背景下,中国企业必须重新定位产品,打造自主品牌。应该逐步摆脱对廉价、低利润率产品的依赖,向附加值更高的制成品转变,不断提高产品品质、科技含量,营造品牌,把劳动、技术、资本进行联系和创新,提升产品档次,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稳住欧盟等国际主要市场。

2. 积极开拓新兴市场

当下,欧洲已成为中国出口最大拖累。降低对欧美地区的贸易依赖成为中国进出口增长的良好出路。尽管从绝对量上,新兴市场短期内还不能取代欧美国家的重要地位,但长期来看努力开发新兴市场来弥补传统市场缺口是有有效的、可行的。近年来,新兴市场经济发展较快,巴西、东盟、印度、俄罗斯、南非等国已成为中国出口最大的支撑。相对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有低劳动力成本和大型国有企业的低资本成本的优势,出口商品低廉,有助于刺激发展中国家的消费需求,从而拉动中国出口的增长。

3. 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变

以出口为导向是中国传统贸易战略方针。为了鼓励出口,中国政府实施多项优惠政策,如:出口补贴,出口退税等。这些措施在扩大出口的同时,也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在现如今的国际形势下,不惜代价促进出口、关注贸易顺差的战略模式已不再适宜。中国必须尽快实现数量增长向质量增长的转变,更加重视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国民福利水平和保持贸易平衡等。

4. 政策性支持的不断完善

面对当今国际市场格局,中国政府已清楚意识到拉动投资、以出口为导向的贸易策略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支持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企业科研创新,中国应积极采用财政政策,不断出台鼓励和限制措施,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包括:制定实施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健全生态补偿机制、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大支持科技体制改革与投入力度、支持自主创新、完善财税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科技投入、建立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财税制度。

5. 积极应对贸易保护主义、妥善处理贸易摩擦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双重压力,全球经济恢复迟缓,保护主义明显抬头。以欧盟为例,欧盟将其失业问题与中国出口相联系,将中国作为替罪羊,接二连三地向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直指中国产品的不安全性等问题。面对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如不积极应对,中国出口势必深受其害。一方面,中国应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合理调整出口产品产业结构,站稳国际市场地位,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加大外贸交涉力度、采取法律辩护、公关游说等多种方法积极应对。2011年中国河北兴茂轮胎有限公司的标志性胜诉就是一个成功案例。

6.稳中求进,扩大内需

欧债危机仍在蔓延深化,面对国际经济的下行风险,中国应更好的利用国内条件维持经济的增长。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GDP增长的三大动力,考虑中国国内经济形势和国情特点,消费具有平稳优势。扩大内需可以在改善人民的生活的同时,降低经济增长对国际市场的依赖。

参考文献:

[1] 中国海关总署网站 统计数据http:// 2012年7月16日访问.

[3] 韩秀云.中欧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国际贸易[J],国际商务,2013(2).

[4] 周颖.中欧贸易:重返快车道[J],中国海关,2011(6).

[5] 李稻葵.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力量全面绽放[N],中国经济周刊,2009-09-23.

[6] 保健云.中欧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依赖性及贸易保护主义治理[J]国际贸易问题,2012(05),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