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潜力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在对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拓展的引力模型对影响中国对外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利用回归结果对贸易潜力进行测算,本文得出:与预期相同,中国及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中国对伙伴国(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以及和中国签订自贸协定等因素对双边贸易额起着正向的拉动作用,而距离因素则起着阻碍作用;现阶段,中国与美国、巴西、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等国家或地区的贸易往来处于“潜力再造型”阶段,而与其余大多数国家处于“潜力挖掘型”或“潜力巨大型”阶段,中国整体上的对外贸易前景仍十分广阔。

关键词:贸易引力模型;贸易潜力;FTA;直接

作为一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方式之一,对外贸易的发展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学术界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发展潜力方面的研究较多,但多集中于某一地区或某些国家,系统地、全面地对其外贸进行分析的文献尚显不足,基于此,本文旨在构建扩展的贸易引力模型来对影响中国外贸中的关键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其对外贸易发展的潜力。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贸易规模已居世界前列,2000年至2008年间中国貨物贸易总额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3%,尽管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有所减缓,但2009年中国出口贸易额占据全球之最,成为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并且在进口贸易额中位居全球第二。在此后两年外贸持续大幅度增长的基础上,2013年中国跃居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进出口贸易额高达4.16万亿美元。尽管受世界市场需求低迷和国内经济转型等因素影响,2015年开始货物贸易总额连续两年出现下滑,2016年被美国以204亿美元的优势反超失去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地位,但2017年中国又以4.1万亿美元的进出口贸易额重回全球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并且在全球进出口中的占比由0.77%提升至10%。

尽管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多以增长为主,但其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却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2006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达到最高值64.24%,但随后却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2016年时中国的货物贸易总额在GDP中的占比降至32.73%。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来说,这一变化反映出中国经济的增长已经从严重依赖于对外贸易转向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

从贸易结构来讲,中国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结构在不断地优化,根据Lall(2000)对产品技术含量分类进行统计可以发现,中国低技术含量制成品的比重呈现出不断降低的趋势,由2000年的41.21%下滑至2016年的30.92%,而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的比重不断提升,由19.64%上升至24.53%,高技术含量的制成品比重则呈现出先上升后保持稳定的趋势,2016年的占比为32.59%。同时,观察进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可知,中国进口的低技术含量制成品和中等技术含量制成品的比重呈现出显著的下降走势,分别由2000年的11.55%和30.37%下降至2016年的4.91%和22.09%,而高技术含量制成品的比重则显示出大幅度的波动,2006年达到峰值36.59%,2011年降到谷值26.49%。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分析

1.模型构建与样本选择

在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时,本文借助于学术界常用的贸易引力模型,其思想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并最早由Tinbergen和Poyhonen将其运用到国际贸易领域,其对数化的一般形式为:

其中,T表示i国与j国间的双边贸易流量,GDPi、GDPj分别表示i国和j国的国内生产总值,Dij表示i国到j国的距离,μij表示随机误差项。

随着该模型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学者们往往在上述基本引力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其他变量,以在实证所关注的因素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的同时提高该模型的解释力,在本研究中,为了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在此引入人均收入、投资、虚拟变量APEC和FTA等因素,最终构建的模型如下:

其中,Tcj表示中国与其伙伴国(地区)j间的双边贸易流量,单位为亿美元,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GDPc、GDPj分别代表中国和j国(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单位为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的亿美元,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Dcj为北京到j国首都间的距离,单位为千米,数据来自于法国国际经济研究所CEPII;RGDPc、RGDPj分别代表中国和j国(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用来表示人均收入,单位为以2010年不变价表示的千美元,数据来源于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数据库;FDIcj代表中国对其伙伴国(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单位为亿美元,资料来源于商务部网站;虚拟变量FTA表示“是否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否记为0,是则为1,资料整理于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α0表示截距项,αi表示回归系数,μcj为随机误差项。

从表1中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情况来看,观察各变量的最值可以看出,其变动幅度均不太大,最大值中最高的为lnGDPcGDPj,最小值中最低的为lnFDIcj;同时由均值和标准差可知,各序列的离散情况程度也在合理范围内,其中离散程度最高的为FTA,最低的为lnGDPcGDPj。

在进行样本筛选时,文章以近五年(2012年-2016年)中国与各贸易伙伴国(地区)间的进出口贸易额的累计值为标准,选取中国的前25位伙伴国(地区),包括北美洲的美国、加拿大,欧洲的德国、俄罗斯、英国、荷兰、意大利、瑞士、法国,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南美洲的巴西,亚洲的中国香港、日本、韩国、中国台湾、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泰国、印度、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阿联酋、菲律宾,非洲的南非,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额在中国外贸总额中的份额达到77.06%;由于商务部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详细数据始于2003年,同时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平衡性,故时间上选取2003年-2016年,样本量共计350个。

2.实证结果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前,为避免变量间虚假的“伪回归”现象的出现,文章首先对各变量进行了平稳性检验,结果显示各变量的水平序列均为通过检验,但其一阶差分后均为平稳序列;且对其进行协整检验的结果显示,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间的双边贸易额与其经济规模、人均收入、直接投资存量等变量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EViews10.0对搜集到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中基本引力模型和扩展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可知,后者显著地提高了回归方程对观测值的拟合优度,修正的R2由0.8025增加至0.8759,已选取的解释变量对中国与伙伴国(地区)间的贸易流量的解释能力能达到87.59%,只有12.41%的部分未被解释,变量的选取较为合理,模型设定较为理想;由F统计量和其概率P值可知,方程整体上的线性关系十分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各变量均显著,进一步观察单个变量显著性的t检验值和其P值可知,FTA在5%的水平上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且其余变量均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了检验,各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十分显著。

此外,观察各变量的系数可知,与预先给定的符号相一致,距离变量对双边贸易往來起着负影响,距离越远,进行贸易时的交易成本越高,对双边的货物贸易起着限制作用,且中国与贸易伙伴国(地区)间的距离每增长1%,其间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将缩减0.6923%;对比两个模型中距离的系数可知,随着其他变量的加入,距离因素对货物贸易的阻碍作用稍微下降。中国与伙伴国(地区)的经济规模和人均收入水平对其间的贸易额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一国经济规模越大、人均收入水平越高,产品的生产能力和需求能力越高,能够推动其间的贸易往来,由α1和α2的值得出,在其他变量不变的条件下,当GDPc*GDPj、RGDPc*RGDPj增长1%时,将分别引起中国与伙伴国(地区)j间的贸易额增加0.3869%、0.1012%;中国对j国(地区)的直接投资存量与贸易额间更倾向于“相互促进”的关系而非“相互替代”的关系,投资存量每增长1%会带动贸易额增加0.1781%;与预期符号相同,“是否与中国签订自贸协定”对双边贸易额也起着显著的影响,中国与其签订自贸区的国家的贸易量是与其他国家贸易量的1.1510倍,自贸区的签订能够带来更多的优惠政策和减少贸易壁垒,势必将促进其间贸易的发展。

三、中国对外贸易的潜力分析

对于中国与其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潜力的评估,在此借用刘青书、姜书竹(2002)提出的方法,将实际贸易额与通过回归方程得到的模拟贸易额做比较,并以0.8和1.2为分界点依次将贸易潜力划分为“潜力巨大型”、“潜力挖掘型”和“潜力再造型”,中国的对外贸易潜力情况详见表3。

分析表3可知,在现有的情况下,中国与美国、巴西、越南和中国台湾地区间的贸易处于“潜力再造型”阶段,这意味着其间的实际贸易额远超过了理论贸易额,各国应注重对新的贸易促进因素的培育,以提升未来的贸易潜力。中国与泰国、德国、马来西亚、瑞士、南非等国以及中国香港地区现处于“潜力挖掘型”阶段,其间的贸易潜力还未充分兑现,需要继续开发。除此之外,中国与其他国家间的贸易均位于“潜力巨大型”阶段,这意味着中国的对外贸易尚存在巨大的潜力,未来贸易的前景还十分广阔,但也应注意的是,实际贸易额远低于模拟贸易额的情况也表明其间存在着严重的贸易壁垒,各国应尽其所能将其排除,以更好地将潜在的贸易量进行兑现。

四、结论

在对中国对外贸易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通过借助于传统贸易引力模型构建符合本文研究目的扩展的引力模型来对中国与其前25位贸易伙伴国间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本文得出:经济规模、人均收入水平、直接投资和签订自贸协定等因素与理论预期相同,对中国对外贸易起着积极的带动作用;而距离因素也与引力模型理论一致,更多地表现为对双边贸易流量的阻碍作用。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力模型回归结果来计算模拟贸易额并将其与实际贸易额进行比较得出,除个别国家外,中国与大多数贸易伙伴间的贸易处于“贸易挖掘型”或“贸易巨大型”状态,中国对外贸易的潜力尚未得到应尽的开发程度,贸易前景十分广阔。中国与各国应对其间的贸易往来持积极态度,仅各国所能排除存在的贸易壁垒,以推动中国与各国贸易的大幅度提升。

参考文献:

[1]段小梅,周莹.基于产品技术含量分类的两岸贸易关系研究[J].台湾研究集刊,2017(03):62-71.

[2]李俊久,丘俭裕.中国对APEC成员的出口潜力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贸易引力模型的实证检验[J].亚太经济,2017(06):5-13.

[3]孙敬水,马淑琴.计量经济学(第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310-312.

[4]黄英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投资便利化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7.

[5]吴昊,陈志恒,王皓,廉晓梅,佟新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笔谈[J].东北亚论坛,2018,27(03):3-23+127.

[6]陈继勇,陈大波.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商品贸易潜力的实证研究[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45(01):109-117+168.

[7]中国重新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594091142394937963&wfr=spider&for=pc.

作者简介:苗泽远(1989.06- ),籍贯:山西省潞城市,学历:硕士,研究方向:日本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