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的制度实践

【摘要】中医是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蕴涵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医学实践经验,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有着重大意义。但我们发现近代以来在西方话语霸权和我国制度性的排斥下,中医正在被边缘化。本文就旨在通过对话语权和制度性排斥的分析,解读中医的现实处境。

【关键词】中医;现实处境;话语;制度

我国是医学发祥最早的地区之一,目前我国医疗制度的制定和运行状况却对中医的处境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挑战,对中医的现实处境做出解读,对于复兴中医、解决居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具有现实的价值。

1中医的现实处境——现实的佐证

对中医的现实处境做出必要的解读首先必须了解中医的现实处境究竟是什么,对于这一问题的有力回答,主要得益于以下两个方面:

1.1流变中的抗争——废除中医的三次浪潮第一次“废医”运动起于新文化运动,将“科学”的口号和标准传遍中国,于是在医学界,也以科学的标准对中医重新进行了衡量和批判,其中领军人物余云岫1929年提出的“废止中医案”,被国民政府采纳,新中国成立后他提出的“改造中医”方案更是对中医的发展造成了重创;第二次废除中医浪潮于1934年,由湖南省卫生试验处制定的《湖南省卫生十年计划》挑起,中医因其个体化的诊疗理念和方法不能满足国家对个体医疗行为的整合和控制,成为这次改革的矛头所向;2006年4月张功耀在《医学与哲学》上发表“檄文”——《告别中医中药》,掀起了废除中医的第三次争论,这次争论仍然以“科学性、现代化”为标准展开,要求其在5年之内退出国家医疗服务体系。中医在我国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对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起到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120多年的时间里被本民族一次次否定,“从来未见过一个民族这样起劲地消灭自己本民族的优秀文化,这样起劲地消灭本民族医学”。“科学”和“现代化”始终是“废医论”者的旗号,并逐渐形成一种制度化的话语,一步步地威胁着中医的现实处境。

1.2一项有关中医现状的实地调查2006年4月,我们进行了一项有关《甘肃省城乡居民医疗服务体系现状》的调查,我们发现,我国现代医疗体系中中西医比例明显失衡:在中、西医的选择上,有60.7%的农户生病时倾向于选择西医,选择中医的比例仅24.3%;而城市居民从倾向程度不同依次为:西医28.8%、中医11.5%,选择中医的比例明显较低。如果城市选择中医的比例低是因为现代医学话语对中医的排挤,那么农民的就医行为就需要更深层次的解释,因为农村地区是我国传统医学孕育和发展的土壤,是西方医学传入最晚的地区,也是现代医疗手段、医疗仪器欠缺的地区,而且近年来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日益突出,无疑“安全、廉价、有效”的中医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捷径之一,所以从理念上推断选择中医诊疗的比例应该较高,但实际调查资料显示,这一比例明显低于西医。我们的教育体制、思维方式、行为选择为中国传统文化预留的空间越来越少,中医展示自身的平台也越来越小,中医正在被边缘化。

2对中医现实处境的解读——话语的制度实践

布迪厄在分析符号资本时指出,符号资本是一种信誉,是一种赋予那些已经得到足够认同的人的权力。它只有被认同的时候,才能发生功效。以这一理论框架来分析废除中医的三次浪潮可以发现,西医在我国医疗领域获得长足发展得益于“科学”标准的全球化,当科学逐渐成为被大众乃至国家所接受的一种符号资本,西医本身便具备了符号资本的特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特定场域下,西医依赖现代科学的这种属性,符合国家和民众的认同,所以近代以来提倡废除中医者多以科学的名义和标准提出,力挺中医者即使力不从心业不得不也围绕这一论点进行反驳。西医霸权地位的获得遵循了以下的运行逻辑:科学是一种符号资本,而西医作为科学的代名词也获得了符号资本的权力,并在现代社会的场域中将这种符号资本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资本,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下迅速转换为经济利益,致使“看病贵”成为一种相当普遍的社会现象。与此相反,中医药始终以“廉价”为特色,显然影响了西医的利益实现,西医要不断强化现代西方医学科学标准的唯一性,将符号资本转化为权力,同时以权力来强化符号资本,排挤中医从而获得更多的利益。根据200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有关统计数据,其中“对全国卫生机构、中医机构的机构、人员统计情况”来看,中医机构在全国卫生机构中仅占4.73%,在全国卫生机构中中医卫生技术人员仅占9.58%。可见科学已经取得了话语权,并通过一系列制度化的实践强化自身地位,排斥中医。

3结语

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有关国计民生,对社会稳定有重大意义,要不断加大对中医的支持,才能建立适合中医发展的体制,更好地满足公众的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