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营改增”一周年记

2016年5月1日全面“营改增”试点正式在全国推开,在随后仅仅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四大行业1600万户企业纳税人和1000万自然人纳税人顺利完成了从营业税到增值税的转变。这一重大转变的过程是极其艰难和富有挑战性的,但结果是令人振奋的。全面“营改增”的稳步推进不仅减轻了企业税负,而且还带来了很多可喜的外溢效应。

一、全面“营改增”的多重效应

“营改增”作为落实结构性减税的重要措施,到底能不能切实减轻企业税负,能不能兑现“所有行业税负只增不减”的承诺?对于这个问题,如果在一年之前,不少纳税人可能会心存疑虑。而一年之后的今天,全面“营改增”已经用事实回应了这个疑问。

(一)实实在在的减税

最新数据显示,从2016年5月1日至2017年4月底,全面“营改增”试点共减税6993亿元。其中:去年新增的建筑、房地产、金融、生活服务四大行业减税2419亿元;前期已经进行“营改增”试点的“3+7”行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电信业3个大类行业和研发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有形动产租赁、鉴证咨询、广播影视7个现代服务业)减税2162亿元;原增值税行业减税2412亿元。

如果从2012年1月“营改增”试点算起,“营改增”带来的减税总规模累计超过1.9万亿元,这是近年来国际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减税措施。

行业总体税负减轻了,那么企业的感受如何呢?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统计,“营改增”实施以来,98%左右的试点纳税人实现了税负下降或持平,越来越多的纳税人享受到改革带来的减税红利,总体减税规模越来越大。

(二)不仅仅是减税

全面“营改增”不仅仅带来了巨大的减税效应,同时也带来了十分显著的外溢效应。所谓外溢效应是指除了减税效应以外,“营改增”对于企业、行业乃至整个经济的正面影响。

1.全面“营改增”对企业的外溢效应

首先,“营改增”有利于促进企业进行设备和技术更新。实行“营改增”后,设备更新和研发投入可以进行抵扣,这种税收政策有利于企业以较低的成本进行设备更新和研发,进而增强企业自身的竞争力,所以企业有很强的动力进行设备和研发投资。而企业强化进行设备和技术投资有利于促进企业从外延增长向内涵增长转型。

其次,“營改增”有利于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从而集中优势力量做精做强主业。在营业税状态下,外包的环节越多,重复征税越严重。所以,很多企业走“大而全”的路线。全面“营改增”后,抵扣链条彻底打通,阻碍企业非核心业务外包的税后障碍不复存在,企业外包非核心业务的可行性和积极性大大提高。而外包业务的快速增长将进一步促进产业深化和分工。

最后,“营改增”拓展了小微企业生存空间,带动了创业创新。“营改增”后,大量服务业企业都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由营业税依5%税率和含税价计算应纳营业税额,改为按3%征收率和不含税价计算应纳增值税额。在增值税征收率低于营业税税率、增值税税基小于营业税税基的情况下,这些小规模纳税人税负下降约40%。

2.全面“营改增”对产业的外溢效应

制造业作为重资产行业,综合成本较高,产业链条较长,再加上进项无法抵扣,重复征税非常严重,企业的税负很重。全面“营改增”打通了连接二、三产业的抵扣链条,制造业可以进行更多的进项抵扣,从而大大减轻了企业税负,企业的盈利大为改观,整个制造业的发展将更有活力。有利的抵扣政策使得制造业设备和技术更新更加频繁和广泛,这有利于我国制造业整体的转型升级。

3.“营改增”对整体经济的外溢效应

一是减税带来的乘数效应对经济的拉动作用不可小视。

二是“营改增”后,服务和货物一样征收增值税,第三产业纳入增值税抵扣链条,有利于经济结构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的调整。

三是出口的增值税零税率和免税,以及进口增值税的进项抵扣,有利于企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和分工。

四是“营改增”刺激下的大规模设备和技术更新有利于塑造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二、全面“营改增”仍然在路上

尽管“营改增”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带了多重积极效应,但目前“营改增”仍处于试点阶段,尤其具体到行业中、企业里,困难依然不少,改革仍在路上。

例如在运输行业中,由于国内交通运输服务和货物运输代理服务存在5个点的税率差,从而使得代理企业产生了进项倒挂问题。

电信业也存在实行差异化税率的问题:基础语音服务、网络资源出租等适用11%基础电信业务增值税率,信息增值类电信服务适用6%增值税率。当下,语音等基础电信业务占比在逐年下降,若能统一电信业适用税率为6%,可以节约企业大量管理成本。

建筑行业也还有一些具体问题要解决。建筑施工企业采用差额征收,如预收款,实行预缴。往往总包在收到预收款时,分包尚未确定,无法取得分包发票,须由总包先垫付税金。而如果企业垫付税款过大,可能造成总包垫付的税金无法适时抵扣,进而导致重复缴税现象。

证券投资基金业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计税征税,如何协调相关法律问题、如何处理好对接国际惯例与本国实际都是绕不开的难题。

用改革的办法解决转型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重要经验。“营改增”是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中央和地方的财政关系、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等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中间出现各种困难和问题在所难免,要坚持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营改增”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三、“营改增”未来走向

后“营改增”时代,仍然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营改增”下一步如何推进备受关注。从目前能够得到的信息分析,未来“营改增”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推进。

(一)增值税税率简并将成为重要趋势

国际上大部分国家的增值税税率一般在一档到三档之间,选择统一税率的国家比例呈现上升趋势。现代增值税统一税率的简单透明以及高效便捷不仅具备强大的财政筹资能力,也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下产业间公平竞争的内在要求。多档税率并存,在一定程度上会扭曲市场主体行为,增加税务处理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大征纳双方的税收成本和税收风险。因此,逐步简并税率应该成为我国增值税税制改革的方向。

根据国务院部署,2017年7月1日起,我国增值税税率将由四档减至17%、11%和6%三档,取消13%这一档税率;农产品、天然气等增值税税率也从13%降至11%。下一步,在政策实施以后,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密切跟踪政策执行情况,做好评估。

未来我国增值税税率有望简并至两档甚至一档。在统筹考虑企业负担、财政可承受能力、税收国际竞争力等因素下,增值税基本税率最终应低于17%。

(二)對优惠政策进行清理优化将是税制完善的重要内容

其他国家增值税的免税项目较少,一般限制在基本的健康、教育和金融服务上。

为了减轻企业负担,我国大量的营业税优惠政策平移到增值税,但理论上来讲,增值税并不适合减免税政策,因为如果减免税政策不在最终环节,增值税抵扣链条上一道环节减免税,意味着下一道环节增税,所以需要梳理优化。

在2016年底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谈到下一步的增值税改革时,也表示要完善增值税优惠政策。

(三)增值税立法也越来越受到外界关注

逐步简并税率应成为我国增值税税制改革的方向,而增值税立法将是增值税税制改革的目标。“营改增”仍需在试点中不断解决问题,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之上,加快增值税立法进程,以实现建立现代增值税制度的目标,形成国内完善、国际先进的中国增值税制度。

“营改增”将随着时间的推进而不断完善,企业财务管理团队,特别是CFO,应及时研究政策,不断提升自己的税负规划水平,更好地借助“营改增”推进企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营改增“答卷”出色 多重红利持续释放[N].经济日报,2017-6-15.

[2]营改增,改出“中国样本”[N].人民日报,2017-6-15.

[3]孙琳.全国政协“营改增执行情况和改进的建议”调研报道[OL].人民政协网,201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