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分析

摘 要 随着教育体系的发展及完善,对各阶段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的标准与要求,传统的管理方式方式已经不再满足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要求,因此高校需要转变管理理念,创新和变革管理方法与管理模式。而激励理论在教育界的发展应用,可以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全新的路径,将外部管理逐渐转变为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自我完善及发展,提高学生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本文就对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激励理论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8.03.076

An Analysis of the Use of Incentive Theory in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CAI Jingyi

(Business School of Wuhan Polytechnic, Wuhan, Hubei 43007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new standards and requirement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r the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all stages.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no longer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erefore, universities need to change management concepts, innovations and Change management methods and management models.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motivation theory in the education sector can provide a new path for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gradually transforming external management into self-restraint and self-management of students, giving full play to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realizing self-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students"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use of incentive theory in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incentive theory; use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学生接触的新兴事物日益增多,这些对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思维方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高校在学生管理中需要以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合理运用激励理论,采用学生易接受和认可的方式来指导与监督,并构建科学有效的奖惩制度,调动学生的积极心态,最大限度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实现特定的目标。[1]当前如何将激励理论運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主要是对人们的内在需求进行影响和把握,继而影响人们的行为活动,使其更有动力完成任务,而激励在管理制作中的作用多是以人的行为动机为基础,提高其学习或工作的创造性与积极性。通常激励理论涉及激励的规律、方法和原理等,是一切激励活动顺利实施的理论依据,当前较为完善和成熟的激励理论包括以下几种:(1)强化理论。强力理论认为人获得的刺激与人的行为具有函数关系,如果这种刺激对其有利,这种行为会一直反复出现;如果这种刺激对其不利,这种行为则会慢慢减少。同时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其中前者可以借助奖励的形式加以实现,而后者则可利用处罚的方式进行实现。(2)公平理论。公平理论指的是人们在实际努力过程中完成某一任务后,不仅在乎自身所获取的报酬,也在乎自己获取的报酬和其他获取的关系,而这种比较的结果往往会影响工作结果。[2](3)期望理论。当人们完成某一事后,需要一个预期的目的进行激励方可达成,同时该理论提出了激励力的计算公式,即:激励力=效价€灼谕怠#?)需要层次理论。该理论是由玛斯罗所提出,这种理论是以人们的实际需求为依据进行层次的划分,并由低到高一层层加以发展,如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

通常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其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学生具有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可以为学生带来较大的环境刺激,使其从心理、行为和思想等层面进行积极的配合与相应,进而完善这种良好的氛围,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当然这种文化的形式是以激励理论为基础,只有将激励理论运用在活动实践、教学和管理等方面,才能有效熏陶学生的心理及引导学生的行为,让学生从思想上进行配合,进而弘扬和继承校园文化。[3]其次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统一。个人价值是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在主观积极向上的过程中可以实现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由于大学生缺乏成熟的价值理论,无法对学业和周围世界等形成主观意识的转化,而如果完全依赖于说教则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激励理论的运用可以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内心情感,充分调动自主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全面掌握价值观,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在此基础上实现社会价值。

2 高校学生管理中激励理论的运用

2.1 运用原则

(1)外激励与内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外激励多是满足个体生存需要的外部因素,内激励则指可以让个体获得精神上的享受的因素。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激励理论时,必须要有机结合外激励和内激励,对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因人施教,合理选择不同的教育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价值取向,使学生接受和认可学校的指导。

(2)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的原则。亚当斯认为:人需要激励的相对值和绝对值,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表示对学生的认可,可以使其具有更大的激励作用;当然如果高校只定位于物质目标或过于追求物质上的奖励,往往不能充分发挥出激励的作用。[4]总之,物质激励属于荣誉的象征,能够对工作出色和学习努力的学生产生积极的激励。

(3)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结合的原则。个体与群体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个体是组成群体的基础,彼此相互影响且相互依存。一般群体中的个体能以群体目标为依据,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继而对整个群体产生积极的行为,促进群体目标的实现,因此高校学生管理中加强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的结合十分之必要。

(4)负激励与正激励并重的原则。负激励与正激励主要指的是奖惩激励,其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影响周围学生的行为,还能直接作用于行为人。[5]例如:相较于生硬的规定来说,通过方面典型和正面榜样的激励,可以让学生群体形成积极的行为,树立良好的校园风气。

2.2 具体运用

2.2.1 目标激励法

坚定目标不仅对学生成功具有主导性作用,也是重要的性格力量源泉,科学可行的激励目标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全心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始终保持积极奋斗的态度,从而享受到成功的成果。以高校中文系为例,该专业的学生喜爱文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适当列举著名作家的成功事例,激励学生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进行美文写作计划,并配备专业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强化学生的文学知识和功底,让学生在任务完成的同时提高学习自信心。

2.2.2 情感激励法

由于大学生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对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等方面往往会产生诸多的心理想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情感激励法,可以引导学生产生健康积极的心理,以免出现偏激行为。因此高校教师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以学生群体特点为依据,对学生心理活动的差异性进行全面了解,并结合学生的经济情况来进行适当帮扶,这样学生会产生感恩之心,继而消除对社会的反感。[6]同时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以身作则,树立管理层的威严形象,让学生既有敬畏之心又有喜欢之情,以此发挥出激励理论的重要作用,达到良好的实施效果。

2.2.3 榜样激励法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运用激励理论时,可以适当采用榜样激励法,将榜样的力量加以充分发挥,如高校可以大力宣传先进的人物事迹,有效引导学生的行为。身边的榜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改变或引导学生的思想行为,鼓励和帮助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另外,高校可以组织毕业生回校开展优秀学习报告会或传授学习经验,具体化和目标化学生榜样,最大限度地发挥榜样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运用榜样激励的方法时,高校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对榜样人物的内在品质进行深刻理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榜样的先进事迹,从感性认识转变为理性认识,让学生将其落实在实践活动、生活和学习中。

2.2.4 奖惩激励法

学生的行为受到奖励,其动机会因良好的结果而重复出现和强化这种行为,要想有效保证奖励的效果,必须要对学习目的加以明确,关注精神鼓励的内容与方式,将口头鼓励与公开表彰相结合,出于真心地表扬,以此触动学生的激情。当然鼓励要及时,如果学生认为值得自豪的行为没有及时得到心理补充,则不能最大限度使其努力,难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除此之外,处罚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落后消极的行为产生压力,使其转变为积极的行为,发展和巩固道德行为,增强激励效果。但是在实施处罚手段時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对处罚目的加以明确,即规范学生的行为;(2)制定切实可行的纪律制度与规范,将多数人的利益进行体现;(3)批评是处罚的主要形式,处罚应掌握分寸,遵循适度原则,以教育、引导和帮助为主,如果学生改正了错误则立刻取消处罚。

2.2.5 学生参与激励

第一,坚持荣誉共享和困难共挑的原则。荣誉共享可以让学生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到自豪感与成就感,并感染他人,激发工作热情,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困难共挑需要让管理者指出困难问题和班级现状,让学生在参与中真切感受这些,强化工作的透明度,这样会及其学生共度患难的豪情。第二,给予学生一定权限。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需要民主治班,明确学生的主体行为,给予学生一定的管理权限,如学生应具备评议教师和评论班风的权力、修改与制定班规的权力、评价和组织各项活动的权力等,这样学生在权力行使过程中会进行自我完善和激励。第三,引导学生全方位参与管理。管理者可以提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让学生组织和监督各项工作,并适当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在实践活动中,不能只依赖于某一激励机制来实现总体的激励目标,需要综合使用多种激励机制,使其相互补充和依赖,配合运用。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学生管理中运用激励理论中,需要做到与时俱进,遵循相关的原则,如外激励与内激励相结合原则、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并重原则、个体激励与群体激励相结合原则等,积极改进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水平,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目标,进一步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蔡奇轩.试析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江西社会科学,2012.3:246-249.

[2] 薄文峰.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5.5:252.

[3] 王宁.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探讨[J].求知导刊,2015.13:119.

[4] 李伟.试论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7:87-88.

[5] 查旺斯基.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干部管理中的运用[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3.4:109-111.

[6] 郑全蕾.浅谈激励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J].中国培训,2015.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