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龙:新主人登场


  ◆ 踌躇满志的顾雏军正式登场,成为科龙的新主人。这是一个看似盛大而绚丽,其实高处不胜寒的舞台
  
  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交易所代码:000921,下称科龙电器或科龙)对现今46岁的顾雏军而言,既是起点,也是终点。
  收购科龙是顾氏四年资本征战的首役,更是其未来宏图大业的奠基礼。顾主掌公司四年间,科龙电器向公众展示了四份财报,头一份巨亏,继而两份转盈,最后一份再度亏损——正是这份2004年的亏损年报引发争议,中国证监会由此立案调查,顾雏军随后案发。
  在目前仅披露了只言片语的调查结论里,顾被认为制造了科龙电器的虚假年报,并涉嫌侵害上市公司以向其个人资本王国输送利益。
  在驰骋中国资本市场四年后的今天,顾雏军因科龙而遭受其人生最大的一次重创;创建至今21年的科龙电器,也因顾雏军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
  如今,回溯2001年末广东顺德市容桂镇政府将科龙交于顾雏军之手的种种复杂而微妙的背景,或可有助于揭示四年后这场危机的根由。
  
  黄金时代
  
  科龙电器前身为珠江冰箱厂,坐落在广东顺德市容奇镇,自1984年诞生至1992年八年间,一直是政府全资所有的镇办企业。1992年底,珠江冰箱厂经股改组建为广东珠江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两年后,再更名为科龙电器。
  公司初创时,政府通过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持股80%,向员工定向募股20%。每股作价1元,总股本4.224亿元。潘宁任公司首任董事长,同时兼任总裁;镇干部徐铁峰担任控股公司法定代表人。
  地处改革开放前沿的科龙,自成立之日起即寻求海外融资。1993年,港人李国明应徐铁峰之邀担任科龙财务总监,李时任普华永道会计师,对国际资本市场颇为熟悉。当年,李为科龙在香港做了一次成功的私募,引进三家境外投资人,募集资金近4亿元。科龙电器股本由是增至6.04亿股,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仍保持绝对控股地位,但公司性质则变更为中外合资企业。
  三年后,科龙电器在港上市,以每股3.67港元成功发行2.01亿股H股,募集资金折人民币7.07亿元。之前三家境外投资人所持总计1.82亿股同时转为H股流通,于公司上市后抛售套现。科龙电器股份由此三分:广东科龙(容声)集团有限公司(自1996年取代容奇镇经济发展总公司代政府持有科龙电器股份,下称容声集团)持内资股41.96%,内部职工持内资股10.49%,H股流通股占47.55%。
  H股成功首发次年,科龙再度向香港市场配售7660万股,此时发行价已高达9.2港元/ 股,募资折人民币7.54亿元。
  1997年,历经在香港市场的两次成功发行,科龙电器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年代,当年营业总额达34亿元,利润高达6.6亿元;每股盈利0.67元,股价最高冲破每股11港元。
  当时,科龙电器主营业务几乎全系冰箱产销,所产容声牌冰箱占据国内冰箱市场份额逾20%,是当仁不让的龙头企业。
  时至1998年末,科龙创始人、主掌企业14年的潘宁辞去公司总裁一职,留任董事长;原副总裁王国端接任总裁。1999年4月,年逾花甲、自称“超龄服役”的潘宁再辞董事长职务,自公司创办时起即追随潘宁的王国端正式“接班”。
  在科龙老员工们看来,潘的退出标志着科龙黄金时代的终结。曾是潘宁副手、任职科龙电器副总裁的一位人士告诉《财经》,潘为人兼容并蓄,手腕灵活,经营企业以稳求胜。其主政后期,国内同业竞争业已加剧,冰箱价格战已经打响,但潘处乱不惊,坚持以质取胜,引领科龙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的惊涛骇浪中平稳穿行,直至交班。
  然而,即便有强势人物潘宁的引领,科龙亦不能幸免世纪之交中国乡镇企业遭遇的普遍掣肘,即政府对企业的主导乃至干预。在容奇镇,镇政府通过容声集团控股科龙,集团与政府实为一体,集团董事会即为镇政府领导班子,既在政府领薪,又在上市公司获利。同时,由政府官员衍生大批裙带企业挂在集团公司名下,向上市公司供货,包揽上市公司销售,导致科龙成本高企,冗员繁多。
  潘宁交班后未久,科龙于1999年5月在深交所发行A股1.1亿股,筹资10.7亿元人民币。当年,原属容声集团的空调资产被并表至科龙电器,公司营业总额骤增至56亿元,纯利6.7亿元。其冰箱产量为国内第一,全球第五;空调产量为国内第五。
  “科龙早年的利润丰厚,掩盖了很多矛盾。”上述科龙高层告诉《财经》。然而,顶峰之年难掩衰颓的前夜,很快,转折之年到来了。
  
  转折之年
  
  2000年的标志事件,是容奇镇的行政区划调整。
  当年2月,容奇镇与紧邻的桂洲镇合并成立容桂镇,政府领导随即变更。新的镇委书记是来自顺德市北滘镇、有着“博士书记”称号的邓伟根,镇长则由原容奇镇副镇长徐铁峰担任。
  徐铁峰系科龙控股公司容声集团的首任董事长,1995年离职后任容奇镇副镇长,曾拉港人李国民入局,为科龙成功私募并最终实现在海外上市,向来是对科龙有着强大控制力的实权人物。知情人向《财经》透露,徐氏曾冀望容桂镇书记一职,但最终落败,加之与邓伟根不和,遂有去意。
  徐氏履新镇长不久,即赴香港会见李国明、李国荣二人,直言自己有意出任科龙总裁,希望得到后者支持。李国明时任科龙副总裁,主管财务;李国荣则系科龙独董,二人与科龙在港之机构投资者过从甚密,实为科龙与香港资本市场的“桥梁人物”。
  此次会面后,徐返顺德汇报,自称已获香港机构投资者支持。2000年6月,徐即辞去镇长一职,出任科龙总裁。王国端虽留任公司董事长,然已无实权。一年后,徐继而接任董事长,王国端彻底退出。
  徐铁峰“下海”后,原顺德市财政局长刘知行接任镇长。由是,容桂镇政府已是“外乡人”的天下。这一政府首脑更迭的直接影响,是拉开了原先密不可分、同为一体的容声集团与科龙电器之间的距离。
  一位科龙前任副总裁向《财经》透露,2000年以前,集团和上市公司管理层同为容奇镇本地干部,财务互通,资金共享,实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仅在上市公司对外报表上加以区分。2000年人事变迁后,容桂镇政府要求“三分开”,即镇政府与容声集团分开,容声集团再与科龙电器分开,政府加强了对集团公司的控制。如此,上市公司对集团财务运作所知甚少,以往凭借集团公司资源应对裕如之便利亦不复存在; 而镇政府仍可透过控制集团公司财权,继续控制上市公司。
  2000年亦是科龙多事之秋。前述科龙高层告诉《财经》,当年国内家电业竞争激化,徐铁峰上任后大打价格战,但因操作手法草率粗莽,令科龙损失严重。
  此外,当年科龙还发生了历史上第一次质量事故,回收冰箱逾万台,更令公司雪上加霜。
  至年底,科龙发布自1996年上市以来的首份预亏公告,其A股和H股股价旋即下跌,而香港机构投资者又大减持股票。至2001年4月,科龙终于在最后期限拿出了一份令人惊愕的2000年年报,报亏6.78亿元。
  内忧外患之下,科龙改制已是箭在弦上。
  
  “隐形埋单”
  
  时至2001年,在行业竞争日趋惨烈和企业自身变革失调的背景下,科龙的巨亏实为历年积弊集中爆发的结果。
  年初,科龙在港股价跌破2元,从此回天乏术。4月的一个上午,顾雏军手下四员大将由京城飞抵广州,旋即驱车前往容桂镇,与政府洽谈收购事宜。
  为首者是刘从梦,系顾雏军在格林柯尔的副手。谈判在刘从梦和容桂镇镇长刘知行之间进行,但在关键时刻,则由顾雏军直接出面会晤镇委书记邓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