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效标准实施:空调业遭遇生死大洗牌


  随着空调能效升级进入倒计时,七成左右的能效等级为4、5级的产品将面临退出市场的残酷现实。这使几乎所有的中国空调厂商都面临“能效标准门”的考验。
  
  “惨淡的市场,迷惘的价格,庞大的库存,凉爽的天气,绝望的营销人,还有那看不到的明天!”今年夏天,某家电论坛上的这句话,引起了大部分空调厂商的共鸣。
  
  硬性的标准
  
  2008年6月18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主导修订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征求意见稿正式下发给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该稿提出了空调能效标准的入门等级将从原来的5级(能效比2.6)直接提高到2级(能效比3.2)的方案。
  8月22日,经过企业反馈后有关部门确定,上述标准将在2009年3月左右正式实施。
  空调能效标准的博弈终于有了结果。这次结果对空调行业和空调龙头而言,不是凤凰涅,便是一败涂地。
  出于不同的企业利益,国内的空调制造企业形成了以海信科龙、广州松下、日本大金为代表的变频派,以及以格力、美的等为代表的定频派。
  据了解,格力电器去年空调的出货量达到创记录的1500万台,但其中以节能王子为代表的高端机型却卖不到100万台,无论是出口的窗机,还是占绝对份额优势的工程机都是5级能效的空调;而在美的1200万台的空调出货量中,高端机型的比例同样不到10%。
  所以对这两家占全球空调产量超过1/3的龙头来说,从一开始就不太同意提高空调的能效标准。今年初,在格力、美的等几家企业的建议下,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向国家发改委及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递交了《关于空调能效标准修订的几点意见》,提出“行业发展情况未达到2004版标准超前性指标的预想”,“把能效限定值定为目前的能效3级(以下简称3级方案)比较稳妥”。
  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姜风表示,协会的意见代表了大多数空调企业的看法,能效指标应考虑行业健康发展和产业安全。
  然而,作为长期主推变频空调的海信、松下等企业则提出要兑现2004年的超前能效标准要求,直接从5级升级到2级,甚至部分日本企业提出直接升级到1级的建议。
  目前,几乎所有的国内空调企业都声称可以做出2级和1级能效等级的产品,但一旦要其真正放弃产量超过80%的低效空调时,便异常艰难。
  
  庞大的库存
  
  2008年,我国空调企业正遭遇史无前例的“熊市”——截至7月底,空调业总体库存量已高达1500万台,而与上年同期相比,各企业的销量出现了10%~30%不同幅度的下滑。市场总体走势令人心寒。
  与此同时,国内空调能效比能达到3.2的不到10%,而且其价格几乎是普通空调的一倍。到今年8月,国内空调企业还有1500万台的库存,这意味着2009年3月之前的半年中,将有巨量的低效空调必须被低价抛售。
  正是考虑到以上实际情况,这次空调能效标准的实施方案给企业清理库存留下了半年的过渡期。
  而目前市场上多数空调为2级能效以下产品,一旦2级能效标准自2009年3月得以实施,低能效产品将成为不合格的淘汰产品,也就意味着行业库存的千万台空调即使是在整个2009冷冻年也难以消化。
  面对庞大的库存,是选择降价开闸泄洪,还是继续严防死守另寻他路?这是许多企业面临的两难选择。
  但降价的路似乎被堵死了。某空调企业负责渠道支持的员工说:“现在大家都不会打价格战,目前在市场上降价促销的,都是积压了很久的一些中低档产品。”
  这一切源于5月30日的一次会议。那一天,在海信科龙总部召开了广东省家电行业高峰研讨会,包括海信科龙、美的、TCL、格力在内的多个家电巨头联合吁请全行业“杜绝相互攻击、搞恶性的价格战”。
  这是广东家电巨头自2006年之后再次发出这样的和谐宣言。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和谐宣言发布之时正是空调巨头陷入成本暴涨、市场饱和的困境之际。时隔两年之后,空调巨头再次牵头发布类似的宣言,表明当前的空调经营大环境再次面临寒冬挑战。
  另觅他路也成为空调企业的不二选择。
  在广东志高空调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兴浩看来,深耕渠道抢占国内市场是各大品牌都在努力的方向。但空调企业如果只局限在中国市场,面临的不确定性太多,要改变这种局面,只有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面对消化不了的库存,志高会采取加大出口的策略。”李兴浩说。
  但值得关注的是,全球目前80%的空调产能集中在中国,外销市场未来的增长潜力亦有限,二线品牌在争夺外销订单的难度在增加。此外,海尔集团目前在海外已经拥有5家空调生产厂家,而美的和格力也在越南建设了新的空调工厂,此前格力电器在巴西、巴基斯坦也有工厂。显然,未来更多的空调生产将转移到国外,这将导致空调的出口有可能会下降。更何况,出口空调的能效标准本来就比国内标准高。
  作为国内空调最大的出口市场,美国对空调的能效要求是SEER13,相当于中国的能效2级水平。而且,急于摆脱能源危机的美国正在酝酿将标准提高到1级。事实上,这直接导致了今年上半年,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对美空调出口大幅下降,其中美的、海尔都出现了20%以上的降幅。
  “我们的产品符合或者略有超过美国标准的最低要求(美国只规定能效门槛值,没有等级要求),但再往上做就比较困难了。”广东某空调企业负责人透露,目前中国的定频空调能效比水平基本上在3.2和3.4左右,再往上就做只能生产变频空调了。
  欧盟的能效标准更高,虽然今年上半年欧盟出口的增幅依然在20%左右,但欧盟去年8月11日起开始实施的“能耗产品生态设计要求指令”第一批实施细则近日已正式公布。
  细则涉及到的产品共有5类,其中杀伤力最大的是“待机和关机功耗”,将影响我国出口欧盟所有涉及能耗的产品,其中出口额较大的办公设备、冰箱、空调、机电、音像等5类产品将损失惨重。
  目前,欧盟已成为我国家用电器出口的主要市场,约占我国家电出口市场的1/4,若按实施细则要求,2010年之后,只有相当于我国能效水平1级的上述5类产品才能出口到欧盟。
  “实施这样的能效标准,按目前中国企业的制造能力,欧盟的空调市场将拱手让给日本。”格力电器有关人士说。
  
  必然的洗牌
  
  事实上,空调能效升级,已经给出了5年的“预热时间”。
  2004年国家相关机构就希望5年后空调能效标准能达到2级,企业当时没有出手阻挠,因为很多企业都乐观认为,经过5年的时间,空调能效标准提高到2级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这5年以来,中国空调业的技术进步,并未如5年前大家所期望的那样,在节能方面获得变革性进展。
  而过去的10年却是我国空调行业高速发展的10年,内销市场快速扩容,外销市场也带来了丰厚的利润。然而,这种市场销量的快速上升带给企业的也只是增长而已,而不是发展。许多企业包括众多主流品牌的生存方式是围绕着中低端产品的规模最大化,竞争的核心是价格和渠道。
  诚然,实施产能规模化扩张,是诸多企业在经过多年的发展与积累之后,探索出的一条发展道路。现阶段国内四成以上的空调企业都在规模扩张上寻找突破口。一些企业的产能达到了500万套,甚至突破1000万套。
  而国内企业之所以致力于空调产能的规模化扩张,核心原因就在于,在产品核心技术缺乏、竞争高度同质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差异化竞争与较量,只能寄托于企业综合实力,主要是产量的较量上。在此背景下,提升综合实力的主要手段就在于扩大企业规模。
  但核心技术的提升却被忽视了。比如,一直以来,由于缺乏国内主流厂商支持,变频空调一直没能跨越150万台的台阶。从1996年开始,海信成为国内变频空调的主推厂商,但一直无法进入主流品牌,目前除海尔有15%是变频空调外,格力、美的至今变频空调销售都不到5%。
  反观日本,目前的空调能效比标准门槛已经是4.0,而中国国内目前能做出定频能效比4.0产品的厂家寥寥无几。在全社会节能降耗的大背景下,过去的4年中,由于国内空调的快速增长,空调用电整整增加了一倍,成为家庭用电的头号杀手。于是,从去年开始,国家发改委安排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开始了空调级标准的修订工作。
  由于变频空调和2级以上的定频空调,目前1匹机的价格往往在3500元以上,这比普通四五级空调的价格要高出50%~70%,成为推广的最大难题。为此国家发改委正酝酿给高效空调每台300元~1000元的财政补贴。
  事实上,前几年的价格战导致了空调能效标准的倒退,或许这次能效标准的升级,将促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变频阵营,而这是否意味着2008年空调市场的品牌排名将再次变化?
  实际上,空调业的洗牌自2004年就已经开始了,二三百个形形色色的空调品牌最后只剩下20个左右的活跃品牌了。如果2009年国家通过政策性的强制手段对空调再次洗牌的话,能活下去的品牌也许会更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