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栓塞介入治疗后予尿激酶溶栓的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静脉血栓介入治疗后予尿激酶溶栓的护理。方法:对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术后于患肢足背浅表静脉予尿激酶泵入溶栓,对其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及溶栓并发症的观察护理。结果:痊愈82%,好转16%,症状未有减轻者2%。结论: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和溶栓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可使阻塞段血管通畅,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取得满意效果。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尿激酶; 观察;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471-02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可有下肢肿胀及行动困难,局部有烧灼感、涨满感、沉重感和深部疼痛。下肢静脉血栓发生后,如果闭塞的血管不能在短时间内再通,则血栓机化使血管永久性闭塞。最终将有1/3的患者发展成肺栓塞。严重的可危及生命导致死亡。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加静脉溶栓是目前开展的一项新技术,既能阻挡3mm以上的栓子进入肺动脉从而避免肺栓塞,又不影响静脉回流。该方法具有并发症少、损伤小、出血量少、恢复快的优点。我院于2010年1月一2012年2月对5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行下腔静脉滤器

置入加静脉溶栓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50例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18~78岁,平均56岁,均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病程3一18d。其中左下肢血栓22例,右下肢血栓28例。所有患者均行血管多普勒彩超或血管造影证实。血栓主要位于髂静脉、股静脉、蝈静脉段。本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前均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穿刺部位均采用健侧股静脉行介入置入过滤器,术后予尿激酶泵于患侧浅表静脉溶栓。

1.2方法:在DSA监视下,穿刺健侧股静脉,先行下腔静脉造影,了解下腔静脉的走行,宽径,有无变异,观察血栓情况,了解双肾于静脉的开口位置,并做好标记后将滤器置入,本组均使用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并通过每天足背静脉微泵注入尿激酶50-100万单位,3-5天,7d后口服华法令3-6个月,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

2结果

48例病人术后第1天患肢红肿明显消退,疼痛缓解,皮温至正常;41例3-5d后治愈(患肢水肿消失,症状消失,双侧踝关节上5cm处腿围相差<1cm,步行500m患肢无明显肿);8例好转(患肢水肿、症状基本消失,双侧踝关节上5 cm处腿围差<1cm,步行500m患肢有轻度水肿)。1例水肿曾消退后又出现水肿。

3护理

3.1术前护理

3.1.1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肢体肿胀、疼痛、功能障碍,易出现焦虑和恐惧。护理人员应主动、热情地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本病发生的原因、介人治疗的意义和必要性,以及介入治疗经过和注意事项,关心患者,减轻患者紧张、恐惧心理,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用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法,以取得患者的合作,积极配合治疗。

3.1.2术前准备:术前做好凝出血时间、血常规、血型、心电图、胸片、肝肾功等检查,术前1天行碘过敏试验及术野备皮,术前4小时禁食,禁水,介入前30分钟排空大小便。

3.1.3患肢护理:急性期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床上过度活动,禁止按摩患肢,介入前勿热敷,以防血栓脱落。病人入院后立即采用治疗体位,即:上半身抬高15°,下肢抬高25°,膝关节屈曲15°。这样有利于髂股静脉松弛血流通畅、缓解腘静脉的牵拉、有助于静脉回流。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动脉搏动,每日测量患肢与健肢平面的周径并做好记录,以判断血管通畅情况,评估治疗效果。

3.1.4注意观察体温的变化,入院初期应每日测试体温四次,及时发现静脉性坏疽及休克;

3.1.5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发生压疮;3.1.6对血液粘稠度高的病人应给予低脂饮食。

3.2介入术后护理

3.2.1介入术后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局部渗血或血肿形成,穿刺侧肢体足背动脉搏动情况、皮肤颜色、温度,询问有无疼痛及感觉障碍。

3.2.2尿激酶的使用:术后1-4天根据医嘱用尿激酶50-100万u溶于50ml生理盐水中,使用微量泵于患肢足背浅表静脉持续灌注6小时。由于患肢水肿严重,增加穿刺成功的困难,因此我们在穿刺前半小时应把静脉选好,再把患肢抬高30°用推拿的手法从足背顺静脉回流方向推拿、按压,以减轻静脉周围水肿和利于静脉暴露;用注射器抽吸生理盐水,连接5号头皮针进行静脉穿刺,确保一次穿刺成功,确保无药物外渗后接上尿激酶注射泵。为尽量使溶栓药液先行回流经过血栓部位,充分发挥其局部灌注的疗效,我们在给下肢静脉溶栓时,在踝关节上1/3处扎止血带加压,15~20分钟后松绑1次,间隔15分钟后加压,如此循环。根据栓塞部位扎止血带,目的是阻断表浅静脉,让药物通过深静脉注入,以达到更好的溶栓效果。在治疗时护士要密切观察栓塞肢体皮肤颜色变化、注射部位是否有药物外渗。

3.2.3观察出血: 一旦发生穿刺部位、皮肤粘膜、牙龈、消化道、中枢神经系统等出血,应立即停止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

3.2.4用药期间要注意监测凝血四项的化验;

4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4.1出血:出血为下肢静脉血栓介人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内脏出血,特别是颅内出血可以导致患者死亡,应给予高度重视,每日加强巡视观察,一旦发生穿刺部位、皮肤粘膜、牙龈、消化道等出血,应立即停止使用抗凝和溶栓药物。

4.2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最大的危害在于致命的肺栓塞,是由于栓子脱落堵塞肺动脉所致。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咯血、咳嗽等症状。为预防肺栓塞的发生,可使用下腔静脉滤器,并且在溶栓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防止栓子脱落。术后应让患者严格卧床,备好抢救药品及器材,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监测心电图与血气分析。本组病例均使用下腔静脉滤器,无一例发生肺栓塞。

4.3滤器并发症:下腔静脉滤器置人术后可能发生滤器移位、血栓闭塞或穿孔。护理人员应了解滤器的种类和型号,以便对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进行判断。滤器移位多移向近心端,一般无临床症状,若移位到肾静脉开口位置,可导致肾静脉血流受阻,如果滤器移位至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可引起心律失常和心包填塞。若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面色苍自及末梢循环障碍等休克表现及有腹痛、背痛等,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术后1、6、12 个月分别拍卧位腹部平片,观察滤器的形态位置,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4.4下腔静脉阻塞: 常发生在大量血栓脱落陷入滤器时,若血栓脱落至下腔静脉滤器内面阻断下腔静脉血液时,患者出现由一侧下肢肿胀发展为两侧下肢胀。

5健康教育

5.1对既往有周围血管疾病史的高危患者,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避免血栓形成。

5.2指导患者避免久站、坐时双膝勿交叉过久,休息时抬高患肢。

5.3术后、产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经常按摩肢体肌肉,以促进血液循环。

5.4告知患者腰带不要过紧、勿穿吊袜和紧身衣物,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5.5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加血管壁的弹性。

5.6控制饮食,减少动物脂肪的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戒烟、酒。

5.7告知患者要有保健意识,保持心情愉快。

5.8告知患者一定要根据医嘱服用抗凝药,预防血栓再形成,告知患者用药的注意事项及与饮食的相互影响,指导密切观察有无牙龈出血、有无皮下出血、便血、尿血等出血情况,若有及时就诊。

5.9指导患者定期复查。

6讨论

近年来,深静脉下肢血栓形成有增加的趋势。血栓形成其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质量,甚至致残、危及生命。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微创介入治疗已成为临床发展方向,与之相应的治疗方法也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改进, 这些除了要有先进的设备和高超的医疗技术外,优质的护理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环:术前护理好患肢,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精心的护理,正确使用尿激酶,严密观察并发症等,是护理好下肢深静脉静脉血栓病人的关键。通过对50例介入治疗前后的护理,我们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只有加强医、护、患三者相互配合和理解,才能达到一个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红建.下肢深静脉栓塞的预防和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5):399-401

[2]吴洪波.下腔静脉滤过器植入加静脉溶栓术病人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02,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