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及对策

【摘 要】金融危机下我国对外贸易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在中国外贸环境的SWOT分析基础上阐述了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从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出发塑造国家竞争优势来改善我国对外贸易状况。

【关键词】金融危机; 中国对外贸易; 国家竞争优势

中图分类号:F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283(2009)05-0051-01

1 引言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严峻的形势:珠三角、长三角地区掀起企业倒闭潮,大批农民工失业返乡;我国玩具、纺织等产品频遭反倾销、保障措施制裁,贸易壁垒横生;进出口出现“双降”现象,巨额贸易顺差频繁引发贸易摩擦……金融危机下,中国对外贸易将何去何从?

2 中国外贸环境的SWOT分析

3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

3.1 进出口规模

中国入世后贸易规模迅速扩大,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的增速,贸易规模稳居世界第三,出口规模名列世界第2位。2007年由于国家政策调控、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外贸增速开始下滑,2008年深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贸易总额增速回落5.7%,全年增速前高后低,并在最后两个月出现负增长。

(1) 进出口商品结构

进出口商品结构是国家竞争力的体现,决定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益分配。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并逐步优化:“两高一资”产品比重下降,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速回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增长较快。但总体而言仍处于偏低层次:劳动密集型产品只能赚取微薄加工费,高新技术产品绝大部分使用的是国外核心零部件或关键性技术,这使我国频遭知识产权等新型贸易壁垒。

(2) 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长期以来是我国的主要贸易方式。加工贸易曾经拉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使我国逐渐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面临贫困化增长困境。但在2008年我国一般贸易在国际贸易形式严峻的背景呈现逆势增长态势,并逐步超过加工贸易。这表明一般贸易的抗险能力比加工贸易强,而我国也用外贸政策逐渐收紧加工贸易,促使贸易方式优化。

(3) 贸易主体

我国进出口的一半以上产品都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很多中小企业在为国外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但从2008年的贸易主体数据可以看出,外商投资企业的进出口增长放缓,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增速提高。我国企业正在努力提升国际竞争力 “走出去”,但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相比仍有较大差距。

(4) 贸易市场

2008年欧盟继续保持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的地位,美日分别是我国第二和第三大贸易伙伴地位,但与印度的双边贸易增速出现大幅回落。中印两国的产业结构重叠性大,而印度本土企业整体竞争力较弱,在全球经济低迷下印度对我国产品频繁发起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欧盟也用技术性贸易壁垒限制我国产品出口。我国贸易市场的高集中度加大市场风险和经济损失。

3.2 对策

(1) 培养高级要素——转变贸易方式

加工贸易是我国长期依赖劳动力资源等初级要素的结果,处于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陷入比较优势陷阱。我国要在初级要素基础上培养技术、人才、品牌、管理等高级要素,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并通过自主创新实现从OEM(贴牌生产)到ODM(自主设计)再到OBM(自主品牌)的转变,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族品牌。

(2) 拉动内需——实现贸易均衡

我国内需不足和产能过剩导致了外贸的严重失衡,巨额的贸易顺差加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引发频繁的贸易摩擦,同时加大了我国的外贸依存度。而我国收入分配的不均使得农村巨大的潜在需求不能得到有效释放。我国应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完善社保体系,拉动内需,减少贸易顺差过大引发的贸易摩擦,改善贸易均衡状况。

(3) 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

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偏低取决于我国产业结构的不平衡。我国应升级产业结构,进口先进技术、设备或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为高新技术产品提供要素技术支持,确立战略性出口支柱产业提升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对幼稚工业引入动态竞争的开放式保护,同时提高产业集中度,通过对产业链的整合发挥产业集聚的外溢效应和“鲶鱼”效应,优化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

(4) 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贸易主体本土化

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的不足导致贸易主体被外企垄断。国有企业在国家政策长期保护下获取垄断利润,但效率低缺乏国际竞争力,民营企业除海尔、联想外多为中小型企业,资金不足能力有限。有实力的少数大型企业应自主创新提升附加值,并适时进行FDI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小企业则可开辟新兴市场,避免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引发的贸易摩擦。

(5) 政府——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

我国政府应积极利用WTO规则,参与多边谈判和磋商,加强双边贸易战略合作,并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创造良好的国际贸易环境;并通过实施灵活的贸易政策、产业政策来培养高级要素,促进产业集聚和结构升级以提升我国企业的竞争力。

(6) 机遇

金融危机下国际新秩序亟待建立,我国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规则的制定,同时借国际市场价格回落之机收购海外重要战略资源,伺机并购海外企业,或者通过进口或技术贸易以获取技术、人才、品牌、营销网络等战略性无形资产,增强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