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模式

[摘要] 大型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模式,主要包括持续投入、资源整合、内外联合、专业细分、中西医结合、接收引进等。选择科学合理的战略模式,可以使重点学科履行宗旨与满足需求相统一,把握机遇与持续管理相结合,人才梯队与科研能力相促进,质量提升与安全管控相支撑,服务改进与品牌铸造相推动,更好推动医院建设发展。

[关键词] 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模式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5(a)-0158-04

[Abstract] The strategic mode of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key disciplines in large general hospitals mainly includes sustainable investm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combined internal and external, specialty subdividing, combin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receiving introduction and so on. Scientific and rational strategic mode selection can unify the key disciplines fulfill the purpose and meet the demand, combine of opportunities grasping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romote talent team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 support quality improvement and safety control, promote service improvement and brand casting, in order to promote hospit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Key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c mode

学科是医院构成的基本单位,是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患者完成诊疗流程的最小单元,也是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如何构建完善的学科体系,培育优势的学科群体,打造鲜明的学科方向,探讨研究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模式尤为重要。近年来,某医院在巩固发展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对重点学科建设积极进行战略模式管理,学科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现拥有1个全军研究所、2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全军医学专科中心,被评为全军先进医院,医院综合效益得到明显提高。

1 医院战略管理与战略模式的概念

学科战略管理是医院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从医院建设发展的全局视角对学科所做出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决策,主要包括战略目标的制订和战略模式的选择[1]。学科代表医院在专业发展的高度和宽度,即技术领先的层次和学术影响的范围,因此,学科建设战略目标的制订,必须深入分析国内外医学科技发展的技术前沿和整体趋势,全面掌握国家医药卫生深化改革的政策要求,充分了解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变化,结合区域医疗市场份额的划分,对自身技术力量、床位规模、设备设施、发展潜力进行研究论证,遵循愿景明确、定位清晰的原则,进行整体的战略决策[2]。战略模式则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方式选择,是战略管理的行动保障。学科建设发展具有长远性、系统性、动态性的特点,其中重点学科尤为突出。所谓重点学科,必须满足人才完备、技术领先、设备先进、规模可观、服务优质、感召力强、注重协作等条件,是医院整体实力的龙头和支柱。因此,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模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3-4]。一是,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巩固医院主体优势,更好地满足患者对医疗资源的需求。二是,有利于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全面调动各级医护人员的工积极性,形成医院建设发展的凝聚力。三是,有利于医院内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利用,科学解决资源有限性和需求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提高资源利用率。四是,有利于优质高效服务质量的全面提升,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2 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主要战略模式

2.1 持续投入模式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重点学科的形成,常需要几代人的持续努力和时间的沉淀,也需要医院在人才配备、设备更新、技术创新上持续投入,推动学科建设呈放大式发展[5]。某医院神经内科1987年被评为全军专科中心,30年来该医院持续投入近亿元资金,学科建设始终运行在快车道。该院神经内科实验室设有脑电图、肌电图、经颅多普勒3个临床检验室,神经病理、基因诊断、神经免疫3个神经病学研究室,并有1个细胞培养室。该科自成立以来获国家和军队科技成果奖98项,在国内首报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等,有11项临床和实验室技术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同时,该医院医学影像科是国家重点专科,始终跟踪世界影像技术最前沿,640排CT、2.0TMR、PET-CT、ECT等设备均居国内领先行列,学科带头人被选为全军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和全军放射诊断设备质量安全控制专业委员会双主委,是军队医学科技领军人物,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2等奖5项。

2.2 资源整合模式

综合医院学科门类多,发展快慢不同,规模大小有别。为促进学科快速发展,可以对医院现有专科人员、特色技术和医疗设备等资源实施优化组合,发挥其最佳综合效益[6]。资源整合不是单纯的“1+1”,而是构成新的数列与集合。对全院学科实行统筹规划,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就可打造出新的重点学科,实现效能的倍增。某医院全军肾移植与透析治疗中心暨济南军区肾脏病研究所包含泌尿外科、血液净化科、肾内科3个临床科室,对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实施“一条龙”流水作业式诊疗,肾移植总数近5000例,血液透析患者3万人次,肾活检技术覆盖4省32市63家医院,被推选为全国器官移植学会常委单位、山东省器官移植学会主委单位。某医院急救中心是驻地“120”联动单位,共8辆救护车3个出车点,急危重症患者多,监护床位少。为解决学科发展瓶颈,医院将急救中心与重症医学科进行整合,充分发挥双方资源优势,推动了学科快速发展。

2.3 内外联合模式

基层医院或下级医院可以与国内外知名院所的重点学科建立合作关系,利用其先进理念、优势技术和资金资源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在短时间内形成明显的地域优势[7]。某医院针对脊髓损伤多发的特点,成立了全军医院第一个脊髓修复科,是在国内外率先成立的以外科手段为主治疗脊髓损伤的专业科室,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开展的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技术临床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该医院创伤骨科、骨病科、脊髓修复科3科强强联合,优势互补,集约发展,在人才、规模、技术、科研等方面形成明显优势,被评为全军创伤骨科研究所和国家重点学科。某医院以消化内科为主体的全军肝硬化诊治中心拥有各类消化内镜近100台套,所开展超声引导下食道曲张静脉交通支硬化治疗、神经节阻断术、内镜下消化道早癌与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等,技术辐射山东、河南等五省市,是中华医学会内镜培训基地,全军消化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与军内外90家各级医院的消化科形成稳固的内外联合关系,定期实行现场演示、远程会诊、教学培训,共享学科发展成果。

2.4 专业细分模式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学科细分呈现明显优势。医院可以专注于单病种,追求技术的精益求精,以优势专业技术为基点,把学科进一步细化,分别做大做强,实现整体效益的最大化,是重点学科发展的又一战略模式。某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09年成立,建科7年4次扩大病区,现展开床位80张,平均住院日低于8 d。科室成立后,迅速开展三大类10项特色手术,特别是应用达芬奇机器人实施甲状腺微创手术在国内形成良好影响力,综合效益成倍增长。全军优生优育中心在原来妇产科基础上,细分为妇科、产科和生殖医学中心,年收入由原来3000万元增加到过亿元,医疗工作各项数质量指标名列医院前茅。尤其是生殖医学中心作为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建立的不孕不育症诊治及辅助生殖医学重点学科,完善了门诊、实验室、治疗室、观察室等学科体系,能够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冷冻、冻融胚胎移植、睾丸或附睾穿刺取精,以及优生优育领域胚胎移植前遗传病诊断、人工授精等技术,学科在军内外获得较高声誉。

2.5 中西医结合模式

在学科建设发展中,特色是生命,方向是灵魂[8]。中医药学是伟大的宝库,坚持中西医结合在综合医院有独特优势,病源广,专业细,科研平台高。如何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关键在于医院的引导和学科战略模式的正确选择,尤其要注重特色形成和方向明确,以规避院内无序竞争。在中医药的临床应用上,某医院形成五大学科特色群,包括心脑血管疾病诊治、肿瘤诊治、肾病诊治、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和训练伤防治。益气活血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病,活血化痰软坚散治疗恶性肿瘤,清热化湿凉血法治疗肾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伤,清利化瘀健脾益肾治疗肾病综合征、尿毒症,清肠扶脾法治疗结肠炎等,在临床诊治、科研课题、成果转化、院内制剂、保健养生、对外宣传等方面,均发挥了品牌优势。该医院全军肝硬化诊治中心和军区肿瘤研究所开展的“淫羊藿甙抗放射损伤和诱导分化治疗白血病及相关疑难问题的研究”“复方汉己冲剂防治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疗效的研究”分别获得省部级高层次奖项,医院被评为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全军中医药先进学科。

2.6 接收引进模式

某医院利用军队医院调整整编的时机,直接接收或引进一个学科和一个技术团队,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本地域的优势学科。该医院接收全军小儿心脏外科中心后,在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小儿心脏外科技术水平获得迅猛发展,目前已在新生儿和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先心病介入治疗、心脏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及心肺联合器官移植、婴儿心脏移植等领域取得突出成就,部分技术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学科在国内首先开展了2.8 kg低体重婴儿法洛四联征根治术,对体重1500 g早产儿实施Switch手术,出生11 h新生儿成功实施大动脉转位调转手术。该科室获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一等奖及军队医疗成果二、三等奖10余项,被军区授予“科技创新模范科”荣誉称号。

3 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模式的作用

3.1 履行宗旨与满足需求相统一

医疗卫生行业是公益性事业,医院建设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同时,还承担抢险救灾等突发性宗旨任务[9-10]。因此,确立重点学科适宜的战略模式,可以紧紧把握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密切关注疾病谱的变化[11],瞄准国内外医学技术发展前沿,凝炼学科攻关方向,集中优势力量协同攻关,在重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

3.2 把握机遇与持续管理相结合

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医疗行业进入政策调整的关键时期,基本医保全覆盖,支付方式多样化,“以药养医”问题的逐步破解,对医院尤其是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既是机遇,也是挑战[12]。某院作为全军新一轮医院等级评审的试点单位,圆满完成评审任务。并以此为契机,在医院迅速掀起学科建设精益化质量管理的新高潮,建立健全816项规章制度,制订了1200项各专业科室技术操作规范,并在部分科室组织了标准化医疗试点。组织编印了《医院规章制度汇编》《卫生战备应知应会》《医务应知应会》等6本手册,使医院管理更加有章可循,科学规范。同时,医院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实施精益化内涵质量管理,优化流程,共享资源,降低成本,减少浪费,实现人力、物力、财力在重点学科的最佳配置。研究制订了《医院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建立起门诊排队叫号、分诊和银医一卡通系统,新建了高清远程会诊系统,数字化医院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对全院各科室实行全成本核算,医院和科室综合效益率大幅度提升。

3.3 人才梯队与科研能力相促进

重点学科战略的选择,学科带头人是关键,人才梯队是根本,科研能力是标志[13-14]。医院坚持重点学科的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优先保障,充分激发内在动力,更加注重外在引力,努力提高科研层次,实现重点跨越[15-16]。某院建立300万元高层次人才培养基金,选拔24名人才培养对象,与7名院士、20名全国全军知名专家签订带教协议。每年择优遴选15名技术骨干出国学习深造,加快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充分利用军区唯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平台吸引人才,目前在站博士后近60名。近年来,医院有1人荣获“中国医师奖”,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医院院长”,1人荣获中国科协杰出青年“求是”奖。同时,医院建立健全了《科研创新奖励办法》《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完善各项科研管理规定,设立学科发展奖、科技成果奖、优秀论文奖等6个奖项,大力提倡与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机构合作,盘活用好高层次科研资源,创办中华系列专业杂志,成功申报国家、军队重大课题50项,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研成果奖68项。

3.4 质量提升与安全管控相支撑

质量是学科建设的生命线,安全是学科发展的保底工程[17]。学科的质量安全管理,必须实施三级监控,加强全层督导。首先是科室质量管理的控制,负责年度计划制订,组织自测自评,督导履职尽责情况,分析质量数据,查找缺陷隐患。第二级是机关职能部门质量管理的控制,将各层面质控信息进行总结,实行进行反馈。第三级是院级质量管理的控制,对质量结果进行分析评议和综合评价,进行质量战略管理,进行管理决策。三级质控有利于基础质量、环节质量和终末质量的全面管理,有利于对医疗安全缺陷隐患的层级监控、现场解决、持续改进,能够调动全体医务人员在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组成“我的安全我负责,科室安全我有责,全院质量安全人人尽责”的无缝网络,使院领导、职能部门和业务科室在质量安全管理实时互动,形成全院齐抓共管学科质量安全的良好格局[18]。

3.5 服务改进与品牌铸造相推动

重点学科的建设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规模、设备等硬件条件上,更体现在优质服务、文化品牌等软件表现上[19]。综合医院应充分发挥自身特有的技术、作风、纪律、信誉等特点,积极进行服务改进,铸造品牌优势[20]。某院本着“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汇集民智、宣传推介”的原则,在院内外广泛开展医院院风、院训、院徽和形象语征集活动;开展“我心目中的学科”“我与医院的故事”征文等系列活动,营造关注医院学科、热爱医院学科、展示医院学科的氛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以打造“为军爱民医院”为切入点,走入贫困山区、走到偏远农村、走进城市社区,定期组织巡诊义诊、免费体检和送医赠药活动;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承担社会责任”系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同时,大力宣扬重点学科及科主任等一大批“名科”“名家”“名医”,使医院重点学科和专家深入人心、家喻户晓,成为医院的“名片”“代言人”。这些活动开展,从不同视角多方位、多角度、全面立体地展示了医院重点学科,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铸造了医院的良好招牌。

4 讨论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占医疗卫生资源主导地位的大型综合医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各级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明确要求,公平可及、群众受益是深化医改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实施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在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价格机制、收入分配、人事编制、医疗监管等方面全面改革,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推进分级诊疗机制,加强层级人才培养,确保医改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型综合医院只有全面提升整体管理效能,才是推动自身“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根本途径。医院管理要素多元、相互关联,只有紧紧把握学科建设这一关键环节,把质量意识、资源统筹、技术创新、人才提升、效益优化等医院管理的内涵牢牢聚焦在重点学科发展上,才能保证医院建设整体推进、聚能增效。“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大型综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模式的研究应用,目的就是遵循需求原则、效益原则和适用原则,在国家医疗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前提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真正体现医院的公立公益性质,科学适度控制规模,不断缩短平均住院日,提倡精确医疗和个体化诊疗,严格管控药占比,合理降低平均费用,真正让患者放心满意。因此,重点学科建设发展战略模式的选择,应坚持全面建设与重点建设、长远建设与当前建设、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相结合,以患者的健康需求为着眼点和出发点[21]。学科建设发展的规划来源于临床,归于临床,与国家和军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同步,按每5年确定3~5个重点学科建设来规划,有计划的在人员、资金、设备、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全力支持,重点扶持,提升学科层级。在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战略管理中,明确学科主攻发展方向,理清战略思路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前提;强化人才队伍,打造精尖技术是学科建设发展的根本;加强团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是学科建设发展的助推力。同时,医院各学科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应学习借鉴其他学科先进的运行模式来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激发每一名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促进医院所有学科全面发展,为医院创造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宏.中医医院战略管理与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2,32(8):70-71.

[2] 唐蔚蔚,柴建军,李岩,等.公立医院后勤改革战略模式选择[J].中国医院,2013,17(1):63-65.

[3] 史文川,丁政,赵宁,等.中医医院发展的战略转型模式与路径探讨[J].中国医院,2012,16(3):75-77.

[4] 王玲,吴雯,张翔.新医改下公立医院战略管理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0,23(6):48-50.

[5] 邹晓风,吴建元,黄建英.学科建设在高校附属医院品牌建设中的作用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5,35(12):90-91.

[6] 马中立,邹志康.大型综合性军队医院学科建设循证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2):14-15.

[7] 汤欣,湛保民.以学科建设促建精品医院[J].医院与医学,2015,3(1):12-14.

[8] 李维国,张玉维,张侃.军队研究型医院建设关键要素探讨[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9):891-892.

[9] 张蓝飞.医院重点学科建设该如何打造[J].医院领导决策参考,2014(24):19-21.

[10] 张怡冰,苏澎,王果,等.区域军队医院医学专病技术中心建设进展与问题[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4):305-306.

[11] 刘本臣,张寄,刘建平,等.强化医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中医临床研究,2014,28(6):130-131.

[12] 娄淮建,汪演,孟辉.某军队医院军民融合式发展现状与对策[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0):910-911.

[13] 孙杨.社会认知理论视角下医生职业行为研究的制约和突破[J].中国医院管理,2015,35(12):100-102.

[14] 陈建明,邓华,杨听,等.驻边军队医院军民融合式人力资源管理模式[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12):1158-1159.

[15] 冯常森,张志,吴钢.立足临床做好临床科研工作[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0,23(3):216-217.

[16] 黎爱军,吕芳,魏芹,等.论综合型医院临床科研建设与发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5,22(10):907-909.

[17] 王宾,李伟荣,刘力戈.我院临床科室全面质量管理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4,34(9):24-26.

[18] 郑锴,杨美娟,郝峰.全面质量管理在综合医院住院诊疗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中国医院管理杂志,2015,35(11):41-42.

[19] 姚锦,柳丽爽.公立医院品牌保护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3,33(10):69-70.

[20] 刘承志,杨廉洁,陈四喜.医院集团的品牌建设与拓展[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4,21(7):610-611.

[21] 易凌,宗维涛,李丽娟,等.国内外医学科研机构能力评估研究现状综述[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5,24(4):15-20.

(收稿日期:2016-02-01 本文编辑:程 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