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运动医学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从广场舞,到暴走队;从花钱健身到集体骑游……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社会公众如今已愈发意识到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健身热潮近些年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由于人们对于科学的运动保护普遍缺乏科学的认知,错误的运动方式不时会造成意外损害。所以,社会公众健康锻炼意识的迅速崛起,也导致各种运动损伤不断发生,亟需引起全社会、尤其是医学界专业人士的关注。

运动医学知识无疑是各种健身运动的保护之盾,而运动医学的发展,也始终与人类的各种运动相伴相随。缘于此,本刊记者近日就如何发挥运动医学界的学术作用去科学地保护运动健康和运动安全等话题,系统采访了长期致力于这一研究领域的运动医学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主任冯华教授……

运动医学与体育活动密不可分

采访一开始,温文尔雅的冯华教授首先向记者“科普”说:“运动医学是医学与体育运动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它主要研究与体育运动有关的医学问题,运用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学监督和指导,从而达到防治伤病,保障运动者的健康、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运动医学体系在1930年才正式建立起来。奥林匹克运动会的恢复、医学和运动生理学等的进步,促进了运动医学的发展,1928年成立了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20世纪50年代以来,运动医学发展较快,欧美一些国家建立了许多运动医学中心和运动医学研究所,不少大学也开展了运动医学的临床工作和科学研究,个别大学还开展了教学工作。”

谈到运动医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冯华教授介绍说:“我国的运动医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从1955年起,全国各体育学院与医学院陆续建立起运动医学教研室。1958年,国家体委建立了体育科学研究所,所内设立运动医学研究室。1959 年,北京医学院建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所,全国各地区也相继成立了运动医学研究机构。1978年中国运动医学会成立,并于1980年加入国际运动医学联合会。由于中国的运动医学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因此受到了国际体育界人士的广泛重视。由此可以看出,运动医学的发展,是与人类体育运动的勃兴密不可分的。”

谈到自己所从事的专业,冯华教授说:“无论是日常运动还是体育活动,都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运动损伤。运动损伤包括常见运动损伤、专业运动损伤和意外伤害。常见运动损伤有韧带、软骨损伤,疲劳骨折,骨髓水肿,隐性骨折等。广义地讲,‘运动’存在于人生命过程的时时刻刻,但狭义的‘运动’概念包含的内容也非常广泛。除了全身素质训练、专业训练这些专业竞技之外,全民健身、军队训练、文体运动、舞蹈,甚至武术、戏曲武生演员的表演等,都存在着‘运动’。就运动损伤而言,首先需要找到各类运动损伤的原因,才能有效地避免损伤。然而,近年来我国运动损伤的发病率却在逐年升高,大多数人对运动医学的知识量储备不足,缺乏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相关的专业人士对于这一领域的科普宣传工作还有待深入。因此,运动医学应该作为一门为广大民众所掌握的常识,从而捍卫运动给生命带来的正能量。这一点已经成为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也对正确、科学地呵护目前开展得如火如荼的全民健身热潮非常重要……”

“羚动”关爱行动,

让公众认知运动医学

采访前记者了解到,自2015年11月份以来,冯华教授参与了一场名为“羚动*运动损伤关爱行动”的社会公益活动。谈及这项活动,冯华教授介绍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人在健身运动中的困惑,比如对于白领一族而言,长期的伏案工作缺乏锻炼,对健康的负面影响较大,因此,他们便在业余时间积极开展健身运动,但由于不知道什么才是科学健身,很多问题便随之而来。在冬日暖阳里做各种健身活动的老年朋友,有些平时患有急、慢性肩痛等疾病,于是就在广场锻炼时努力抡胳膊。但是肩膀为何会这样痛?是不是这些‘小毛病’单凭抡抡胳膊就好了?此外,对于从事体力劳动的人而言,由于长期从事劳作,他们到了中老年往往会出现劳损,带来肌腱病以及肌腱或韧带的撕裂、软骨层损伤等问题;但大多数人对这些疾病的病因、病理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往往不知因何而痛,不了解、不重视,从而引发很多更麻烦的问题……”

“鉴于上述背景,2015年11月27日,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和北京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联合发起,由国内的运动医学专家联合组办的‘羚动*运动损伤关爱行动’在北京正式启动了。这一公益行动的宗旨在于面向公众、患者进行运动损伤和中老年退行性疾病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使大家能够科学地认识、对待运动损伤,并为那些正患有肩肘膝踝部位肌腱、韧带等伤病的患者提供治疗建议和康复指导,义务地构建一个权威运动医学专家与公众面对面进行宣教、给出诊断意见的契机和平台。同时,这个面向广大民众开展的运动医学知识‘医患面对面’教育普及行动正式启动之后,第一站‘医患面对面’活动将于2016年上半年在北京举行,之后推向全国其他省市。届时,众多有运动损伤疾患的市民与医学知识爱好者将可以与专家团的运动医学专家进行现场交流,通过面对面的咨询、诊断,解决各自在健身运动中所遇到的诸多困惑。”

冯华教授进一步介绍说,为保障这一公益行动能够顺利开展,“羚动关爱行动”组建了高规格的专家团队。该专家团由全国知名运动医学专家组成,他们是:著名创伤外科及运动医学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著名运动医学专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李国平教授,天津医院马信龙教授,知名运动医学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冯华教授、鲁谊教授,天津医院黄竞敏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王飞教授,资深运动康复专家、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国家队医务管理处处长詹晖,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周敬滨教授等。

冯华教授说:“‘羚动关爱行动’以及这个专家团队的工作目的,旨在提升公众对运动医学的认知,最终使广大民众懂得科学运动,不再让运动医学知识‘藏在深闺人未识’,通过努力,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使社会公众懂得在运动损伤初期即可进行自我判断,选对科室和医生,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从而降低医疗成本。”

早期诊治运动损伤至关重要

在采访中,冯华教授向记者回顾了2015年11月27日举行的“羚动*运动损伤关爱行动”的社会公益活动启动仪式上,诸位专家针对各种运动损伤相关问题所做的报告内容。

“很多人往往认为医学是很专业的东西,由专业人士掌握就可以了;自己身体出现问题,去找医生诊治就行了,其实不然。”冯华教授说,“还有人经常问,‘运动医学就是骨科吗?为什么它会与我息息相关?’针对这些困惑,在‘羚动关爱行动启动仪式’上,我国创伤外科及运动医学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王满宜教授与天津医院的马信龙教授共同向大家讲解了骨科与运动医学的关系。他们介绍说:运动医学是骨科的一个分支学科,它们既有联系也有所区别。运动医学专门研究人体运动系统损伤的防治,包括肌肉、肌腱、关节、韧带、软骨等损伤。由于这类损伤好发于专业运动员或运动爱好者,故将这类疾病称之为‘运动损伤’。然而,这类疾病并不仅仅发生于运动人群,也可能在车祸等意外伤害中出现,如肩袖撕裂、肩关节脱位、膝关节内的交叉韧带损伤和半月板损伤等。同样,也可能由于长期劳作反复磨损而引起,常见于中老年人,如肩袖损伤导致的肩疼痛、膝关节内半月板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等。因此,运动医学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膝、肩、肘的运动损伤最为常见。冯华教授随后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作了阐述:“前交叉韧带”又叫“前十字韧带”,位于膝关节内,连接股骨与胫骨,主要作用是限制胫骨向前过度移位,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有重要意义。前交叉韧带断裂往往是膝处在旋转中而损伤,因为受到外翻、外转和过度伸直的力量,常发生于篮球、羽毛球、足球、橄榄球等体育运动中。

“那么,如何警觉运动中你的膝关节交叉韧带断了?”冯华教授解析说,运动者在运动过程中,膝关节发生强力扭转后,常会听到或感到膝关节内“Pop”声响,疼痛难忍而无法再进行活动,随后膝出现肿胀和积血。由于X线检查不易查出这类韧带损伤,所以急诊情况下的漏诊率比较高。漏诊患者回家静养,在肿胀消退后,会留下膝关节不稳、腿软、不敢快跑等症状。故而在发病以后,需通过有经验的运动医学医生进行体检,并利用膝关节磁共振影像进行判断和确诊。所以在活动启动仪式上,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如不进行及时修复,关节会因长期不正常的动力变化导致骨关节炎,因此,在早期明确诊断并得到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平时很多人都有过肩膀疼痛的经历,有些肩痛往往影响到了生活质量。人们常会这样说:“我的肩痛是肩周炎引起的。” 对此“说法”,肩肘外科专家、北京积水潭医院的鲁谊教授在那次启动仪式上也给出了专业的意见。他表示:传统概念认为的“肩周炎”是常见病,表现为肩痛和功能障碍、肩关节僵硬与粘连。从一定程度上说,“肩周炎”其实是肩关节周围一系列软组织疾病的模糊概念。在我国,既往由于诊断设备、技术不够先进,肩关节外科的专业化程度有限,很多患者的肩痛被冠以一个统称——“肩周炎”。但鲁谊教授对此解释说:在肩关节疼痛的病人中,真正的肩周炎所占比例其实只有15%左右。目前,国际通用的诊断,对真正的“肩周炎”使用了更加专业的名称,叫“冻结肩”或“粘连性关节囊炎”,症状是肩关节僵硬,导致肩部的疼痛和活动度丧失。

冯华教授则更为详细地解释说,随着近些年来中国肩关节外科和运动医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肩痛的各种病因已经可以被明确诊断。许多肩痛并不是“肩周炎”引起的,真正的病因分门别类有很多,不能一概而论。导致肩痛常见的疾病有:肩袖撕裂、肩关节习惯性脱位、肱二头肌长头腱炎、肩峰下滑囊炎、Bankart 损伤、肩关节周围骨折和各类关节炎。此外,其他疾病也会导致肩部疼痛,比如冠心病、颈椎病。最常见的容易与“肩周炎”相混淆的疾病是肩袖损伤、关节盂唇损伤和肩关节周围撞击症。所以不能把长期肩关节疼痛简单地归因于“肩周炎”,而是应当积极就医检查,经过肩关节专科医师的诊断,排除其他疾病,找到肩关节疼痛的真正原因,才能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使患者继续灵活运动,恢复健康。

事实上,导致肘关节活动受限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创伤以及创伤后不恰当的治疗;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和高强度体育活动;做家务时不正确的活动方式导致的慢性劳损。肘关节活动受限的患者应首先在专科医生那里就诊,明确其原因后再进行相应的治疗,有些慢性劳损完全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进行保守治疗而痊愈。发现肘关节活动受限后,切忌盲目进行手法治疗,以免加重病情。

“万一出现运动损伤后,第一时间应该怎么做?”在启动仪式上,国著名运动医学专家李国平教授、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医院周敬滨教授与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国家队医务管理处詹晖处长对此问题表示,在全民健身热潮越来越火爆的今天,为了避免运动损伤,必须尽快向社会公众普及正确的运动方法和防护知识。对此,他们也共同给出了专业意见:首先,正式运动前应充分做好热身运动;同时,运动适度可以避免大多数的运动损伤。如不慎发生运动损伤,需施行目前国际上对于急性运动损伤而制定的“RICE原则”:Rest(休息)、 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Elevation(抬高)。即:对患肢进行制动休息,抬高肢体促进血液回流,使用毛巾或其他布类包裹冰袋后再进行冰敷,适当使用弹力绷带进行包扎加压,继而及时就诊。

冯华教授最后表示:“我非常荣幸能够参与这样的公益活动。我觉得它的社会意义不亚于临床医疗工作。因为‘羚动*运动损伤关爱行动’是在运动医学这一领域汇聚了国内权威运动医学及康复专家进行医患交流的义务巡回活动,为患者与国内首屈一指的运动医学专家们提供了‘面对面’直接沟通的绿色通道。这对于正确指导人们科学运动和对于损伤的康复,改进中老年慢性肌腱韧带疾病的治疗程式,构建新形式的医患关系,意义深远,作用非凡。相信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一定能够大力推进运动医学知识在全社会的普及,从而更好地捍卫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专家简介

冯华,运动医学专家,主任医师,现任北京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主任,国家体育总局医疗专家,北京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系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关节镜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骨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骨科学会专业委员会关节镜学组委员、北京医学会运动医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计算机辅助外科技术分会委员、国际关节镜/膝关节外科及骨科运动医学协会(ISAKOS )会员,亚太骨科运动医学协会(APOSSM) 顾问成员,亚洲关节镜协会(AAC)教育委员会成员。担任多家专业学术期刊的编委、通讯编委。多次赴美国、德国、韩国、法国进行关节镜专业技术学习与深造,并经常参加国际性关节镜会议。长期致力于普及提高国内运动损伤及关节镜技术水平,每年培养全国各地的专科进修医师数十名,尤其在创伤骨科专业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曾受聘于国家体育总局担任2008 年、2012 年、2016 年备战奥运会国家队医疗专家,共出版《实用骨科运动损伤临床诊断》、《骨科专家病例解析丛书- 关节镜微创术》等十余部教材及多媒体教学光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