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农村地区体育高考学生术科考试心理应激因素的调查

摘 要: 采用谭先明运动员心理应激量表,对江西地区来自偏远贫困农村的体育高考生 进行术科考试心理应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比赛失利因子均分值最高,且男、女生存在显 著性差异。男生除在比赛失利因子上的均分低于女生外,其他均高于女生。各因子均分值存 在高低差别,日常生活遭遇,内外压力等因子明显高于其它因子,但无显著性别差异。结论 :贫困农村体育高考生心理应激因素以比赛失利最为显著,并存在性别差异;内外压力因子 中以对自己身体状况感觉不好的单因素分值最高;在日常生活遭遇因子中严重失眠影响考试 的单因素分值最高。其原因与这些考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基础教育和他们对高考“龙门一跃 ”的极高期望值等关系密切;是值得社会关注的群体。

关键词:体育高考生;贫困农村;心理应激

中图分类号:G804.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 号:1007-3612(2010)05-0083-04

An Analysis on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the Gymnastic Candidat es from Poor Rural Areas in SportRelated Exams

SHA Haiyan

(P.E College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27, Ji angxi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an Xianming’s psychological stress scale for athletes, thi 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n psychological stress of the gymna stic candidates from poor rural areas in Jiangxi province in professional sport  related exam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game losing factor ranks the highest i nthe mean score an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cores of maleand female students. The mean scores of other factors also have difference. B ut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genders, and the mean scores of the

factors of life experience and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ress are remarkably highe r than other factors. Except game losing factors, males have higher scores in a l l the other factors. Conclusion: Game losing factor is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 t or of psychological stress. Negative feeling in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 r s has the highest individual score. Severe insomnia has the highest score in th eindividual factors of life experience affecting the performance in examination .The reas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social environment, basic education and hi gh expectations to their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This group of students d eserve concerns from the society.

Key words: gymnastic candidates, poor rural areas, psychological stress

江西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占全省人口的72%。随着党和国家新农村 政策的深入,农村的教育事业迅速发展,在许多偏远贫困的乡村有了正规的学校教育,近几 年,越来越多的农村学生加入到体育高考队伍中来,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从社会角色看 ,他们是普通中学生,文化学习是日常生活的中心,从生活环境看,经济的贫困和落后的生 活方式给他们带来与年龄不相称的负担,而当他们站在体育术科高考的现场,面对超负荷运 动特点和某些运动项目的高难度特征,以及专项高考成绩“一分定乾坤”的严峻现实,他们 所产生的应激状态对个体身心的影响是多元化的。本文以江西省偏远贫困农村参加2008年 体育高考学生为对象,研究这一群体参加体育术科高考的心理应激因素及其特征。希望能为 偏远贫困农村体育考生预防应对术科高考应激措施的研究提供依据,为提高贫困农村体育考 生的术科高考成绩,对于农村体育教育的普及,发展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及经济开发,提供 有益的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 随机抽取江西省11个地市中较偏远的县区(包括21个国定贫困县)中学参加体育 术科高考的贫困农村地区学生共710名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由带队老师在体育高考前一 天组织发放、填写和回收。在删除答题不全、错答等问卷外,共获得有效问卷527份(其 中男生326人,女生201人),问卷的有效率为74.23%。样本平均年龄18.7岁。

2) 对33名来自偏远地区领队的老师进行访谈,其中女性1人,男性32人。 均为大专以上体育教育专业毕业,任教时间最长8 a,最短2 a,平均5.3 a。

1.2 研究方法

1.2.1 访谈法 向领队老师了解考生日常训练和应对考场的情 况。

1.2.2 问卷调查法

采用谭先明编制的《运动员心理应激

投稿日期:2009-04-22

作者简介:沙海燕,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医学、健康教育。 量表》[1]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主要用于对 年 龄在15岁以上的专业运动员和业余运动员的心理应激状态进行测量评定。由45项条目,7个 因子组成,分别是人际关系因子、运动受伤因子、比赛失利因子、环境因素因子、日常生活 遭遇因子和内外压力因子及心理应激总分。采用五级评分制评分,评定方法为得分越高,表 明遭受的心理应激越多越重。量表总分的范围0—180分。本次测量的各应激因子克隆巴赫系 数α分别为0.766、0.774、0.758、0.769、0.759、0.870、0.951。

对全部调查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性别考生之间应激因子的差异性比较结果

表1列 出了男女考生各心理应激的平均数、标准差及其差异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比赛失利因子均 分值最高,且男、女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因子虽无显著性别差异,但 各均分值存在高低差别,各因子排序为:日常生活遭遇>内外压力>运动受伤>环境因素>人际 关系,男生除在比赛失利因子上的均分低于女生外,其他均高于女生。

表1 不同性别学生在各个因子上的得分因素分析(N=527人)

因子 男生(M±S) 女生(M±S) F值人际关系10.779±3.990 10.429±3.697

0.391运动受伤12.973±4.740 12.395±4.559

0.238比赛失利21.730±6.846 23.336±8.620

0.035*环境因素12.032±4.225 11.857±4.024

0.688日常生活遭遇18.576±7.015 18.387±6.880

0.795内外压力14.177±4.848 13.714±4.753

0.358总分90.267±26.99190.118±27.344

0.958

注:*表示P<0.05,**表示P<0.01。以下各表同。

2.2 男女生比赛失利应激因子分析结果

为进一步考察在比赛失利应激因子上男女生的表现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男女 生在比赛失利因子中的1 0个应激条目得分逐一进行差异检验(表2)。结果表明,男女生 在担心以后的前途均分值最高,其次为担心关键时刻出问题,在比赛时过分紧张,及担心比 你赛时裁判不公正两个应激条自上均分值也偏高,但无性别差异;而在过多考虑考试成绩和 担心完不成考试任务的应激条目上,均分值不但偏高,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 );从均分上看,女生在各个应激条目上的分值均高于男生。

表2 男女生比赛失利因子各条目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条目男生(M±S) 女生(M±S)

F值担心比赛时裁判不公正2.22±1.181 2.28±1.17 10.630比赛时过分紧张2.22±1.044 2.43±1.18 30.061过多考虑比赛成绩2.35±1.091 2.59±1.26 50.040*临场时突然丧失自信心1.84±1.018 1.99±1.03 70.144比赛时获胜欲望不强1.95±1.073 2.03±1.02 90.475担心以后的前途2.60±1.291 2.70±1.38 70.468担心比赛对手过于强大1.86±0.987 2.01±1.01 30.160担心完不成比赛任务2.07±1.096 2.36± 1.2 74 0.015*担心关键时刻出问题2.38±1.190 2.60±1.29 10.091比赛时对专项技能的充分发挥无把握2.25±1.176 2.36±1.23 30.380 2.3 男女生日常生活遭遇应激因子分析

在统计中该因子虽无性别差异,但分值偏高,为了解贫困农村学生日常生活遭遇的应激 因素,对其中10个条目再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严重失眠的影响成应激源分值 最高,其次为个人经济困难,无性别差异。只有失恋打击的应激源有显著差异,男生明显高 于女生(p<0.01)(表3)。

表3 男女生日常生活遭遇因子各条目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条目男生(M±S) 女生(M±S)

F值个人经济困难对自己的影响 2.00±1.0552.10±1.04 5 0.370严重失眠影响训练与比赛 2.27±1.1722.38±1.26 2 0.405家庭成员重病使我担忧 1.94±1.1721.93±1.22 6 0.946介入民事法律纠纷对自己的影响 1.59±0.9201.61±1.00 9 0.817遭受意外事故对自己的打击 1.96±1.0912.05±1.17 8 0.452遭受惩罚 1.68±0.9901.53±0.86 2 0.130欠债较多对自己的影响 1.65±1.0291.69±1.07 9 0.715失恋对自己的打击很大 1.85±1.1981.52±0.91 9 0.006**亲朋亡故对自己的影响 1.82±1.1141.91±1.28 9 0.486财产遭受重大损失对自己的影响 1.80±1.0071.66±0.95 0 0.185 2.4 男女生内外压力应激因子分析

在运动应激研究中,内外压力因素是最普遍,也是最具个体特性的,在本次调查统计中 ,该因子虽无性别差导,但分值偏高,为了解贫困农村考生在内外压力应激方面的特征,对 男女生在内外压力因子中10个条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自己身体状况感觉不 好的条目均分值最高,其次为舆论压力条目,除临近比赛过度兴奋条目上,男生高于女生, 存在明显差异(p<0.05)以外。其它无性别差异(表4)。

表4 男女生内外压力因子10个条目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条目男生(M±S) 女生(M±S)

F值感到自己身体状况不好2.24±1.106 2.11±1.088

0.273考试时容易分散精力1.98±0.969 1.85±0.945

0.190舆论压力太大2.03±1.071 2.05±1.119

0.869家庭成员不和对自己的影响1.88±1.126 1.91±1.135

0.798考试前总觉得没有胃口1.93±1.097 2.03±1.134

0.375生重病影响训练或比赛2.07±1.163 1.94±1.188

0.296临近比赛时过度兴奋2.05±1.084 1.82±0.850

0.035* 2.5 男女生运动受伤应激因子分析

运动损伤是所有运动员都可能会面对的应激因素,贫困农村考生的训练条件艰苦,运动 损伤对他们的影响会更大,但在本次调查统计中,该因子均分值只屈居中位,且无性别差异 ,因此再对男女生在运动受伤因子中10个条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了解细分应缴源的表 现。结果显示:各类运动受伤因素男生分值均高于女生,而对运动损伤的恐惧心理均分值女 生高于男生,但无明显差异,己经发生运动损伤的应激条目的均分值中男生高于女生,存在 明显差异(p<0.05)(表5)。

表5 男女生运动受伤因子各条目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条目男生(M±S) 女生(M±S)

F值训练或比赛时害怕受伤 2.19±1.1802.31±1.163

0.319训练或比赛时受伤 2.35±1.0602.13±0.935

0.037*先前受伤的阴影总不能消除 2.00±1.1041.79±0.919

0.059因运动损伤影响训练和比赛 2.24±1.1592.13±1.149

0.381旧伤时常复发困扰着自己 2.18±1.1941.97±1.228

0.090想起别人严重受伤的情况就害怕 2.01±1.1102.07±1.14 8 0.653

3 讨 论

3.1 贫困农村的体育高考生在术科考试中的最大高心理应激因素为比赛失利因素

L. Hardy (1992)研究认为:一直以来,心理应激源自运动员对于失败的恐惧,其他 人(尤其是教练)的评价,准备不充分,对于周围环境缺乏自我调节[2]。Kowalsk i和Cro cker (2001) 认为青年运动员的应激源有:受伤、教练或父母的谴责和对手或队友的摩擦、 身体或心理上的缺点[3]。杨清(2007)研究认为:导致运动员产生心理生理反应的 应激因 素中,人际关系是运动员在日常生活当中最容易引起心理冲突的因素[4]。裴双玉( 2008)的研究认为:体育院?网球运动员的运动应激的主要因子是:人际关系和运动受伤[5]。

但本次调查结果与以上研究有差别,在来自偏远贫困农村的体育考生中,最低的应激 源是人际关系,其次为环境和运动的受伤,最高的应激因素是比赛失利,并存在性别差异。 在对比赛失利的单因素分析中,担心自己的前途为最高分值,其它单因素,怕关键时刻出问 题,在比赛时过分紧张,担心比赛时裁判是否公正,担心考试成绩是否理想,担心能否完成 考试任务,担心比赛时对专项技能的充分发挥无把握等,都成为明显的高应激源。于少勇( 2007)的研究显示:城市考生的考前总体心境状况要优于农村考生[6]。这些来 自农村 的考生对体育术科高考寄予的高度希望值,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能通过这次考试走出贫困, 走向新的人生舞台。他们认为与这一目标相关的因素才是重要的,而人际交往不是他们主要 关注的。在运动损伤应激因素上,贫因农村考生中男生运动损伤的各类单因素应激均高于女 生,女生对运动损伤的恐惧心理比男生高,虽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但可以看出运动损伤对 他们身心的影响。只不过对于这些在困境长大的学生们来说,这些损伤还在他们可以承受的 范围内,所以表现出的应激水平低于担心个人前途的因素。心理学取向的应激概念“重视人 和环境的特定关系……”,强调机体对来自客观环境经验所造成的潜在伤害的知觉和评价。 当 环境提出的要求被评价为超出个体应激应对能力时,个体处于应激状态,同时经历着相伴随 的负面情绪反应。[7]本次调查表明:贫困农村考生术科高考应激状态与他们所处 的家庭 社会环境影响有密切关系,他们表现出来比赛失利应激因素排列首位的特征是符合心理学取 向的应激概念的。

3.2 贫困农村的体育高考生在术科考试中的心理应激因素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谭先明等(2002)对专业运动员应激因素的研究认为,比赛失利、人际关系、及内外压 力是运动员主要的应激源,且女运动员比男运动员表现得更为明显[8]。孙波等(20 07)对 青少年运动员应激因素研究认为,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频度最高的分别是“训练、比赛失败 或成绩不理想” 女青少年运动员皆显著高于男青少年运动员[9]。

本次调查中所得结果与上述研究的结果相同,在比赛失利应激因素上性别差异明显, 特别是在过多考虑考试成绩和担心完不成考试任务的应激条目上,女生均分值不但偏高,且 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但分析其中的原因,农村体育高考生的性别差异与其 它运动人群是有区别的。

1) 从社会环境方面分析,2006年北京农村女童教育研讨会上提出:从全球范围来看 ,女童教育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普及初等教育的主要困难,主要原因除了经济因素之外,还有 传统习俗、早婚、承担太多家务、学校教学质量与学校安全等[10]。一方面,性别 歧视造 成的教育不公平使农村女童受教育的机会明显低于男生,能参加体育术科的高考更是十分难 得,所以她们对于考试的结果有更多的担忧,心理压力的更大,表现出来的应激反应更明显 。另一方面,有证据表明, 男性的成功更有可能被看作是能力的结果[11],女性的 成功更 经常被归于努力而不是能力,当把成功归因于能力时,人们会比归因于努力更欣赏这种成功 。这种对于男女绩效的归因差异造成的偏差,使很多人,包括家长,甚至老师都减少了对女 生能力的认可,林茜彬(2008)的研究也阐述了社会观念因素对女性教育的压力[12] 。这在一定程度上,会使女生因恐惧挫折而自信心下降,使应激反应增强。

2) 从生理发育方面分析,应激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女性大于男性,有研究表明:急 性应激可促使实验动物排卵,慢性应激可抑制月经[13]。这种生理上的不适会使女 生对刺激的敏感度增高,或耐受力下降。

在李可,魏亚栋(2006)的研究中显示:体育专业大学生女生在学习、身体、社会、性4 个维度上的应激均值高于男运动员[14]。但在本次调查的日常生活遭遇应激因素中 ,男生 失恋打击的应激源明显高于女生,差异十分显著。我们开始略感意外,但仔细分析,还是符 合农村男性体育高生的社会性、生理性特征的。一般体育考生生理发育较同龄男生早,硕大 的身体和强大的力量使其在同伴、异性间的社会地位获得提升,可较早发展出较佳的自我概 念,而且他们的性格比较热烈外向,容易出现“渴望爱慕神经症”[15]。所以,尽 管面对体育术科高考,他们仍把失恋的打击作为日常生活遭遇应激因子中的主要应激源。

在现代应激研究中,性别的概念越来越得到重视,性别概念中包含着社会赋于男女 的既有规则,这与他们对应激的认知水平和应对能力都有很大的关联。有研究表明:当控制 教育水平、社会角色时,在基本能力和动机水平上,性别差异很小甚至不存在[16] 。这就 提示了:为贫困农村的女生提供公平的社会环境和平等的教育权力,是缩小社会应激的性别 差异的有效手段。这是应该引起学校、家庭乃至全社会重视的。

3.3 贫困农村的体育高考生在术科考试中的内外压力及日常生活遭遇应激因素的特点在江西贫困农村地区,尽管基层学校体育教育有了明显的进步,但与城市及发达地区农 村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李光振(江西2008)对江西九江地区农村学校体育状况的调查 研究中指出,在农村特别是在偏远贫困地区由于重视程度偏低、资金及体育教学资源的匮乏 等原因,使体育教育与现代教育的要求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给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带来了很 大的负面影响[17]。体育术科高考是一种特殊的体育竞技能力的考试,体育能力的 培养是 与个体生长发育各阶段密切相连的。不同的运动能力都有最佳的年龄段,同时又强调承上启 下的连续性[18]。在我们访谈中,大多数教练、教师都提到了种种原因造成的,因 偏远贫 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体育教育的缺失或不足,而错过了学生体育素质发展的最佳时机的问题 。这种断层和缺如,直接影响了学生体育运动水平的提高。当这些学生经过艰苦的努力,终 于站在严格而规范的体育专业高考现场时,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反差,他们表现出了力不从心 的恐惧,焦虑,抑郁、无奈等应激反应。调查中显示,在日常生活遭遇中严重失眠影响考试 的应激因素甚至明显高于个人经济困难的影响,在内外压力因子中对自己身体状况感觉不好 的条目均分值最高,且均无性别差异。这是区别于其它运动人群的。

综上所述,贫困农村的体育高考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群体。我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村贫 困人口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体。我们所面临的乡村社会不单是资源物质的匮乏,而更严重的 还在于沉积于灵魂深处的文化贫困,要真正走出贫困的困境,必须发展教育,在文化上脱贫 [19]。贫困农村的体育高考生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中坚力量 ,我们 的责任和义务,就是帮助他们预防和应对体育术科高考中的应激状态,提高考试成绩,使他 们成为农村全面素质教育,文化脱贫的生力军。

4 结 论

1) 贫困农村的体育高考生在术科考试中比赛失利是最主要的心理应激因素,而人际关系 的应激源则是所有应激因素最低的,其次为环境和运动的受伤。最直接的原因是他们对高考 “龙门一跃”的极高期望值。

2) 贫困农村的体育高考生在术科考试中的心理应激因素性别差异以比赛失利因子最为明 显,特别是在在过多考虑考试成绩和担心完不成考试任务的应激条目上,女生均分值不但偏 高,且存在显著性别差异(p<0.05)。产生的原因是源于农村存在性别歧视造成的教育不 公平,而使农村女童受教育的机会明显低于男生所导致的。

3) 贫困农村的体育高考生在术科考试中的内外压力应激因素中最突出的是对自己身体状 况感觉不好,在日常生活遭遇应激因素严重失眠影响考试的应激因素甚至明显高于个人经济 困难的影响。这是这个运动群体的特点。

参考文献:

[1] 张力为,毛志雄.体育科学常用心理表评定手册[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 出版社.

[2] Hardy, L.Psychological stress, performance, and injury in sport[J]. Brit ish Medical Bulletin,1992,48:615-629.

[3] Kowalsk, K. C. , & Crocker, P. R. 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p in g function questionnaire for adolescent in sport[J].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 e Psychology,2001(23):136-155.

[4] 杨清,李艳翎,李军.运动员应激应对策略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11( 30):161-163.

[5] 裴双玉.体育院校网球运动员心理应激与应激源的初步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200 8,30(1):19,29.

[6] 于少勇,王芳.5陕西省体育高考生考前心境状态特征分析[J].体育学刊,2007,14( 1):91-94.

[7] 蒋春雷,路长林.应激医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7.

[8] 谭先明,陈小敏,王春阳.运动员心理应激及其中介因素的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 2002,13 (6).

[9] 孙波,徐乐良.青少年运动员心理健康现状与应激性生活事件的调查与分析[J].安 徽体育科技,2007,28(1):61-63.

[10] 吴慧平.聚焦女童教育—农村女童教育研讨会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06(6):90 -91.

[11] Swim, J. K., & Sanna, L. J. He’s skilled, she’s lucky: A meta-analysi s ofobservers’ attributions for women’s and men’s successes and failure[J]. Pe 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1996,22:507-519.

[12] 林茜彬.浅论农村女童的教育权利与性别平等[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2(30):169-170.

[13] 张明岛.医学心理学(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60-64.

[14] 李可,魏亚栋. 我国大学生田径运动员的应激与应激源的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 大 学学报,2006. 4, 29(4): 471-473.

[15] 杨云衣. 生长与发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65.

[16] Hyde, J. S. Half the human experience: The psychology of women (5th ed.) . Lexington, MA: D. C. Heath,1996.

[17] 李光振.九江地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现状与分析[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8,5 (10):7.

[18] 柏友萍.学校卫生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9:31.

[19] 郑姝霞.农村教育与反贫困问题探析[J].云南教育,2008(10):2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