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自治问题的影响因素及改善对策

摘要 自1982年村民自治制度形成以来,村民自治在我国广大农村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农村基层民主不断发展壮大,村民自治的法制化和规范化程度进一步加强。但是我国的村民自治制度在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村委会干部的权力难以受到有效的制约、关于村民自治的法律还不够完善等。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提高农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基层民主 村务公开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识码:A

Factors and Strategies of Village Autonomy

WANG Qian

(School of Management,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AbstractSince 1982, the formation of village self-government system, the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in China"s vast rural areas have made great achievements: grassroots democracy in rural areas continue to grow, the villagers self-govern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is further strengthened. However,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of China"s system of village autonomy, there have been some serious problems: the power of village cadres, the difficulty of effective constraints on village self-government law is still not perfect and so o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strengthen village self-government studies, raise farmers" enthusiasm in politics,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Key wordsvillage autonomy; grassroots democracy; village affairs

1 村民自治问题的研究意义

扩大基层民主,实行村民自治,在农村普遍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党中央领导广大农民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提高农村政治民主化水平的重要举措。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农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要求村级政府公开村务和参与村级决策的呼声不断高涨。在农村推行村民自治,有利于促进我国农村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1 村民自治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农民参政水平的重要战略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历来是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首要问题。可以说,没有农村的政治发展就没有全国的政治发展,没有农村的政治民主就谈不上全国的政治民主。随着村民自治制度的推行,农村的民主化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有利于推动我国整体民主政治化水平的上升。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直接关系着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水平的高低,因此必须在我国的农村大力推行村民自治制度。

1.2 村民自治有利于缓解农村的各种矛盾,促进农村的和谐发展

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导致农村存在的矛盾一度很尖锐。在村委会的选举上,村民的选举权并没有很好的得到保护,本应由广大村民以投票的方式选出的村委会成员,一些村却是由上届村支书来指定。国家实行的一些惠农政策和发放的补贴,并没有真正的落实到每个村民,村委会成员贪污了部分款项,农民并没有真正得到实惠。目前农村所存在的村务公开和财务公开方面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了村级民主治理的发展。①虽然国家推行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但是农村看病问题依然很严峻,看病贵看病难的状况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实行村民自治以后,农民享有了选举村委会领导班子的权利,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清正廉洁和能力出众的村领导。实行村民自治,使基层干部学会用民主的、法制的手段来处理问题,让村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自己选出自己的带头人,从而在干群之间建立起了一种信任和拥护的桥梁。这样,村里的各项事务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从而促进了村经济的发展,村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农村能够和谐发展。

1.3 村民自治标志着我国基层民主建设迈进了新的台阶

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包括村民自治和居民自治等,自治组织有村委会、居委会和社会自治组织等。目前,在我国城镇和农村普遍开展了基层民主自治活动,成为了我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虽然现阶段村民自治的推行还存在诸多不可测的因素,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村民自治在草根民主的土壤上已经开始结出果实。②村民自治从开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以借鉴应用到我国基层民主建设中去。

2 村民自治的影响因素

2.1 经济发展是我国村民自治的物质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农村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劳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生活迈上了新台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客观上要求推行村民自治。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要求公平、平等的分配土地,这就需要选出顺应民心和为民做主的村领导。只有村民享有普遍的选举权,才能选出称职的村领导班子,从而合理的分配土地。农村经济生活中的平等、自由的氛围,为民主政治提供了先决条件;推行村民自治必然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如果农民没有充足的物质条件和空余的时间,他们不会积极的参与村民自治活动,村民自治也不可能真正的落实下去。只有农村经济得到切实发展以后,村民自治才能在农村生根发芽并且茁壮成长。

2.2 政治行政体制改革是我国村民自治的政治保障

我国进行政治行政体制改革以来,完善了民主化的政治制度,提高了政治生活的透明度,加强了政治法制化建设。并且采取了有效的监督惩罚措施,严惩官员腐败问题,这有利于对村级干部权力的制约和预防村干部以权谋私活动的发生。党政组织的重视和引导,为村民自治创造了良好氛围。1987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经过多次审议修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这在和政治上法律上保障了我国村民自治的顺利进行。村民自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与完善大大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的建设。③

2.3 我国的文化条件也会影响村民自治的推行

受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的影响,我国很多农民缺乏自主意识和维权意识,纵容一些官员实行“家长式管理”,不清楚自己到底享有哪些权利。这种封建残留思想,至今仍存在很多村民的心中,是他们认为自己始终是被压迫的对象,即使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也不知道如何进行维权,他们政治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都较低,不利于农村村民自治活动的开展。但是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逐渐接受了新事物、新思想,对于自由、民主的文化的认同程度提高了,村民的主人翁姿态使他们乐意自己管理自己的事务,推行村民自治。

2.4 社会结构因素制约村民自治的发展

在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和封建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农村保持着稳定的社会结构,主要表现为封闭排外,难以接受新事物、创新能力较低。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的社会结构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农村逐渐破除了原来地主、富农和贫下中农等的成分划分。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农村产业结构得到了调整,农民都成了勤劳致富的好村民。我国农民现已分化为很多不同的就业群体:包括农业劳动者,农民工、私营企业主、个体经营者、受雇劳动者等。既然出现了这么多不同的利益群体,各个群体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就会出现不同群体的利益冲突,村民自治委员会就是这样应运而生。

3 完善村民自治的对策探讨

3.1 处理好村民党支部与村民委员会的工作关系

基层自治部门主要分为村民党支部和村委会两个部门,它们应互相配合,理顺好关系,更好的处理村级事务。但在一些农村,村支部和村委会权限不清,越权现象时有发生,彼此都想拥有更大的决策权。因此基层党组织应明确村支部和村委会是“执政”和“行政”的关系。党支部的执政首要的是发挥党的政治领导和思想领导,把握好全局;村委会则必须自觉接受村民党支部的领导,使村民自治工作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在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的范围内进行各项工作。我国应当完善相关的法律,对党的基层组织与农村基层自治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明确和具体的规定。

3.2 防止权力滥用,完善村民自治的监督机制

村支书和村长分别代表村支部和村委会行使权力,要对他们的权限范围做出明确的规定,防止自治权异化,损害村民的权益。要本着民主、公开的原则,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搞好村务公开,使老百姓清楚各项决策的执行情况和财务状况等。村里要定期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村民代表联系群众,真正把群众的声音和诉求传达给村支部和村委会,使他们在制定决策时充分考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必须强化基层党委在村民自治工作中的作用和优势,保证农村党支部正确领导和引导好村民委员会沿着正确的道路依法进行村民自治工作。④只有建立了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村民自治之路才能走的更长久。

3.3 切实提高村民的民主权利,实现民主选举

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使他们懂得自己的民主权利主要有哪些,提高他们政治参与的热情和水平,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不受侵害。村级四个民主: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实践也教会了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⑤村委会民主选举的标准是:民主、平等、公开、竞争、合法。村支部和村委会在选举过程中,要严格按照选举标准进行,保证每个选民都有一票的选举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投票,真正表达出自己的政治诉求。这样,选出的村官和代表才能代表民意,替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带领群众搞好村民自治。

总之,村民自治是我国基层民主建设当中的一大创新,并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有利于提高我国基层和整体的民主化水平 。目前,我国的村民自治仍然在探索的道路上继续前进,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只有把握好影响村民自治的各种因素,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才能更好的推行村民自治的开展。搞好村民自治,才能使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的进步。

注释

①马宝成等.村级治理:制度与绩效[M].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237.

②李炳烁,刘同君.村民自治进程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理论探索,2009(4):125.

③徐晓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村民自治三十年的回顾与思考[J].前进,2009(2):30.

④戴昌桥,吴丁香.村民自治过程中的问题及改善策略[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

⑤邱云生,刘莎.改革30年-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探索[J].农村经济,2009(4):13.

参考文献

[1]蒋传光,张彧,张文友.中国农村民主与法制进程[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6.

[2]狄春丽.村民自治推进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N].太原: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

[3]徐勇.中国农村村民自治[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王晓萌.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村民自治问题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