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3-5年社会建设要达国内一流


打开文本图片集

成都拟用五年时间构建新社会体制

在系统集成8年城乡一体化成果基础上,2011年1月4日,成都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的意见》的“一号文件”,按照“建设和谐社会、促进公平正义”和“维护社会秩序、激发社会活力”两大核心要义,着手探索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意见》明确,成都将用5年左右时间,在逐步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关系基础上,探索构建在党领导下,政府充分发挥服务和引导作用,社会自我调节,群众自治管理,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的社会体制,大幅度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人民群众幸福水平。成都将重点做好五项工作:健全社会规范体系、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健全城乡社区治理机制、健全社会组织和志愿服务发展机制、健全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

6月1日,成都市召开社会建设工作会议,正式公布《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城乡社会建设五大实施纲要(2011—2015)》,全面部署社会建设工作。3—5年后,成都市社会建设将达到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并在基层基础建设、城乡均衡发展、共创共享机制等方面独具特色。

五大实施纲要绘就社会建设蓝图

《纲要》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诚信体系建设和公民意识培养为重点,建设社会规范体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建设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机制;以理顺政府、社会和群众关系为重点,建设城乡社区治理机制;以培育扶持为重点,建设社会组织发展和公民志愿服务机制;以群众利益有效表达与回应为重点,建设社会矛盾疏导和化解机制。《纲要》提出,通过3—5年的努力,让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发展水平达到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建立覆盖全市的个人信用信息目录和信用信息数据库,设立个人和企业“黑名单”及联合惩戒机制;深化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逐步理顺社区各种服务职能边界;计划到2015年,实现成都公益性社会组织数量较2010年翻一番,建立志愿服务基地500个,实现志愿服务在社区服务站的全覆盖,初步构建以城乡基层为重点、涵盖各领域和各层次的志愿服务网络;将加强民意表达和回应机制、公共安全体系、社会预警体系、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等机制建设,对重大决策、事项和工程严格实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

今年社会建设锁定四大重点

根据“五大实施纲要”,成都市锁定2011年社会建设4大重点,包括引导公众参与、强化社区自治、扶持社会组织、建设诚信体系。

六大行动让社会公众加进来。为进一步调动城乡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名为“幸福成都·美好家园”的六大行动将陆续展开:为城乡居民营造更加健康、优美的生活环境的绿色城市行动;旨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的洁净城市行动;不断提升城乡居民身体素质、健康水平和精神面貌的健康城市行动;优化创业环境的活力城市行动;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文明提升行动;保障城乡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多样文化需求的文化城市行动。每一项行动,都将让城乡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参与得了、感受得到。

社区自治走出来,社区服务将覆盖城乡。2010年,成都市在五城区进行了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机制试点,今年将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在全市二、三圈层全面推开。今后加快城乡社区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立公共服务准入制度、逐步理顺社区各种服务职能边界将成为成都加强社区自治的新走向。

社会组织扶起来,百个标准化社区志愿服务站年内建成。为了加快社会组织发展,成都借鉴锦江经验,提出制定实施无业务主管单位登记和备案制度,除规定必须先取得许可证的社会组织外,对社会公益、文化体育和法律服务的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而对在街道(社区)内开展活动、还不具备登记条件的社区社会组织,则可以放低启动资金和会员数量准入门槛,在街道办事处办理备案。

信用体系管起来,不讲信用将受联合惩戒。围绕信用采集、披露、实用、管理和隐私保护等重点,成都市不仅要在政府部门之间实现各行业信用信息共享,还将向统一的数据库和社会中介机构有序开放。成都市将在年内整合工商、公安、国税、地税等部门资源,建立全市性的个人和企业信用信息目录及覆盖全市的信用信息数据库,同时设置个人和企业“黑名单”库,建立联合惩戒机制。

锦江十大行动计划完善“为民政策链”

目前,成都市各区县已积极行动起来,其中锦江区尤为引人关注。作为四川省5家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改革区县之一,锦江区5月17日召开社会建设工作会,并公布了“2011年社会建设十大行动计划”,该行动计划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民生福利优质化”为主线,以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为着力点,大力实施富民、利民、安民工作,不断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和认同度。其中,亮点频现:在街道办事处探索建立大科室制,研究出台街道办日常考核和评价办法;对学籍在区内5所公办普通高中在校学生免除学费和信息技术教育费,全区70%街道至少拥有1所公益性幼儿园;在全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建立公共卫生信息网络平台和中心数据库。该区将着力打造锦江特色的“为民政策链”,使居民从出生到死亡都能享受由政府提供的完善社会保障和基本社会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