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私车消费现状


  一、汽车市场调查不应以偏概全
  
  目前,关于中国汽车消费的调查已经非常多。由于中国汽车消费群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针对中国汽车消费的调查不能不考虑中国的具体国情,避免调查结果以偏概全。但现在经常见到的调查报告,以偏概全的例子并不鲜见:
  例1 某调查公司联合某网站进行网上调查时,中国网民数量大约有8000万。该网上调查组织者以网民投票而得到“中国普通百姓汽车消费意向”并大肆宣传。
  组织如此的调查并宣扬其结论,显然可见调查组织者是以8000万的网民代表“中国百姓”。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很不严谨。8000万之数,实属不少,但仅占中国大陆人口的6%。这6%的人口严重偏向于高收入者,严重偏向于高学历者,严重偏向于城市人口,严重偏向于IT、电信、金融等行业和政府机关,严重偏向于18~28岁年龄群体。在这样的前提下,网民购车意向怎么能表征“中国普通百姓”的购车意向?
  例2 据北京某报报道,北京市某机构于2004年初开展了一项关于家用轿车的消费调查,范围涉及北京12区县6400人,得到若干基于受访者的调查结果。但在一本叫做《汽车营销管理》的学术著作中,该调查结果被含糊地称为“北京人买车看重什么”。于是,所有的数据被严重歪曲。很明显,北京市某机构的调查说的是“北京人中的(比较富有的)被访者”,而书中却变成了“(全体)北京人”。例如“调查显示,接近三成被访者选择汽车的价位是8万~10万元之间”;再例如“消费者购买家用轿车时,在其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操控性等诸多因素中,首要关注的是安全性(69.49%),其次是经济性(11.21%)”。如此调查统计数据,究竟是仅就受访者而言,还是按比例包括了北京的职工、打工者,书的作者应该加以说明才对。否则,随意冠之以“北京人”,未免过于草率。
  
  二、兼顾多种用户及车型的调查记录
  
  关于中国普通百姓消费汽车的能力及特征,2005年笔者进行了一系列深度调查。在无力做到大样本量调查而应具有统计意义的情况下,职业道德也要求笔者在尽可能分散的地域和车型中随机选择样本,并尽量追求独立样本的“真实”。
  从我们调研的样本总表(见表1)可见,汽车用于纯消费的极少,绝大部分是被用于生产性资料,即用于挣钱。实际上,中国现阶段的汽车消费状况很明显地表现出这样的特征。
  我们选取不同车型的调研记录,按车价从高到低排列,依次叙述,力求忠实地反映中国社会中的汽车“消费”情况。
  
  
  (一)湖南钱先生(宝马车主)
  钱先生1968年生,浙江温州人,1990年毕业于北京某大学冷冻机械专业。毕业后分配到西北某冷机厂工作,很快辞职下海。从销售巧克力起家,业务渐及糖果和其他食品。在1995年左右,即成为营业额过亿的糖果饼干批发商。再后来成为某大型连锁超市集团的食品供应商,拥有数家公司,主营超市食品和小商品配送,兼营房地产、广告、林业等。同时,钱先生还拥有该连锁超市集团在两个省的经营权,而旗下千余家便利店的年销售额即达100亿元以上。数家独资及控股公司拥有众多车辆,他自己经常开的是一辆宝马730。购车时对车辆档次有要求,但相对比较低调,他说自己不会考虑购买法拉利之类。并非无钱,而是认为意义不大。根据我们的调查采访感受,钱先生属于儒商类型,有极强消费能力但不热衷于疯狂消费,即所谓“富而不斗富”。其购车心理同某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富商有明显区别。
  
  
  (二)江苏张女士(凯越、桑塔纳车车主)
  张女士1996拿驾照,到现在近10年了。以前在单位,曾经做过销售和管理,也开车。2000年辞职,做了一阵专职太太,做做家务,偶尔帮朋友看个店面。直到2003年,有人介绍她做驾驶培训,让她心动了。南京那时学驾驶大约要3000多元,除去车管所的收费,其余就是陪驾的收入。这样算一下,很来钱。于是,就买了辆桑塔纳,带ABS,10万元不到。办好各种上路手续,拿到陪驾资格证书,就开始做陪驾。先是作为车管所外聘的教练,后来则作为驾驶学校的教练,一直到现在。张女士说她2003年和2004年特别忙,真的是从早忙到晚。南京考驾照的人越来越多,自己拥有车辆的陪驾人员,的确比较赚钱。张女士2003年买车,明显不是消费型车辆。她用车来挣钱,而且挣到不少钱。接下来,用赚来的钱又买了车,开了一家小小的汽车租赁公司。一边做陪驾教练,一边做租赁公司老板,两头都在赚钱,租赁公司的规模也就逐渐扩大。到现在,张女士名下已拥有4辆汽车。
  
  (三)湖南邱女士(飞度车主)
  邱女士很早就开车,不过是摩托车。考驾照时一步到位,得到偏三轮驾驶资格。开摩托车摔过很多跤,调查采访时,她甚至抬起左手让我们看手肘处的伤疤。
  邱女士第一次开汽车是在1992年左右。当时一位朋友单位给配了车,就把自己的一辆奥拓给她开。她负责这辆车买车之外的一切费用,例如养路费、油费、修理费之类。对这辆“非产权”奥拓,她还是觉得挺满意的。一般上路开个90~100km/h很爽,最高可以到120krn/h,够用了。省油,空调也还行。这车开了两三年,后来又没车了。2004年,自己花钱买了现在这辆飞度。选择飞度的几个理由:一是有这个经济实力;二是相信本田这个品牌;三是希望空间大一点;四是喜欢比较精致的内饰。曾经考虑过Polo,但说不清楚什么原因放弃了。也考虑过南京菲亚特,但不太信任南京产品,而且经观察发现,菲亚特车做工不如日本车。
  
  (四)山东翟师傅(依维柯车主)
  翟师傅在2005年年初买了一辆1998年出厂已经跑了7年客运的依维柯 A40.10。连线路牌花了16万元(裸车约6万元)。每天往返济南至邹城,约400km。他自己开车,妻子卖票。
  以前在单位,翟师傅就是驾驶员,开过很多车,但那是给公家开或者给别的老板开。这辆依维柯是他家的第一辆车。
  
  由于营运车辆满了八年要强制报废,即使不报废也只能转为其他用途而不得投入客运,所以翟师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赚到能买第二辆车的钱。据他估计一年多一点、最多一年半可以回收购车成本。
  根据我们的调研经验,在济南至邹城这条路上,汽车客运管理比较到位,黑车不多,客源有保证。考虑到这方面因素,翟师傅对赚回投资有信心,是有道理的。不过,还要有个前提:这车不能经常去修。
  这辆依维柯已经很旧了。它到翟师傅手里,已经是“三手车”,前面已经两易其主,都是搞客运的。翟师傅也搞不清这车实际行驶里程有多少,但肯定是超过100万km,甚至接近150万km。他妻子姓王,老早就下岗。家中有一对儿女,女儿18岁,儿子14岁。翟师傅此前跑客运虽然已经七八年,但一直是帮人开车,攒的钱不多。这次有机会就把16万元投下去买了辆旧车。16万元不全是自家的,还借了一些,比例不详。
  
  (五)山东王师傅(跃进卡车和长城皮卡车主)
  王师傅只读到初中毕业,19岁就开始开车,最先是拖拉机,然后是各种各样的车——开过三轮车,也开过大卡车。开大卡车是为单位跑运输。跑得多了,萌发了自己买车的念头。决定买车是1997年,决定了便借钱。那时大家都很穷,做出这样的决定也算是胆大的了。主要是借亲戚的钱,一家借一点,真正是东拼西凑。
  1997年的王师傅,时年33岁,带着钱跑到南京买车。他对车比较内行,选择车有自己的想法,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以及货源情况,专门挑选了跃进卡车。买了车以后,立即挂靠了一家塑料厂,开始了自己的挣钱营生。王师傅的运输业务基本上是拉大理石,从家门口拉到莱州,或者拉到烟台。这个活儿很稳定,每天都有业务。运距不出200km,除了特殊情况,每天都能回家。有时也拉辣椒之类的季节性出口的农产品。他花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将车本赚回,以后就是净赚。月均收入四五千元,让他很满意。他的车从1997年跑到2005年夏天,累计跑了46万km。随后,由于治理超载力度加大,王师傅拉大理石业务不能继续,但又没有别的稳定货源,于是被迫将跃进卡车转卖给别人,另外买了一辆皮卡做短途客货运输,收入大幅度下降且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