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设疑问难教学模式

[摘 要] 医学免疫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通过探索和实施适合于医学免疫学课程的“设疑问难”教学模式,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开拓思路,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医学免疫学 教学模式 创新教育 设疑问难

中图分类号:R3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7)7-0239-02

大学本科教育阶段,应该为未来社会的快速发展培养更多创新型、开拓型人才。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科技人才”。以往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沉睡和创新思维抑制,显然应当加以改革,而探索新型的教学模式以利于催醒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则是大学教育所肩赋的重要而长远的使命。医学免疫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也是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各学科有着广泛联系的交叉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用性,是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中医学、公共卫生事业管理、生物技术本科学生的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程之一。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建立起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近几年我们摸索了适合于医学免疫学教学的设疑问难式教学模式,向建立新的创新教育体系前进了一步。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而“疑”又是前题,既是积极思维的表现,又是探索问题的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钥匙。要使学生“疑而能问”,教师的作用则是引导学生“生疑”、“问难”,进而达到“解惑”。“设疑问难”实际上已是当今被认为既富有成效又值得提倡和推广的重要教学艺术,能使学生开拓思路,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不过在不同的学科课程、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其具体实施又颇有一些学问。我们将医学免疫学课程的内容分为免疫学基础理论、免疫学病理和免疫学应用三个模块,在不同模块教学时运用了不同的设疑问难教学模式。

1 免疫学基础理论模块的设疑问难教学模式

学生在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感到免疫学抽象、深奥,加上各种符号、缩写、希腊字母和罗马数字、上标和下标等交织在一起,学生更是“一头雾水”。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采用“引趣设疑问难法”,通过设疑问难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鼓舞人们去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力量,是启发学生认识积极性的重要心理成份。为此,用质疑问难来引发兴趣,就可以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就会产生汲取知识养料的内在要求。例如,在开始学习免疫学理论基础时,可以设问“为什么接种了疫苗会预防传染病?”,“为什么种牛痘会预防人类的天花病,以至于在全球消灭天花病呢?”,“是否所有的疾病都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来预防?”然后告诉学生,答案就在免疫学的内容中,从而使学生对免疫学产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免疫学知识的渴求,而不是感到免疫学枯燥无味。

当进入学习免疫学理论较难理解的内容时,则需要采用“递进设疑问难法”,结合实例,由表及里,层层深入。例如,讲授“抗原”这一概念时,只是单纯解释抗原的概念及其基本性质会使学生感到很抽象,此时可以设疑“自然界的物质对人体来说都是抗原吗?”“究竟抗原要具备何种特性或条件?”,然后讲解抗原须具有异物性,即非人体自身的物质;接着可以设问“所有异物都是抗原吗?”,然后讲解抗原应具有较大的分子量,一般在10 000 kDa以上;再设问“分子量大的异物就是抗原吗?”,进一步讲述抗原还应具有较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继续设问“仅具备上述特性的物质就能成为抗原吗?”,再列举实例讲解抗原还须有特殊的化学基团,并且与通过何种途径或方式进入人体有密切的关系。学生的思路就是被这种一环扣一环的递进设疑所启发,再由于同时列举各种具体的与医学、药学相关的抗原物质,使学生对抗原的概念逐渐明确且实际,不再感到抽象。最后以“悬念设疑问难法”,给出思考题 “喝牛奶、注射葡萄糖、注射青霉素、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哪种物质对人体来说是抗原?为什么?”,请同学们课后结合课堂上讲授的知识,自己分析和讨论,下次课再回答,犹如古典章回小说中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通过设疑问难来设置悬念,目的是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对所学习的内容有一种“追下去”的悬念心理,使他们带有一种期待的心理情境,增强求知、探究的欲望,从而推动其思维的“车轮”快速运转。

2 免疫学病理模块的设疑问难教学模式

在免疫学病理学习模块中,由于学生并没有临床医学实践的经历,对于一些免疫学相关疾病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这就需要教师善于设疑问难,以启迪学生运用前面学习的基本理论,认识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规律,进行临床思维及分析能力的培养。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医学教育界已积极推行“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教学模式,其主要内涵就是以问题为引导获得和整合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注重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强调实用性知识的学习、发挥学生主动性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促进作用。鉴于PBL教学模式与设疑问难教学模式其实是异曲同工,我们借鉴了PBL教学模式,根据国情和学校现状,通过免疫学病理教学实践探索了设疑问难教学模式。首先根据教学内容,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移植免疫和肿瘤免疫等,从临床收集相关病例及有关资料,将这些资料和思考题或讨论题同时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习教材和查找相关文献,结合所给的病例和讨论题,分小组进行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自己报告、讨论,教师主要发挥引导作用,创造性地运用提问技巧,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教学过程成为一种有利于学生产生探究心向和积极探究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在报告和讨论时显示出来的自信、勤奋和创造性潜质,令教师感慨良多,他们所收集的资料和报告的内容丰富,已超出教学要求,分析问题的思路清晰,表述比较准确,制作的多媒体幻灯的水平不亚于青年教师,可见他们所投入的时间、精力和热情,使教师感到自己付出的努力获得了有益的成果,更增强了做好设疑问难式教学的信心。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尤其是现代大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表现欲较强,对实施这种教学模式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特别是学生对实际病例很感兴趣,虽然未接触过临床,但通过认真的准备,对尚未学习的内容能自主查找答案,对病例中描述的问题不明白,会提出来一起讨论。以往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的状况被打破,代之以学生的“同台合演”,而且表现为教师引导之下的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这不仅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专业外语水平及表达能力等,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积极思维、探索未知的意识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学生们普遍欢迎这种真正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和施教水平。

3 免疫学实际应用模块的设疑问难教学模式

免疫学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在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因此,免疫学实际应用模块内容就容易使学生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给我们探索设疑问难教学模式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对于一些重要的平行概念,如主动免疫治疗与被动免疫治疗、凝集反应与沉淀反应、治疗性疫苗与预防性疫苗等,我们采用了“类比设疑问难法”。 通过比较两个概念,揭示其异同,使学生在比较中明确两个平行概念的个性特征,概括共同性质,并且探索其间的联系和规律。用这种方法设疑可以让学生通过横向或纵向比较,把问题引向广度和深度,开拓思路。对于免疫检测的不同方法、免疫治疗的不同策略和免疫预防的不同制剂等,我们运用了“串联设疑问难法”,结合临床实际设计出不同情况,以问题的方式交给学生。例如,“欲了解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可选择哪些免疫学检测方法?”又如,“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后,有哪些免疫治疗措施可供选择?”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教材内容和自行查阅文献资料,同时结合实验课做出方案,再回到课堂上进行讨论。

尽管免疫学在临床上已有广泛的应用,但仍存在着一些急待解决的问题,例如预防某些感染性疾病(AIDS、疟疾、乙肝等)的疫苗、肿瘤的治疗性疫苗的制备问题,以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中的异源性问题,发展诱导抗原特异性免疫耐受的治疗措施等等,这些免疫学实际应用中尚待解决的问题,属于目前免疫学研究领域的难题,并且涉及免疫学基础理论的前沿和相关学科的知识,因此我们采用“探究设疑问难法”,将这些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促使他们运用掌握的知识,积极思维,充分发掘潜能,提出创造性的设想,培养他们勇于“啃硬骨头”、探究科学难题、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起初我们担心学生对免疫学的了解还不深入,思考问题的层面可能不够高,对这些免疫学难题的讨论是否能开展起来。实践的结果打消了我们的这些顾虑,学生们能够接受教师的引导,建立起探究未知、知难而进的意识,并且通过网上查询、资料阅读、分析讨论甚至争论,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设想,尽管有些还显得不太成熟、不够合理,但我们注重的是过程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这对于将学生培养成为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医学人才非常必要。

教学过程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由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所构成。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师放在主体地位,而把学生放在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地位,这种压抑学生创造性的教学模式已受到挑战,探索适合于建立创新教育体系的新教学模式则是我国医学教育乃至各类层次、各种学科专业教育面临的大课题。我们在免疫学教学过程中探索了设疑问难教学模式,其主要的优越性在于加强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进取精神的启迪。同时我们也体会到,在七年制、八年制、生物技术本科等人数较少的班次容易实施,而在百人以上的大班教学时较难开展讨论,如若划分为几个小班,则任课教师的人力有限;在学习免疫学时学生尚未学习其它一些相关课程,例如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因此结合病例讨论时学生需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课外自习、阅读;此外,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必须在课前用较多的精力、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并且需具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扎实、宽广的专业知识。

参考文献

[1] 傅广华.免疫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认识与实践[J]. 检验医学教育,2002, 9 (4): 22~25.

[2] 赵峰. 试论高等医学院校的创新教育体系[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3, 4: 51~52.

[3] 王长青,季晓辉.融创新精神于实践教学注重医学生应用能力培养[J]. 中国高等教育,2005, (1): 51~52.

* 主要从事医学免疫学教学和免疫调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