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功能训练配合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


打开文本图片集

【中图分类号】R47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6)10-0-01

神经源性膀胱是一种排尿障碍疾病,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尿潴留、尿失禁等症状,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本文旨在探讨膀胱功能训练配合间歇导尿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效果,现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室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0例神经源性膀胱病员,分为对照组20例和治疗组20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8—55岁,年均(40.6±10.2)岁;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12例,脑卒中伴神经源性膀胱8例。治疗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4—52岁,平均(38.6±10.1)岁;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10例,脑卒中伴神经源性膀胱10例。两组患者以上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间歇导尿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膀胱功能训练。具体做法如下:

1.2.1 间歇导尿 ①制订饮水计划: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1500—2000ml,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具体为:早、中、晚各400ml,10时、16时、20时各200ml,晚8到次晨6时,不再饮水。②导尿时机:每4—6小时导尿一次,每日不超过6次;不影响睡眠,保持膀胱内尿液于400ml进行导尿减少尿路感染机会。若每次导尿在200—300ml,每天导尿4次(早、中、晚、睡前);若每次导尿量在100-200ml,每天导尿3次(早、中、晚);若每次导尿在100ml以内,连续三天即停止导尿,定期监测残余尿。

1.2.2膀胱功能训练:①叩击膀胱区,评估膀胱充盈程度,若过度充盈应先行间歇导尿,再行膀胱功能训练。②指导腹式呼吸15-20次。③洗手,戴手套。反射性排尿训练:拍击膀胱区15-20次,刺激膀胱收缩;用不同力度牵拉阴毛;刺激双大腿内侧及腹股沟,寻找扳机点。④协助病员侧卧,双腿自然屈曲。指导夹臀10-15次,每次夹5秒后放松。双手放于患者双臀,感受患者夹臀力量;若不能夹臀,嘱患者用意念进行,以训练盆底肌肉的力量。⑤更换手套,协助平卧,做直腿抬高,双下肢交替进行各10-15次,每抬高一次坚持5秒放下。⑥桥式运动10-15次,每次坚持5秒后放下,休息10秒后进行第二次。⑦放置便盆,模拟排便。

1.3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研究所得数据经专业软件包(SPSS)给予统计学分析,以(±S)表示计量资料,当数据对比显示P<0.05时,则提示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间歇性导尿辅以膀胱功能训练,两个月后,治疗组膀胱容量明显大于对照组,残余尿量明显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两组经两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通过膀胱管理方案的综合实施,以达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尽可能的功能独立,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让患者更好的融入家庭、社会是SCI患者神经源性膀胱治疗的最终目的[2]。

综上所述,膀胱功能训练配合间歇导尿可显著提高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效果[3],有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丽华, 杨绍霞, 柳尧花. 高压氧联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J].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13,20(2):125—127.

[2]周波 ,张威 ,李璇. 综合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应用[J]. 中国康复,2014,29(2):133-134.

[3]王亚平. 间歇导尿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在神经源性膀胱康复中的应用分析[J]. 医药前沿, 2015,5(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