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素华的西医救心记


打开文本图片集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2012世界卫生统计报告》显示,心血管病为21世纪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数据表明,我国心血管病患者大约有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的约300万人,远远排在肿瘤类疾病之前,并不断呈上升趋势。

秋冬是心脏病的高发季节。近期,本刊记者就秋冬养心等问题专访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二科主任、泰山学者、心律失常权威治疗专家闫素华,并通过她的求学、临床、科研经历,为大家阐述西医专家治疗心脏病的要点。

锦旗背面的“综合”理念

采访闫素华那日,千佛山医院的新大楼刚刚投入使用,办公电话还没接通,但从大厅到病房都是崭新的。正赶上有人送来一面锦旗,挂在医生办公室雪白的墙壁上特别鲜艳。

送锦旗的患者是78岁的赵秀英老太太,半躺在病床上,虽有病容却精神很好。据长子介绍,这日早上,老人吃了半碗米粉,半碗粥和三个水饺,站在一旁的闫素华微微惊讶,一边忍不住说“有点太多了”,一边又觉得“吃得下饭是好兆头”。

9月9日,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坐诊的闫素华第一次见到赵秀英,由轮椅推来,四肢浮肿,肝硬化腹水,并伴有轻微肝性昏迷。一系列检查结果显示,赵秀英老人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均有损伤,且有糖尿病史。

据了解,赵秀英支边支内几十年,工作强度很大,有段时间一直从事喷漆工,对身体损害很大。“工作时一股精神支撑着,退了休,毛病都钻出来了。”据家属介绍,过去五六年,患者几乎走遍济南各大医院,找了许多大夫,得出各种结论,但浮肿始终没有明显消除,且病情反复。

某日电视新闻上看到闫素华,赵秀英一家慕名而来,心里做好疑难杂症被拒收的准备。没想到闫素华很爽利的收医,说“能治”,看表情还挺胸有成竹。

果然,住院后的第三天,老人的浮肿几乎全部消退,“以前大家都觉得赵老太略胖,等浮肿褪去,才发现她明明很瘦”。

“医生在某种程度上是经验的积累,遇到病患,怎样处理、日后治疗方向、效果如何,都应该心中有数。更重要的,医学是综合学科,现在分科太细,大家都讲究对症,反而忽视了治疗的综合性。”接诊赵秀英,闫素华根据其病情制定了治疗专案:体内蛋白过低引起浮肿,因此先补充体内蛋白,再通过利尿药物排出腹水,继而强心保肝抗凝。眼见着老人浮肿消褪,家属愈加激动,闫素华却愈加淡定,因为这是意料中的事情。

16日,赵秀英起夜时不小心落床,随后陷入昏迷状态。闫素华被家属火烧火燎的催来加班,探看后,闫素华说:“病人肝衰,肝性昏迷算正常事情,不用担心。”

以前动辄被下“病危通知书”的家属显然第一次遇到这么爽快的医生。果然,两天后赵秀英苏醒过来,醒来后第一句话就是喊饿。不仅如此,老人的生命体征愈加平稳,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看到记者来采访,赵秀英先是客气的表示自己“耳朵沉,听不清”,随后积极表达对“闫大夫”的感谢。采访快结束时,她轻声招呼摄影记者:“能不能给我也拍张照”?

“西学东进”的心脏电生理

1977年,自德州一中毕业的闫素华被分配到德州印染厂工作。同年高考恢复,闫素华几乎没有犹豫就开始备考第二年的高考。

“自小住在医院附近,经常观摩邻居老中医的治疗过程。看到中风病人被扎几下就能走路,觉得特别神奇。”闫素华自童年就想当医生,因此所有高考志愿栏里都填写了医学院。最终,闫素华以高出分数线30分的优异成绩走进了山东医学院校门。

“当时医学院学习五年后才定专业,学生们什么都得学。”闫素华认为医学是理论和实践的组合,前者需要博闻强识,后者需要时间积累。闫素华记得彼时校园里的医学生特别刻苦,除了课堂,其他时间基本泡在图书馆和自习室。

电影《中国合伙人》里,黄晓明带着一盏蜡烛潜伏于深夜的北大图书馆,类似的事儿闫素华也做过。“自习室晚上十点熄灯,巡逻过后,好多同学又悄悄从窗户爬进去在学一会儿。”

八十年代的医学院自然不能跟如今比,所以闫素华特别重视临床实习。当时她被分配到省立医院做住院医,几乎24小时不离开医院。分配给自己的病人,三大常规化验都要亲自上阵,彼时,闫素华不知道什么叫做“眼高手低”。

大学毕业后,闫素华被分配到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工作。在心血管内科疾病领域,心律失常是最复杂最不易治疗的疾病,1992年,在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在国内刚刚起步时医院选派她去北京参加了卫生部举办的全国首届心脏电生理与射频消融高新技术学习班,师从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胡大一教授。在北京的这一年,她开始与心脏电生理结缘。

从北京回来,闫素华就和她的同事们在山东省率先开展了根治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手术。“我们引进了心脏电生理仪和射频消融仪,通过心脏电生理检查,找到引起心律失常的病灶,然后释放一点射频电流,使病灶凝固坏死就可以根治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不用开刀,手术时间短风险小,能从根本上解除患者的痛苦。她还多次举办培训班,帮扶30多家医院开展此技术,推动了射频消融术在全省的开展。

2003年,闫素华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皇家王子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从事临床及科研工作。进入悉尼大学皇家王子医院心脏电生理中心的第一天,主任MarK McGuire教授就问直接她想不想上手术台。

这是一次“考验”,如果手术出错、或者只是胆怯,闫素华很难得到手术机会。一向爽利的闫素华当场给出肯定答案。不仅如此,凭借10年来扎实的电生理基础理论和娴熟的导管操作技术,闫素华得到了MarK McGuire教授的认可。第二天,MarK McGuire教授就让她去主管部门进行了医师注册,然后就正式取得了临床治疗病人的资格了。

“澳洲医院电生理方面的病人很多,每天有5-7台手术,包括心脏电生理检查、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和起搏器安装术,病人的所有资料都在电脑里,研究的素材很多,每天手术结束后,我都主动留下来写手术报告,另一方面尽快提高英语写作水平,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基本可以术前和病人及家属谈话签署手术同意书、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手术,术后独立书写电生理报告,得到了导师和中心其他医生的好评和肯定。”

任何发言都要有自己的观点,都是对自己知识的一次重新梳理。为了给自己加压,闫素华主动向导师申请在每周的学术讨论会上发言,这让她的导师感到非常惊讶,因为之前从来没有一个中国医生会参与他们的讨论。

在电生理中心学习3个月以后,闫素华就获得了独立手术的机会,成为该中心历史上唯一一位允许独立手术且带薪工作的中国医生。在澳期间,她共参与心脏射频消融手术1000余例,独立手术300余例,两年间,她夯实了心脏电生理的基础理论知识,不仅进一步掌握了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房扑动、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的安装术、除颤起搏器的检测技术,还学习了世界上刚刚起步的房颤根治新技术,同时还进行了3项心律失常基础和临床课题的研究,为科研创新及临床新技术的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仲秋季节如何养心?

“秋季以后,进入心梗的高发季。”这几天,济南市温度一直在14—25℃之间变化,闫素华所在的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心内科接诊的心梗患者数量明显增加,其中不乏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

据闫素华介绍,气温降幅达10℃以上时,每百万人口每天心肌梗塞病死率从4.9上升到6.9。采访期间,有5例心梗病人被送到该科室救治。

据了解,近年来急性心梗发病呈明显年轻化趋势,在医院收治的心梗患者中,中青年已经占到4%以上,30岁左右的心梗病人也不少见。闫素华告诉记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基础性疾病均是引发突发心梗的诱因,而肥胖及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均为高危人群,另外长期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大量吸烟、酗酒也是引发年轻人早患冠心病。”

提及高危人群,闫素华特别指出更年期女性也需注意。“更年期后,女性雌激素缺乏,会造成代谢异常,包括脂质代谢、糖代谢等,会出现心血管系统病变。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血中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会增高,使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增高。”

她建议, 高危人群在这个季节要特别留意天气预报,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的时间,要坚持服药。室温应该不低于18℃,老年人和冠心病患者应再提高2-3℃为宜。

记者采访期间,有一位二十多的年轻女性患者前来就诊,闫素华向记者分析她的病例:“这位患者有遗传性线粒体糖尿病伴有难控制的高血压和心律失常,这种遗传性疾病只能用药物来控制症状,目前还没有根治的方法。这也就是说为什么有人要服药、有人只能控制,有人则可以痊愈。分科分类极其复杂。”

当然,除了技术,临床经验和医疗质量是从医师成为名医的重要一步。闫素华擅长看心电图,几乎通过心电图就能准确诊断心律失常的类型,“科学手段、医疗技术普遍世界同轨的前提下,人才是医学治疗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