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院校啦啦操体育选项课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医患关系依然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归根结底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有密切的联系,学校的人文素质教育面临很多困境。啦啦操体育选项课的加入迎合了医学院校“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立德树人”的理念,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艺术素养、创新精神,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意识。该课程体系的构建本着丰富医学院校体育课程,为啦啦操选项课提供理论借鉴,从而推动啦啦操运动的开展,促进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关键词:人文素养  啦啦操  体育选项课  校园文化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2(b)-0114-02

啦啦操运动发源于美国,是在美国文化的不断熏陶下逐渐进化和演变而成,是一项融合多种舞蹈元素的体育运动。2002年传入我国,最初作为篮球赛的表演节目被大众熟知,而后逐渐在高校校园内迅速发展,大学生成为啦啦操运动的主力军,在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中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有精湛医术、崇高医德、健康体魄、高雅情趣的医学人才逐渐成为时代的需要。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医学教育的基本要求指出医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涵盖七个领域:医学科学基础知识,临床技能,群体健康和卫生系统,职业价值、态度、行为和伦理,沟通技能,信息管理,批判思维和研究。全面提高医学生在文学、艺术修养等方面的人文素质修养,培养团结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优良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民族责任感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务院办公厅最新发布的《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中,提出充实和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啦啦操引入医学院校体育课程,探索构建符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的啦啦操体育选项课程教学体系并进行实践运用,为医学院校体育新课程建设做前期探索性研究。

1  啦啦操的定义

啦啦操英文名cheer leading,cheer意思是为……加油、为……喝彩。啦啦操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运动员身体动作的完美呈现及高难度的技能展示,充分体现青春阳光、健 康向上的活力,追求集体荣誉感,是一项集健身性、娱乐性、艺术性、竞技性及观赏性为一体的运动项目。

2  医学院校啦啦操体育选项课程教学体系构建的必要性

纵观我国医学院校教育,将专业知识教育放在首位,忽视了医学生身体健康、艺术修养等的教育,使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缺失。体育课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在提高学生体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医学院校虽然也在不断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思路,但在教育改革方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未能建立符合医学专业特点的新课程方案。现有的教材内容并未体现专业的特殊性,大多只注重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健身的实用性,结合职业特点所需要发展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医学知识不够,与医学院校相关的医疗运动项目更是罕见。未能很好的拓展体育的时间和空间,重视课内,忽视课外,学校支持的比赛项目只注重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参与,学生锻炼次数减少甚至停止。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后,不再开设体育课,学生不能及时的做出调整适应环境加强锻炼。长期下去,学生的体质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

2.1 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身体素质

医学院校开设啦啦操课程,丰富学校的体育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展了大众参与。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各种跳跃类动作锻炼身体的各项机能。一套完整的啦啦操,时间在2min~2min30s,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需要不断地完成各种难度动作、配合及舞蹈类动作,有效地促进学生耐力素质的提升。练习身体姿态、表现力时,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气质、塑造学生形体。除此之外,啦啦操动作技术的完美呈现还需具备相当的力量、柔韧性等身体素质。啦啦操成套动作的练习不仅局限于课内,课外也可以随时随地锻炼,长期坚持,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健康水平。

2.2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多项研究证实,体育锻炼能够缓解运动者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态、预防各类心理疾病。作为一项融合音乐艺术、舞蹈艺术为一体的运动项目,啦啦操运动可根据现实需求选择不同风格音乐进行伴奏,使人在视觉、听觉及心理层面感到轻松愉悦。

2.3 有助于培养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啦啦操是一项多人参与完成的项目,各种舞蹈、难度与技巧的配合需要队员间的团结合作完成。一套高质量的动作需要团队协作共同创新、创造,通过每位队员的定位,鼓励参与的学生树立信心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创新能力。

2.4 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艺术素养

比赛是一场视觉盛宴,通过现场观看或录像,可感受到强烈的艺术氛围。不同的比赛队伍,不同的风格,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变幻出不同的队形,运动员富有艺术和充满激情的表演。通过观看、欣赏、分析各比赛队伍,去粗取精,提高艺术素养。

2.5 有助于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啦啦操运动在校园中的开展,能够起到活跃校園体育文化氛围的作用。通过啦啦操运动员有节奏的口号及动感十足的表演,激发学生积极踊跃地投身到各项体育运动中去,运动员在赛场上尽情驰骋,烘托比赛氛围、渲染青春活力,展现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内涵,进而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体会文化氛围带来的愉悦感。同时,啦啦操课程的开设,丰富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体系,促进医学院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3  构建医学院校啦啦操体育选项课教学体系

3.1 教学目标的制定

国内著名学者廖哲勋教授对课程目标的定义:“课程目标是一定教育阶段的学校课程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在主动发展中最终达到国家期望的水准。”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结合医学院校专业特点及啦啦操课程的培养目标,将啦啦操课程教学目标分为:(1)运动参与目标。培养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啦啦操运动,能自觉地、有计划地锻炼身体,强健体魄,就具有一定的啦啦操文化欣赏能力,培养终生体育锻炼意识。(2)运动技能目标。通过学习啦啦操基本知识,掌握啦啦操的基本动作,基本手位。熟练掌握啦啦操规定套路,以及啦啦操基本技术与创编。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以及常见啦啦操运动损伤的处置方法。(3)身体健康目标。科学锻炼医学生各项身体机能,塑造身形姿态,提升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培养正确的理念,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体魄。(4)心理健康目标。通过啦啦操课程的学习与练习,学会控制与调节自己的情绪,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及愉悦感。(5)社会适应目标。从项群理论分类看,啦啦操属于表现难美类项目,集体荣誉感很强,通过队员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良好的体育道德意识及正确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3.2 教学内容的制定

医学院校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后进入临床,根据专业特点及现实需要,啦啦操体育选项课适合开设两个学期。教学内容系统框架分为两个部分: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1)理论部分的授课内容为:啦啦操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啦啦操运动的特点与分类;啦啦操的创编原则与方法;啦啦操的竞赛规则及裁判方法;啦啦操运动的欣赏。(2)实践部分:①基本技术。啦啦操基本手位、啦啦操基本步法。②成套动作。首都高校校园啦啦操规定动作。③自编啦啦操组合动作;国内外啦啦啦操赛事欣赏。

3.3 教学考核与评价方法

3.3.1 啦啦操考核形式

考试。分为分散考试和集中考试。分散考试为学生学完一半课程,根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分阶段随堂考核。集中考试是学生全面掌握技术技能后,按照考试要求,统一进行考试。

3.3.2 评价方法

(1)技术技能(40%)。

考试采用期末统一集中考试形式。内容:成套啦啦操规定套路,两人一组,根据完成情况综合技评。按照百分制打分:①90~100分,能熟练掌握动作套路。动作美观,有力度、幅度,乐感好,充分的表现力。允许有1~2个小动作的轻微失误。②80~89分,能熟练掌握健美套路。动作美观,但力度稍差,表现力稍差,允许有3~4动作失误。③70~79分,能熟练掌握健美操动作,动作美观性稍差,力度一般、表现力一般,小错误动作在4~5次小失误。④60~69分,能熟练掌握健美操套路。动作的美观性合理度较差、乐感较差、小动作失误在6个以内。⑤60分以下,不能独立掌握健美操动作。动作不协调、姿态不规范、动作与音乐不一致。

(2)身体素质(20%)。

身体素质包括中长跑和立定跳远。中长跑男生100m,女生800m;是用秒表测试。立定跳远通过皮尺测量。通过以上两项测试考查学生的耐久力、弹跳能力。

(3)选项课理论成绩(20%)。

学生每学期两次理论课,根据理论课所讲授内容随堂考试。

(4)平时成绩(20%)。

根据学生平时出勤情况、学习态度、上课表现,记录在成绩册。

每学期成绩=技术技能(40%)+身体素质(20%)+理论成绩(20%)+平时成绩(20%)。

总成绩=第一学期成绩(45%)+第二学期成绩(45%)+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15%)。

4  结语

在医学院校体育选项课中融入啦啦操元素,不仅适应了教育和医学发展的趋势,而且有效的提高了教育质量,迎合了医学生追求“立德树人”的理念。新元素的加入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展了健身的时间和空间,锻炼健康体魄,全面提高医学生的身体素质。啦啦操运动展现了年轻一代医学生昂扬向上、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培养了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好的推动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该体系的构建有助于对医学院校啦啦操体育选项课程有清晰的认识,为今后制定更优化的课程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郑继超.基于SWOT分析的大学啦啦操课程教学创新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4):104-108.

[2] 李裕瓊.啦啦操融入高校体育课的可行性[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0(5):133-134.

[3] 赵斯文.体育院校啦啦操专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6(35):161-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