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精神科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精神科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影响,以对该类型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良好的科学依据。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年间收治100例精神科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观察上述两组间采取不同护理方法后患者肥胖的发生情况。进一步对相关指标进行t检验统计学比较分析,如果P值小于0.05,则说明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靠。结果: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护理方法后,实验组患者平均BMI值为(23.3 ± 3.2),而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干预后平均BMI值为(28.2 ± 2.8),其结果说明实验组患者的总体肥胖人数少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t检验发现,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精神科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给予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关于措施,有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在使用精神科药物后肥胖副作用的产生,使得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值得廣泛的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护理干预;精神科药物;肥胖;BMI值;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8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在正常人群中的发病率达到了十万分之九左右。该疾病的病程很长,需要长时间的使用抗精神病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如奥氮平、氯氮平等。目前对于该类药物不断深入的进行了研究,大约一半的患者在使用此类药物后会有明显的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的出现。临床资料研究表明,肥胖不仅给女性患者的外观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也引起了许多疾病的发生,如糖尿病、高血压以及乳腺癌等,由此使得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明显降低,从而使疾病的复发率大大增加,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1]。本文以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年间收治100例精神科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精神科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的影响,现对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以我院在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年间收治100例精神科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国精神障碍的分类以及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确诊。所有患者均是第一次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进行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同时并对合并糖尿病,家族遗传性肥胖以及有严重影响的其他躯体疾病等进行了排除。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患者50例。,实验组患者年龄在24岁至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4.3 ± 5.2)岁,其中偏执型患者20例,紧张型患者12例,青春型患者8例,衰退型患者6例,未定型患者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在23岁至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2.1 ± 6.7)岁,其中偏执型患者18例,紧张型患者13例,青春型患者9例,衰退型患者7例,未定型患者3例。进一步比较发现,两组患者在年龄、疾病类型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方法,而实验组患者则接受个性化护理干预,其具体方法可以概括如下:

(1)健康教育。给患者发放健康知识相关材料和手册,内容包括精神分裂症的概念及其主要的表现,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同时让患者了解肥胖对于健康的危害。

(2)制定合理的健康饮食方案。为患者制定良好的健康饮食方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日三餐,同时要控制零食和高能量饮食的摄入。同时教育患者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高纤维的食物,促进胃肠道的蠕动功能。

(3)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尽量减少脂肪在体内的堆积。给患者安排定时定量的户外运动项目,并对其进行监督,有利于患者体内能量的消耗。同时管理患者卧床休息时间,对其睡眠时间进行严格控制。

(4)根据患者病情,给予患者服用对体重影响最小的药物。常用药物对体重影响由小到大顺序如下:利培酮、氯丙嗪、奥氮平、氯氮平。

(5)对患者的心理问题进性干预,同时教育患者以及家属对精神障碍症状的认识,提高患者的精神状态。

1.3 统计学方法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BMI值(体重/身高2,kg/m2)进行测定并计算[2](BMI值小于18.5,表示体重过低;18.5-24.9之间,表示体重正常;25-29.9之间,表示体重过高;大于30,表示肥胖;大于35,表示高度肥胖;大于40,表示病理肥胖),使用 SPSS 19.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肥胖相关指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如果P < 0.05,说明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与分析

在进行干预前,两组患者BMI指数平均值分别为(22.1 ± 2.2)和(21.9 ± 2.6),统计学比较分析发现,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对两组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后,实验组患者平均BMI指数平均值为(23.3 ± 3.2),而对照组患者经过常规干预后平均BMI指数平均值为(28.2 ± 2.8),说明实验组患者的总体肥胖人数少于对照组。进一步通过t检验发现,两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结果详见表1.

表1不同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NMI指数的影响结果比较

组别例数(例)干预前干预后实验组5022.1 ± 2.223.3 ± 3.2对照组5021.9 ± 2.628.2 ± 2.8P值>0.05< 0.05

3讨论

精神科药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可以产生很多副反应,其中肥胖是其中主要的一个[3]。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实行护理干预,可以减少肥胖的产生,有利于患者对药物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女性精神分裂症的患者,护理干预措施在临床上应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

参考文献

[1]郭田荣.抗精神病药物药源性肥胖的护理干预效果研究[J]. 中国民康医学,2012,4:2968-2969.

[2]李海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体重增加的干预措施效果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2011,10:105-107.

[3]赵成香.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护理干预后社会功能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11: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