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教学随笔

教学随笔 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这当然是件大好事。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丛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到,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这,是不是一定就是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的正确方式呢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窃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地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需要与时俱进,但绝不可抛弃尤其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以下基本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1、习惯好。即具有各种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习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习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习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这样一说,好象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悖。其实则不然。笔者认为,真正的”以人为本“,并不完全是课堂上的热热闹闹,一味的顺从和迁就学生,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我们要为孩子的未来着想。那,才是“以人为本”最本质的含义。

对于小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习惯首当其冲一、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习惯。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习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习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习惯;
六、好问的习惯;
七、在合作学习中积极参与的习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习惯。

培养习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习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必须经常主动习字。习惯是具有迁移性的。

2、热情高。即具有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习语言文字的激情。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需要学生的真情和激情的投入,这样才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落实。也就是说。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必须进入“角色”,我们常说的不动感情不读书;
拒绝伪读等等,其实就是讲的这个道理。这方面,需要引导,需要熏陶,需要结合习惯养成教育来培养。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让孩子同语言文字伤了感情。这一点并非危言耸听,这种可能随时都可能发生,如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反感;
机械重复的抄写;
教师对学困生的歧视等等,都可能导致这种后果。很好理解,试想,如果学生看了课表,某节课是语文,眉头都是皱的,语文课还怎么上笔者在长期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学生对语文的情,来自于趣,要让学生对语言文字有兴趣,对美好生活充满热爱和向往。一旦学生对语文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感情自然也就产生了。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求知欲有了,主动性强了,对老师的严格要求也能充分理解,并按老师的要求去做。教学效果自然好。最关键的一点,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爱,对语文学习的激情,都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有种提法,笔者很赞成用让大爱温暖课堂 3、会读书,即具有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一、学生要会朗读,要动情地读书;
二、学生要会默读,要能做到默读中注意力集中,不动指、不动唇、不回视,抓住主要内容等;
三、学生要学会快速读和略读、浏览。四、学生要学会在读中思考、质疑、解疑,学会在读中圈点、批画。

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在读书中学会说话,学会写,学会交际。即具有一定的表达,交际能力,要求达到不同标尺下的能说、能写和与人交际的的标准。

教学随笔 课堂语言运用表现 不时在深入课堂第一线,发现每当学生回答问题后,其总是望着老师,目不转睛当老师给予表扬时,学生脸上一定是灿烂的笑容,充满了自豪感,老师没有给予回答,学生的表情是麻木,一种失落感。结合课堂教学了解的情况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后的处理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不理不睬 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不置可否,既不判断正确也不判断错误,给学生留下了不知怎么办这种悬念,学生也不知所以然,一头云里雾里的感觉。在时下的课堂上不时出现,美其名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

二、表扬过于泛滥 一堂课,不管学生回答的是否正确,都非常肯定地说“好”,混淆了是非曲直,从整个课堂看来,有可能小手林立,看似气氛热烈,实则学生是为了得到“表扬”的心理在作祟。请看满堂泛滥的表扬,不仅达不到激励学生向上的热情,反而给学生造成不良的攀比心理。

三、看不惯学生 只要学生稍微有点不合老师的口味,轻则批评,重则惩罚,更有甚则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君不见课堂上学生费力的朗读,得到的就是“读得这么差,重读一遍、两遍”,学生带着伤心的泪水,耷拉着脑袋,带着似哭非哭、似笑非笑的表情战战兢兢地、疙疙瘩瘩的读完了,谈不上通顺,更谈不上理解,又何谈得上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呢数学课上,只错了一个标点时,罚超10遍,大骂一通。学生苦,教师累,学生的学习还有何兴趣可谈。

四、激励的表扬 “孩子,你太富有想象力了”、孩子、你朗读得太感人了“、孩子,你的心思太细腻了”、“你是一个用心的孩子”、你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你是一个善于提问的孩子”等等用不同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挖掘出学生回答问题中的闪光点,而且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这就是教学的结合点、兴奋点,学生注意力会更加集中,学习的兴趣就会更加浓厚,其主动性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给学生一点鼓励,会带给课堂一片精彩。

教学随笔 爱是一种艺术 多少年来,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这就是到底什么是对孩子真正的爱。自从今年暑期开学接了一个新班后,这个问题愈加强烈了。促使我从做家长和教师这个双重角色对孩子的爱进行认真反思。以便更有利地和家长一起担负起教育孩子的责任。魏书生说“光强调教师要爱学生是不全面的,还应该具体研究怎样去爱。想爱还要会爱。如果不会爱,原来想爱,后来也会变得不爱 。”是啊,魏书生老师说的真好。我想用爱是一种艺术来涵概我反思的结果。这种艺术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无处不在,大到一件事的处理,小到一句话一个细节,在我们的举手投足之间。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我不成熟的把这种爱的艺术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 爱是一种魅力 做为新世纪的父母和教师,我们给予孩子的爱不再是丰厚的物质生活,而应该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食粮。“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望生成器”这是家长和教师共同的期待。可是我们从自身反省过吗作为家长也好,老师也好,我们自身的魅力值有多高呢这个魅力值带给孩子的效应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有一句话说的不错,从孩子身上能够看到家长的影子,从学生身上能够看到教师的影子,可见在一定程度上孩子就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从孩子的穿着打扮上,我们非常容易找到家长的影子,比如一些女孩的打扮和装饰,小男孩的名牌和运动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不能播下攀比穿着打扮的种子。我们应该给孩子以正确的导向,用我们自身的魅力去感染孩子,影响教育孩子。作为家长和教师都应该注重自己的形象魅力。风度仪表是一个人的气质性格,文化素养,审美观念的外部表现,是美好心灵的表露。

二、爱是一种关注 教师和家长要做孩子生活中的细心人,时刻关注孩子,发现问题及时与孩子沟通,进行疏导,使孩子沿着正确的轨道活泼健康成长。而有些家长正是对孩子成长过程关注不够,对其生活中的不良行为采取漠视的态度,才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有这样一个学生,据说他是上三年级的时候转到我们现在这个班上来的。该生学习习惯,思想品德等都很不好。我在努力寻找使这个孩子彻底转化的突破口。做为教师更要做一个有心人,常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做学生平等对话的好朋友,要关注学生的异常情绪反映,关注学生的行为变化,尽最大可能为学生打开心灵之锁,把问题的苗头解决在萌芽状态,把工作做实做细,让学生心悦诚服。

三、爱是一种责任 做为小学教师,经常解决孩子之间鸡毛蒜皮之事。张三先打了李四一下,李四还手打了张三一巴掌。王五碰了赵六,赵六不服。等等,于是孩子之间闹起摩擦,有时觉得受了委屈哭哭啼啼,事情闹到老师这里。老师听到的首先是打架的同学各自充足的理由,听起来好像每个人都有理。每当这时我都在想,为什么在缺点错误面前我们的学生都在推卸责任,努力澄清自己呢在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中太缺乏责任意识了,要教育我们的孩子有这种责任意识,首先要从我们的理念中树立起这种责任意识。有了这种理念,才能指导我们的言行。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在头脑中树立起责任意识,敢于担当责任,做一个正直诚实敢担当的人。让孩子明白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在错误面前猥琐懦弱,推卸责任。要敢作敢当,勇于改过,有责任感的人才是值得信赖的人。做为家长和教师再也不能给孩子一份糊涂的爱了,在对孩子施爱的过程中要多讲究一些方法,用爱的艺术给孩子一份真真正正的爱。

教学案例 母鸡教学案例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
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
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
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②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③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华。

(2)对词语的理解。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警戒戒备。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表现了这位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也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鸡雏幼小的鸡。

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
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2、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进行讨论母鸡与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所写,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酌情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引导工作。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
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3、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sh)的,欺侮(wǔ),可恶(w),差(ch)不多。

4、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如,推荐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屠格涅夫的麻雀,课文内外中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或是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长城教学案例 唐淌小学 谈锐 【教学设计理念】 长城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认识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从而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如何让语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有机结合,是值得探索,下面是我做的一点尝试。

【教学流程】 一、交流信息,资料共享 师同学们,在我国有一项古代防御工程,它自公元七八世纪开始修筑,延续不断地持续了2000多年。被称为“上下两千多年,纵横十万余里。”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 学生齐答长城。

师我们都知道我国有世界闻名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的雄伟坚固给我们每一个到过长城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们深深地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由于各种原因我想你们肯定没有去过长城,今天让我们通过长城这篇课文的学习,来游览一下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吧 〖反思〗 教师借用资料激情导入,让学生对长城有一定认识,在此基础上研讨课文,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充当导游,感知课文 1、让学生结合课文插图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在不明白处做上记号。

2、小组交流读后的感受。

3、师看来大家的感触和老师一样,这篇长城真是景奇文美呀,谁愿意充当小导游,把长城介绍给大家 生试着解说,教师提醒字词读音并帮助梳理解说词的结构。

4、请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初步读出语言的灵魂感,然后在全班自由展读,互评提高。

〖反思〗 根据课文内容生成解说词,这样在轻松的氛围中把握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同时又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及组织材料的能力。

三、观察远景,感受雄壮 1、出示放大的长城彩图,播放配乐朗读,让学生试着用一句话来描述。

(学生在描绘长城的雄伟时,教师提示学生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句子表达更形象。) 2、师同学们的描述各有特色,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的。齐读文中作者描述长城的语句。

生齐读第一段。

师你们能在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概括长城从远处看的模样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蜿蜒盘旋 像一条长龙 3、范读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蜿蜒盘旋”通常被用来描写蛇的模样,作者在这里却说长城像条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从龙字中体会出作者对长城的敬重之情。) 〖反思〗 对照插图读文,让学生对长城的外貌有一个整体印象,并通过抓住“蜿蜒盘旋”,“像一条长龙”等词语初步从读中悟情。同时也初步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只要教师放权学生,并给予适当指导,学生完全有这个能力的。

四、近看长城,分析结构 1、师出示课件,作者又来到长城的脚下,对长城进行了一番近距离的考察。我们接着看课文,看看作者介绍了长城的哪些建筑 生读书后回答。

教师板书 长城的高大坚固 城墙顶 外侧的垛子 城台 2、师从两幅图观察到的不同景物,说说作者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两幅图各表现事物什么不同的特点 生交流回答第一幅图观察点在远处,即在长城外;
第二幅图观察点在长城上。第一幅着重表现长城的“长”;
第二幅图着重表现长城的“高大坚固”。(让学生明确这句话说明了作者观察角度的变化,由远景推倒进景,由第一段自然过度到第二自然段。) 师该段的第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通过上面的交流很自然回答到过度作用。) 〖反思〗 这部分教师引导学生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抓住细节认识事物的特点。同时学习作者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述所观察到的具体内容的方法。这样不但训练了学生观察能力,而且将语文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

五、走上长城,体验伟大 1、学生齐读这一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思考 ⑴ 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为什么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

提示 要重点体会“站在”、“踏着”“扶着”、“想起”这四个动词的作用,明白这是作者触景生情而自然展开的联想。

⑵ 师为什么说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让学生抓住“血汗和智慧”“凝结”重点词语来展开想象。) 生因为 ① 条石多,多到“数不清”。

② 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

③ 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

④ 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⑶ 学生读第4段 说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生小组合作讨论因为 ① 长城是那样气势雄伟。

② 长城是那样高大坚固。

③ 长城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力量。所以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2、齐读课文第3、4段。

3、品味长城,升华情感 师长城是我们的骄傲,现在我们共同唱起国歌来结束本文吧 〖反思〗 小组合作、探究,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教师再用语言激情去感染,带动学生,学生在文本中感悟激情。最后让学生齐唱国歌,这样学生在歌声中很自然的就感受到长城的伟大,同时也激发了对祖国壮丽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