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产出核算面面观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hju/shju201304/shju20130425-1-l.jpg
  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普查……你也许早已对这些由政府部门定期开展的大型调查工作耳熟能详。但若提到五年一次的投入产出调查,恐怕很少有人能“知其然”了。今年3月5日,北京市第六次投入产出调查企业培训正式拉开序幕,标志着此次调查进入报表填报阶段。那么什么是投入产出方法?投入产出调查与常规统计调查相比有哪些特点?投入产出调查的成果是什么?笔者将带您走近这项十分重要的调查工作,并希望由此揭开投入产出核算的神秘面纱。
  投入产出方法作为一种现代的科学管理方法,自20世纪30年代提出后,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应用,并不断发展,日臻完善。联合国于1968年正式把投入产出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内容。
  什么是投入产出方法?
  广义的投入产出是指投入产出核算工作,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投入产出核算不仅核算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即增加值、总投入、总产出、中间投入和中间使用情况,还核算各总量指标的分部门形成和使用结构,重点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投入产出核算由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和开展投入产出分析三个阶段组成。投入产出调查是投入产出各项工作的源头和基础,为编制投入产出表提供基础数据。编制棋盘式的投入产出表是投入产出核算的主要内容和成果。投入产出表能够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投入来源和产出使用去向,揭示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关系,并对宏观和微观经济进行投入产出分析。宏观投入产出分析能够为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有效进行国民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微观投入产出分析为企业加强内部成本控制、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经济效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何为“投入”,何为“产出”?
  “投入”,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动力、各种服务,以及劳动力、上缴的利润和税金等,即中间投入和增加值。“产出”,指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的货物或服务的分配使用去向,即用于生产环节的中间使用,以及用于消费、资本形成和出口的最终使用。
  以仪器仪表的生产为例,企业为了生产某种仪器仪表,需要投入钢材、有色金属、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绝缘材料等原材料,以及电力、水等燃料和动力。仪器仪表生产出来后,又可能会作为原材料被用于生产其他产品,如用于汽车、大型装备的制造等。简单来说,假设国民经济中有A~Z个部门,各部门之间这种相互提供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过程,可以理解为“A部门的投入来自A~Z部门的产出”,“A部门的产出又可成为A~Z部门的投入”。投入产出调查就是为了掌握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这种相互提供原材料等中间产品的过程。
  投入产出调查与常规统计调查有何不同?
  投入产出调查是一项经国务院批准的长期的周期性工作。我国从1987年开始第一次全国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每五年一次,“逢二逢七”年份进行。今年将进行第六次投入产出调查和编表工作。投入产出调查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不同于常规统计调查。
  调查周期和调查方式不同。投入产出调查周期较长,一般每五年调查一次;常规统计调查频率较高,一般为年度、季度或月度。常规统计调查一般采用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的方式,而投入产出调查采用的是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具体来说,对国民经济各行业中的大型或重点企业(如工业企业、建筑业企业和服务业企业)的成本费用构成、收入支出构成情况进行重点调查,同时针对一些重要的费用指标(如运输费、修理费、差旅费、办公费、研究与开发费等)的构成情况,选取部分调查单位进行典型调查。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不同。常规统计调查调查的一般是某个企业的生产和经营的总量指标,即得到的是整个企业的资料,可称之为按“企业部门”统计;而投入产出调查调查的是企业生产的每种产品或服务对应的成本费用构成情况,即得到的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的资料,可称之为按“产品部门”统计。投入产出调查相对更为复杂,调查的内容涉及每一个行业、每一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总量及详细结构,调查资料取自企业的统计、财会、研发、产销等各个方面,调查内容细化的程度是很多其他常规统计调查难以做到的。因此投入产出调查对象的选择要求更高,不仅要在本行业具有代表性,企业的管理水平、财会统计基础工作、统计会计人员的素质都要能够满足填报要求。
  调查成果不同。投入产出调查后,还要利用调查资料编制投入产出表,根据投入产出表才能进行相关的宏观和微观经济分析,这也是投入产出调查不同于常规统计调查的重要成果。常规统计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分组较粗,无法获得编制投入产出表所需要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费用构成、收入支出构成的详细资料,所以必须进行专门的投入产出调查来获得编制投入产出表所需的企业资料。
  什么是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它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的研究基础上首先提出并研究和编制的。由于在投入产出方面的卓越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获得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截至目前,世界上已有一百多个国家编制了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是以矩阵形式,从生产、交换、分配、使用等方面全面地反映了社会再生产过程,全面描述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产业关联数量关系,既有总量又有结构。投入产出表的左上部分为第Ⅰ象限,描述的是国民经济各产品部门相互提供中间产品的过程;右上部分为第Ⅱ象限,描述的是各产品部门生产的产品用于最终消费和使用的情况;左下部分为第Ⅲ象限,描述的是各产品部门的增加值及其构成情况。
  投入产出表的行方向,即为产出方向,反映货物和服务的分配和使用去向。表中每个“产品部门”对应的每一行表示“产出”,描述的是该部门生产的产品或服务被其他部门作为中间产品使用的情况,以及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出口的情况。
  投入产出表的列方向,即为投入方向,反映货物和服务生产过程中的消耗投入情况。表中每个“产品部门”对应的每一列表示“投入”,即该部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消耗的其他部门生产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以及投入的劳动力、资本等各种要素的情况。
  投入产出表有何分析功能?
  投入产出表有其特有的分析功能。第一,利用投入产出系数进行经济结构分析。通过投入产出表可以计算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产出乘数、投资乘数和居民收入乘数。这些系数可以用来进行经济结构分析、投资消费结构分析以及产业关联分析,反映各产业部门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或制约作用,为制定产业政策提供依据。第二,建立投入产出模型,进行政策模拟及经济预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和其他计量方法相结合构建宏观经济模型,可以进行国民经济中长期预测及相关政策模拟,如价格政策模拟、税收政策模拟等。第三,扩展投入产出表,与资源环境核算有机结合。通过将资源、环境实物量数据纳入投入产出表,构建基于投入产出思想的资源环境核算框架,计算出一系列的资源环境消耗和占用数据,研究和考察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各行业对资源的消耗和循环利用情况,为地方政府制定资源环境政策提供参考。
  相信释疑上述几个问题后,你对投入产出核算不会再感到陌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我们期待正在“火热”开展中的投入产出调查工作能够取得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