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读书方法论初探

牛冠恒

(中国社会科学院 当代中国研究所,北京 100009)

领导干部在治国理政中担负着重要的职责,读书①由于行文和引文的需要,文中还会出现与读书相关的另一个词:学习。广义的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和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本文所用的学习指的是阅读书籍,与读书基本同义。学习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私事,还是事关治国理政的公事,读书学习可以提高领导干部治国理政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党有重视读书学习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也特别重视读书学习,他在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曾多次围绕读书学习发表重要讲话。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领导干部的读书学习上升到治国理政的高度,号召“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1]。

陈云是党内爱好读书的典范,是真正自觉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方式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刻苦好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精神财富。2015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陈云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讲话时,号召全党要学习陈云刻苦读书学习的精神,“我们纪念陈云同志,就要学习他刻苦学习的精神”[2]。

陈云极为喜爱读书,也非常善于读书。陈云的读书生涯很长,从他三岁开始“听书”——听评弹算起,一直到他去世。在近九十年的读书实践中,陈云通过努力读书学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读书方法论,反过来,他又以这种读书方法论来指导自己的读书实践。陈云的读书方法论可以归结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学无止境——活到老,读到老;
二是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学用结合;
三是立足实践——不唯书,只唯实。

读书学习是终身有益的事情,生命不止,学习不止,陈云做到了活到老,读到老。1977年 8月 14日,陈云在参加上海代表团讨论党的十一大政治报告时发言指出:“我犯过几次路线错误,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3]陈云用他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学无止境”这四个字。活到老、读到老既是陈云一生读书的写照,也是他读书的一个重要方法论。

陈云因为把读书看得很重要,才会坚持一生都在读书。早期陈云读书,更多的是出于一种爱好兴趣,因此他那时只是漫无目的地泛读一些图书,如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期间,经常浏览一些报纸、杂志和小说等。参加革命尤其是 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陈云读书经历了从自发到自觉的转变,他更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与革命工作相关的书籍去读。在延安时期,陈云对读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他在写于1939年12月的《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中,把读书与工作紧密联系起来:“一天到晚工作而不读书,不把工作和学习联系起来,工作的意义就不完整,工作也不能得到不断改进。因为学习是做好工作的一个条件,而且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4]187-188

通过革命工作实践,陈云深知读书对于革命工作之重要。在他看来,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不仅要努力工作,还要认真读书,读书是做好工作的一个必要条件。因为中国共产党人承担着实现中华民族解放和复兴乃至解放全人类的重要使命,这一重要使命的完成,必须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即列宁在《怎么办?》中所讲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中国革命实践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而正确的理论则需要通过学习尤其是读书方能获得。陈云很早便参加革命工作,历经大革命的失败和红军长征,知道错误理论给中国革命事业带来的巨大危害,因此他对正确理论的需求比一般人更为急迫。

但一开始,陈云并没有认识到错误的产生是由于思想方法出了问题,后来在毛泽东同志的指点下才知道是思想方法出了问题。如何才能解决思想方法不对头的问题呢?在毛泽东的具体指点下,通过读书,尤其是读哲学和理论书籍,陈云系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于指导他的革命工作,从而使他从延安时期开始,便很少再犯错误。因此,陈云从实践中切身认识到了读书的重要性,再加上他本身就对读书有极大的兴趣,故此,他便把读书当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直坚持读到生命的最后。

陈云不光自己重视读书学习,还告诉他人读书学习的重要性,号召身边人要多读书学习。1952年 11月初,陈云主持召开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经委员会所属各部门负责人会议,讨论学习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陈云在会上“要求大家把这一学习当作基本建设来看待,并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说明学习的重要性”[5]。

读书很重要,但能坚持活到老,读到老,却很不容易,如何做到?在陈云看来,除了要尽量挤时间读书外,更重要的还是要有科学的读书方法。

第一,要制定一个科学的读书计划。善于读书的人,都有科学的读书计划,否则,读书便很难持久坚持。“要订出一个切实的读书计划,照着去办,坚持不懈”[4]189。抗战期间,陈云在毛泽东同志的指点下,有计划地读了马列著作。在江西蹲点期间,又有计划地读了马列主义的经典著作。

第二,要精读慢读,老老实实读。读书的乐趣来源于读懂之后的愉悦,尤其是阅读理论书籍,一旦从读书中体会到读懂之后的乐趣,便会真心喜欢上读书,从而长时间坚持读下去。陈云强调读懂就需要一个老实的态度,而不能不懂装懂。“像我们这样没有什么底子,各种知识都很缺乏的人,要老老实实做小学生。要将现有的主要教科书一本一本地读,既不是弛怠,也不用着急,一步一步来。可以每个星期读三四十页,每字每句都要读懂,不懂的就要认真请教”[4]188-189。

第三,要自我读书与集体读书相结合。读书是一项自我性很强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完全靠自己的努力,但要把书认真读好,并且长久坚持,离不开必要的集体研讨。集体读书,既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还可以相互监督,共同坚持。

1938年 11月,陈云在中央组织部内部组织了一个领导干部学习小组,他同李富春分别担任正副组长。在陈云的带领下,学习小组的成员每天上午九点以前都要自学,每周还会再集中讨论一次,经过短短一年的时间,陈云便体会到了集体读书的益处,故他在写于 1939年 12月的《学习是共产党员的责任》一文中,给予提倡道:“读书最好有个小组,几个人在一起讨论一下,可以互相启发,程度低的还可以得到程度高的同志的帮助。”[4]1891973年,陈云计划用两年时间再精读马、恩、列、斯、毛的若干著作时,便邀请他的家人跟着他一起读,方法便是自读和集体读相结合。

读书要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学用结合,这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必然要求。正如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所论述的那样:“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6]读书是获得认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马克思主义者来说,读书的目的不仅在于学到知识,还能修身养性、陶冶情操,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读书掌握理论并用来指导实践,这就要求人们读书要能够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学用结合。

在陈云看来,要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学用结合,首先要对所读书籍有一定的要求。从书籍的选择上来看,除了早年读的是以知识性为主的书籍外,从参加革命尤其是加入中国共产党后,陈云更多选择与革命工作相关的理论性书籍去读,这与他所从事的革命工作密不可分。在书籍选择上,陈云自觉地去读那些对革命工作有用的书籍,基本不读闲杂无用之书,这也是他为什么虽然只是高小毕业,在党内的理论水平却极高。陈云早年喜欢听评弹,他也是从听评弹开始读书,后来因工作需要,很少再听书。新中国成立后,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他才开始重新听一些评弹,主要在工作之余,用来修身养性、陶冶情操。阅读甚至是反复阅读理论书籍成为陈云读书实践的一大特色。

要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其次还必须把所读之书真正读懂。只有真正把书读懂,达到了一种自动化的状态,才会在必要时把书中的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否则便是纸上谈兵。怎么才能算读懂?陈云认为:“读懂就是消化。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再拿这种一般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4]189

陈云读书,非常注重做到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边读边写,利用写作进行革命宣传。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好的读书人也应当是优秀的宣传家,陈云很早便开始重视通过写文章进行宣传。

早在1925年11月,陈云任职的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就创办了地下刊物《职工》,年仅20岁的陈云在上面发表了《职工在现社会的地位》《自治与民众》等多篇文章,这些文章和他这一时期的读书有很大关联。这一时期,陈云正担任商务印书馆发行所职工会委员长,从事工人运动。通过潜心阅读马恩的《共产党宣言》与列宁的《国家与革命》等经典著作,不管是他的思想觉悟,还是理论水平,较之以前,都有很大提高,故而他能写出这些文章。陈云也利用这些文章向人们宣传了工人运动的重要性。

1935年,在长征路上,为宣传红军长征,陈云以一名被俘国民党军医的口气写成《随军西行见闻录》一书,比较客观真实地宣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央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于 1936年在法国《全民月刊》上发表,并在莫斯科出版了单行本,在国内外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既是陈云的读书风格,也指导着他的写作。陈云一生都很重视读书写作,也写了大量文章,不管是读《陈云文选》《陈云文集》,还是读《陈云同志关于评弹的谈话和通信》,我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他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学用结合的风格。

当然,融会贯通——活学活用、学用结合最重要的体现,便是陈云通过读书系统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用于指导实践,使他成为党内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很少犯大错误的高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在财经方面,从延安时期,陈云便开始从事边区的财经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又担任政务院副总理兼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主管全国的财经工作,成为党内少有的财经方面的专家。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者在做一切事的时候,都要从实践出发,立足实践。陈云向来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立足实践——不唯书,只唯实既是他从读书和实践中体悟出来的,也用于指导他的一切实践,包括读书。宋平后来曾写纪念文章回忆说:“陈云同志从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教训中,提出领导与指导工作应该采取‘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交换,比较,反复’的辩证的科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几句话,他说了一辈子,做了一辈子。”[7]

不唯书与唯书相对,唯书即本本主义,就是不管青红皂白,甚至不顾后果地去按书本上所写的办事。本本主义早期曾经给中国革命带来极大危害,甚至差点葬送了中国革命,陈云对此有深刻的体会。他也一直在反思为什么有些人包括他自己,读了那么多马列的著作,还是会犯错误。在延安的时候,他通过读毛泽东著作,找到了答案。原来是教条主义者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践,脱离了实事求是。“当我全部读了毛主席起草的文件、电报之后,感到里面贯穿着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就是实事求是。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当时我的体会就是十五个字: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8]371。

实事求是要求立足实践,立足实践必然要求不唯书;
不唯书,那就只能立足实践,从实践出发。可以说,唯实是不唯书后的必然选择。不唯书即不把书本上教条当作万古不变的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入进行调查研究,正确认识实践与认识也就是读书之间的关系,做到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真正的理论,只有在实际工作中才能逐渐深刻地领会,因为理论是实际的反映,归根到底是来自实际,而不是来自书本”[4]252。

应当指出的是,很多人把不唯书、只唯实误解为不用读书或者不重视读书,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不符合陈云的本意。不唯书、只唯实绝不是要人们不读书或者不重视读书,陈云在晚年曾专门为此强调:“不唯书,也不是说文件、书都不要读。只唯实,就是只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研究处理问题,这是最靠得住的。”[8]371不唯书、只唯实是要让人们明白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而是用于指导实践。陈云很重视读书要立足实践,联系实际,重视读书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而不是一味地只去读书,“学习理论一定要联系实际。老干部要认真总结自己的经验,把它提到理论的高度,来指导以后的工作”[4]189。

纵观陈云的一生,我们可以说他是一名真正的实干家,而不是理论家。在理论创建方面,他明显比不上毛泽东、刘少奇等同志,但陈云在理论创建方面也有一定的成就。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是陈云重要的理论创建,也是他一生比较得意的哲学观点和思想方法,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1990年 1月 24日上午,陈云在杭州会见前来住所拜年的浙江省党政军领导干部李泽民、铁瑛、李丰平等人,将事先题写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与“交换、比较、反复”条幅赠给李泽民同志,并对这十五个字做了详细解释,可算是对他一生读书工作生活的一个最好总结。

猜你喜欢 融会贯通陈云书籍 凝心聚力 融会贯通 北京联通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工会博览(2022年34期)2023-01-13鲁迅与“书籍代购”公民与法治(2022年10期)2022-10-12Chinese books find an audience overseas中国书籍享誉海外疯狂英语·读写版(2022年6期)2022-06-08化繁为简 融会贯通——例谈概率知识综合问题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数学)(2022年3期)2022-04-26左顾右盼 瞻前顾后 融会贯通——基于数学结构化的深度学习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年3期)2020-05-28My plan for new term孩子·小学版(2019年4期)2019-09-10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湘潮(上半月)(2019年12期)2019-05-22曹文轩主编的书籍当代作家(2018年11期)2018-11-27书籍新产经(2018年6期)2018-07-04陈云贵:你是泥土你是光海峡姐妹(2016年2期)2016-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