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中国的改革开放至今已30余年,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我国名义GDP为58786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成为经济体量仅次于美国的贸易大国,但贸易大国并不等于是贸易强国。对外贸易依然面临诸多严峻挑战,本文回顾了我国建国以来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并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对对外贸易的未来做出展望。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机遇;挑战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

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大体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第二阶段是从改革开放至今。

第一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人民当家作主,推翻了压在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①,同时打破了旧中国时期帝国主义官僚买办资本主义对中国对外贸易的控制,也打破了美国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的主要地位。面对西方列强的经济封锁,新中国政府一方面经济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另一方面冲破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积极与苏联、东欧和其他友好国家开展贸易和经济合作。

20世纪50年代,中国还逐步发展与亚非国家的国际贸易,同时努力发展与港澳地区的贸易,积极开拓西方国家的民间及政府贸易,不但增加了与这些国家的经济交往,而且增进了国家间的相互了解及友谊。到1965年,中国已经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我国对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占全国贸易额的从1957年的18%上升至53%。

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中国的经济、生活、教育等发展。受“文化大革命”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自1967年起连续3年出现停滞和下降。直到70年代初中日、中美建交,国民经济才有所恢复,对外贸易开始转好。

第二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对外贸易进入新的实践探索阶段。伴随着外贸管理体制的改革和更灵活的贸易形势,对外贸易迅速发展。通过引进外资、技术设备及先进的管理经验,中国商品打入世界市场。

为深化改革开放,从1980年至1992年中国先后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陆续开放了大连、天津、秦皇岛、烟台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以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放了满洲里、丹东、绥芬河、珲春四个北部口岸以及重庆、岳阳、武汉、九江、芜湖5个沿江城市及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石家庄、太原、合肥等15个内陆省会城市。

自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得到了更快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贸易伙伴已达两百多个,中国进入全面开放阶段。第一,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2002年,中国出口首次突破3000亿美元,在世界贸易大国中排名第五位。第二,由于关税下调,我国进口持续增加,加工贸易蓬勃发展,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提升经济结构,提高了我国国际竞争力。第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第四,出口市场和地区多元化发展。第四,由于近几年西部大开发,使得中西部地区吸引外资规模有了很大的发展,出口产品结构改善。2010年我国名义GDP为58786亿美元,排名全球第三,中国正式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经济体量仅次于美国的贸易大国。

二、我国对外贸易面临严峻挑战

1. 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

席卷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虽迄今已6年有余,但它的影响仍然存在。美国虽然自2008年至2014年推出了五轮的QE(量化宽松)政策,美国经济仍然没有能够完全走出经济危机的阴霾;日本经济在此次经济危机中雪上加霜,尽管首相安倍晋三推出了刺激经济的“安倍经济学”,日本经济仍然步履蹒跚;受次贷危机的影响,欧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局面,2009年12月,随着全球三大评级公司下调希腊主权评级,希腊债务危机愈演愈烈,并成为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索,随后葡萄牙、西班牙也陷入了债务危机,虽然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了对希腊的资金援助计划,世界各主要经济体对欧洲市场注入资金,但是仍然无法彻底解决欧盟的债务危机。这场金融危机造成西方国家居民收入下降,就业情况持续恶化,造成中国出口企业订单减少,出口价格及出口量下降。

2. 国际局势动荡

二战后以来,世界政治环境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然而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尤其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愈演愈烈。伊朗核问题能否解决,多年来一直是国际安全领域的热点和难点。2011年初,利比亚发生了武装冲突,冲突共持续了8个月之久。2014年爆发的乌克兰危机能否得到实质性化解,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乌克兰危机不仅摧残了乌克兰国家版图、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也加剧了俄罗斯和美欧的紧张关系。2013年4月,叙利亚境内成立了“伊拉克伊斯兰国”的恐怖组织,该组织通过占领炼油厂等设施,并制造一系列恐怖事件,成为危害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新恐怖势力。地区冲突严重影响了该国家和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稳定,中国与该地区贸易往来受到很大影响。

3. 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慢行道,许多国家开始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许多发达国家除了采用提高关税,设置配额,进口许可等传统贸易保护手段外,还采取反倾销,设置技术壁垒,以及绿色贸易壁垒等新贸易保护手段,维持国际竞争中的优势。例如,2005年底,波兰冷冻业联盟向欧委会提交申请,称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草莓存在倾销,造成实质损害,要求对中国产品提起反倾销调查。2006年10月17日,欧委会做出冷冻草莓反倾销的初裁,决定对中国冷冻草莓生产企业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然而欧洲进口商和下游产业对此反应强烈,若反倾销措施一旦实施,就会引起冷冻草莓价格上涨34.2%,下游成本上涨6%,导致相当一部分下游生产商不得不退出市场。 因此,欧委会于2007年4月17日最终裁定对进口自中国的冷冻草莓采取最低限价的反倾销措施。可见,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不利于实施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经济的恢复,也不利于全球经济健康地发展。

三、 我国对外贸易虽然面临严峻挑战,同时也存在良好的机遇

1.对外贸易环境不断优化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和10月分别提出建设“一带一路”,即“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建设“一带一路”有利于我国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对外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受地理区位、要素禀赋、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开放呈现东快西慢、海强陆弱格局。“一带一路”将构筑新一轮的对外开放,在提升向东开放水平的同时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助推内陆沿边地区由对外开放的边缘推向前沿。2014年,中韩、中澳自贸区协定结束实质性谈判达成协议后,中国与韩国、澳大利亚之间将取消绝大多数产品的关税。2013年8月22日上海自贸区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