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旅游应走向何方

随着全球旅游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旅游者人数急剧上升,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全球化大众旅游发展,旅游者的旅游经验更加丰富,对环境更敏感,对旅游体验的需求开始逐渐走向成熟。大众旅游景点对于成熟旅游者的吸引力慢慢减退,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卢浮宫,纽约的自由女神像,帝国大厦,北京的长城,故宫,这些各个国家城市地标性的景点,已经无法满足日益提高的追求旅游体验的旅游者的需求。国内一次抽样调查表明,来华美国游客中主要目标是欣赏名胜古迹的占26%,而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最感兴趣的却达56.7%。这种以体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作为旅游目的的旅游模式,我们习惯上把其归为民俗文化旅游。民俗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受海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项目。

民俗文化旅游,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而加以保护,开发的旅游产品。它赖以存在的基础是民俗,而且是以地方性或民族性为标志的民情风俗。民俗旅游的核心内容为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

民俗文化旅游无论对入境的海外旅游者,还是对国内旅游者都具有特别的吸引力,但是一些地方在开展民俗旅游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误区,其对民俗旅游的认识过于片面,并且开发趋向简单化,例如,中国大地上大大小小的民俗村、民俗城、民俗园数不胜数,同时,位于边疆的少数民族地区打破了昔日的宁静古朴,一批批来自国内外的游客穿梭往来,许多已经消失的民俗事项被知识分子挖掘发明出来,策划、包装成为动态性、参与性展示古代民俗生活的旅游产品。虽然此种旅游模式初衷是好的,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变了味道,民俗旅游越来越抛离其原生的文化生存语境,已经彻底仪式化了,彻底丧失了其真实性,对于那些希望了解当地文化生活的旅游者来说,这个民俗文化旅游已经失去了它的本意,旅游者旅游体验开始下降,最终导致当地旅游目的地失去吸引力。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另辟蹊径,走出误区,重新找回本应属于民俗文化旅游的内涵呢?

首先,我们需要来了解分析,愿意选择民俗文化旅游的旅游者的真正旅游需求是什么。随着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对异邦文化的真实性和民族差异性认识的提高,他们希望旅游吸引物能够提供具有真实性的民俗文化需求也来越明显,而传统意义上的“民俗村”,“民俗园”的真实性开始受到这些旅游者的质疑,仪式化和商品化痕迹严重影响了旅游者的旅游体检。

其次,经验丰富的旅游者已经开始不满足于那些流于形式的表演和简单的活动,他们寻找的是一种真实的参与感,一种切身的体验,但目前琳琅满目的民俗文化旅游项目经过设计者的包装以后,旅游过程成为了一场大型的舞台剧,使旅游者失去了去到当地的意义,因为既然是一场演出,在家门口也是可以观赏的。

最后,在体验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风土人情的旅游目的的驱使下,旅游者希望的是能够真正体验当地人的普通生活,能够尽可能的与当地人接触,可是目前,国内民俗文化旅游项目严重脱离当地真实生活的场景,专门为旅游者设计的演出,仪式化痕迹严重,也许当地人目前已经不是这样生活了,可是还要为旅游者表演自己的祖先曾经的生活状态,这似乎有悖旅游者的初衷。

那么针对以上旅游者的需求,在不破坏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原生性的前提下,对于目前国内民俗文化旅游应该如何调整呢?

如果把古都北京作为一个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进行开发。首先,我们知道,北京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并且具有鲜明代表性的风土人情。比如说京腔京韵的北京人,极具中国北方特色的四合院、胡同,庙会 ; 再比如,北京传统美食,茶道文化,剪纸,玉器雕刻、景泰蓝、地毯,丝绸制作等传统手工艺。这些极富民族文化元素的旅游吸引物,是普通北京人真实的日常生活,这也才是经验丰富旅游者所真正追求的,真正想体验的。那么针对这些民族文化吸引物,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包装开发呢?

首先,从住宿角度进行开发。富有经验的旅游者很多已经厌倦了千篇一律的星级酒店,因为酒店连锁集团的扩大和酒店标准化的统一实施,使得酒店这类住宿设施逐渐失了去地方特色,因此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可以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当地居民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供传统的四合院或者公寓楼。民宿不同于传统的饭店旅馆,其也许没有高级奢华的设施和程式化的服务,但它能让旅游者真实体验当地普通人的生活,体验有别于以往的生活状态,民宿的主人一般都不是专职经营民宿的,只是自己家中有空余房间可以用来出租罢了,在这种经营模式下,民宿的主人可以为旅游者呈现最真实的当地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可以彼此成为朋友,更加深刻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其次,从饮食角度进行开发。一般情况下,旅游者来到旅游目的地品尝美食,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能走街串巷,去寻找分布于大街小巷的餐厅,但是,很多时候餐厅中的美食其实仍然具有雷同性,品质无法保证,而且,也未必是当地居民真实的日常饮食。因此,为了那些想体验真正当地纯正居家美食的话,还是应该走入当地普通人的家中,让真正的,热爱烹饪的北京居民为其制作甚至是教其制作一顿丰盛的具有北京特色的美食,体验普通居民的饮食习惯,席间推杯换盏,谈古论今,与热情好客的当地人真实面对面的进行交流,为其提供相互了解和学习机会。

再次,其实民俗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就拿我们的三百六十行中的手工业来说吧,这是一个最古老的行业,因此其民族文化特性非常浓厚,很多旅游者追求的就是这种揭开各种职业面纱的神秘感,而且这种职业应该是真实存在于现实生活中,并且跟当地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这样才能给旅游者一个全面的当地真实民俗文化的概念。对于许多旅游者来说,因为工业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旅游纪念品随处可见,可以随处可见,同质性极强的旅游纪念品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魅力,但是没有办法随处可见和很难复制的是那些当地手工艺人,他们娴熟的技艺和整个生产过程的魅力,才是目前真正吸引旅游者趋之若鹜的砝码。同样,作为古都的北京,其手工业历来都非常的发达,因此其具备开发手工业民俗旅游的强大潜力。

最后,中国菜的魅力不容小觑,人们喜欢吃中国菜,但有些旅游者也希望能够学会味道纯正,变幻莫测的中国佳肴的烹饪方法。那么何不借此机会,为广大烹饪爱好者打开烹饪的大门,开设一些私人厨房,利用一些时间教会大家制作几道传统的中国餐点,这种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同样也具有无限的魅力。烹饪老师可以带着学员先从买菜开始,走进真正的普通北京人的菜市场,进行原材料的挑选,之后再走近厨房,烹饪一桌美味,然后坐下来,共同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与老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这种体验和收益一定是终身难忘。

民俗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融入旅游的元素之后,其光芒将会更加璀璨,但是在这个开发,规划的过程中一定要时刻遵循一些原则,保持原生态的原则,满足旅游者切实需求的原则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旅游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

[1]刘敦荣《旅游商品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5

[2]吕永龙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自然资源学报 1998

[3]百度网 http://cache.baidu.com/

[4]李昕《旅游管理学》 中国旅游出版社2008

[5]吴忠军旅游景区规划与开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6]田里《现代旅游学导论》云南大学出版社1994

[7]刘伟《旅游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9]查尔斯R 葛德纳《旅游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