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同群效应及中国农户的借贷选择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xx/chxx201602/chxx20160211-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xx/chxx201602/chxx20160211-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xx/chxx201602/chxx20160211-3-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chxx/chxx201602/chxx20160211-4-l.jpg
  [摘 要] 农户的借贷选择不仅受信贷价格、收入、用途等自身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周围其他个体行为决策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农村19个村落616家农户的数据,基于社会网络的视角,检验同群效应中的内生影响、外生影响、相关及直接影响,实证检验农户信贷行为所受同群效应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在村落层面上,个体农户选择从正式金融或者非正式金融借贷的概率受同一村落的其他农户借贷行为和决策影响。
  [关键词] 同群效应; 农户信贷获取; 社会网络; 内生影响
  [中图分类号] F832.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616(2016)02-0084-12

一、问题的提出


  农户借贷行为是农村金融制度安排的重要内容, 忽略农户借贷行为的特点考察农村金融制度的安排,则难以使制度安排与农村金融需求实际相契合,国内外学者对农户的借贷行为都非常重视。中国农村具有天然的社会生活网络,农户的经济行为由此产生模仿或者跟随的特征,因此,研究农户信贷选择中的同群效应,对于了解中国农村信贷经营的特征和决策模式,建立和完善中国农村信贷市场有重要意义。
  同群效应是指平等个体之间在各种社会关系中产生相互作用时,其中某一个体的行为及结果可能受到的同群者行为或结果的影响。Winston 和 Zimmerman(2003) [1 ]定义同群效应,若一个人的行为受到一个或多个其他人与自身相互作用的影响,就可以认定存在同群效应,这里的“其他人”必须是“同群者”(peers),即与这个人处于相同或相似的地位。
  社会网络对人们行为的影响成为同群效应的作用机制,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社会网络可以获得信息来源,假设某个社会网络中的A认识了B,而B以前并不知道A的贷款人C可以比别人更低的利率提供贷款,那么A和B的结识就可能促进借贷信息的流通;第二,社会网络具有筛选功能,如A将B介绍给他的贷款人C,如果C相信A,同时也知道A有必要维持他的这份信任,那么C就可能认为A对B的推荐是B的可靠保证;第三,个人在社会网络中的名誉是借贷的 “抵押品”,如果网络中的人都从同一贷款人处获得借款,则表现为“工具一致性”。假设A与B同处一个商业集体,且A与B有频繁的商业往来,如果B的偿贷行为在A和B所处的网络中是公开信息,那么B对C的违约行为就会向A发送关于B的诚信的负面信息,在知道B需要维持在A处的信誉的情况下,C将会愿意将钱借给B,即C选择为B提供贷款是因为B的“名誉抵押”。
  Manski(1993) [2 ]开创性地将社会网络对个体的影响分为相关影响、外生影响和内生影响三类。相关影响(correlated effect)是指同一群体的成员倾向于相同的行为,因为他们有相同的个人特征或者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如复杂的地形,狭窄的道路可能促使生活在同样环境下的村民都倾向于购买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而没有多少人会购买汽车。在借贷方面,同一区域种植的农作物或者饲养的牲畜面临相同的自然条件和环境,如一场大水、大旱或者沙暴毁坏某一村落的农作物,农户可能都会产生对资金或者贷款的需求,即表现为行为的趋同。外生影响(contextual effect)是指群体中的成员的表现与该群体的外在特征有关,如同村落的村民很可能因为收入高而都选择购买汽车。在信贷获取方面,如果不同收入或者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农户在信贷获取渠道方面表现明显差异,那么就存在所谓的外生影响。内生影响(endogenous effect)是指一个群体中的成员采取的某种行为倾向随着社会网络的行为变化而变化。当内生影响存在时,一个网络中会出现模仿行为,但这种内生影响引致的模仿行为可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个人层面上,内生影响表现为群体中的一个成员的行为受群体中其他人行为的影响;在社会网络层面上,内生影响表现为一个群体中的成员某些行为的一致性。
  Young(1998) [3 ]将内生影响的表现方式分为三类,第一类称为纯粹一致性,即一个群体的时尚决定群体中的个体行为,如一个女孩选择骑自行车可能只是为了融入她所在的群体;第二类称为工具一致性,如一个村落中的人们都买同一牌子的摩托车,可能是因为这样有利于他们之间的摩托车零件共享;第三类称为信息一致性,如一个男孩看到他所在网络的其他男孩都骑摩托车,可能萌生“骑摩托车带来更高效用”的想法,结果也会选择购买摩托车。
  由于中国农村具有天然的社会网络特征,生活其中的农户属于同群范畴,因此,农户的消费、投资行为都可能存在着相互影响。对于在借贷行为方面,农户的借贷选择是否存在着相互影响,即是否存在同群效应,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理论和现实论题。

二、文献综述


  现有研究已经发现同群效应在家庭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Conley和Udry(2001) [4 ]研究社会网络对加纳农户学习一种农业新技术的影响,发现在完全信息下,由于农户可以随时观察采用肥料邻居的农田的情况,因此农户采用新的肥料的可能性就随邻居的实践而改变,即使是不完全信息,农户也会通过对其他人的长期观察而调整自己的决策;Miguel和Kremer(2007) [5 ]研究了社会网络对杀虫药的使用的影响;Munshi和 Myaux (2006) [6 ]研究同群效应对孟加拉妇女使用避孕药的影响;Bruce(2011) [7 ]从村落、教会、邻居三个层面研究了危地马拉农户信贷获取中的同群效应。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同群效应的存在,家庭或个人采取某一行为的概率和这一行为在与其同处一个群体的其他人中的流行程度高度相关。
  许多研究发现,人际关系在信贷的获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Okten和 Osilis (2004) [8 ]利用印尼的数据,研究社区网络如何影响个人的信贷获取,认为社区网络在信贷获取方面发挥的作用包括提供信息、降低贷款人的搜寻成本、降低借款人的监督和执行成本;Fafchamps(2000) [9 ]根据肯尼亚和赞比亚制造业企业的调查数据,发现黑人和女性在获取银行信贷的时候没有受到差别对待,但种族和性别歧视在获取私人信贷时却表现得相当明显;Fafchamps发现,社会网络在解释种族歧视和性别偏见的时候相当有力。国内也有学者注意到社会网络对于农户借贷需求行为的影响,杨汝岱等(2011) [10 ]从社会网络的视角,考察中国农户的民间借贷行为,认为社会网络越发达则民间借贷越活跃,以社会网络为基础的民间借贷行为,其规模和作用随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而趋于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