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课之法律教育第一课的教学设计


  摘 要 法律观教育,要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以及高职学生的实际出发。本节课围绕大学生“为什么要学法?”、“怎样学法?”这两个问题展开,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教学,将视频、案例、访谈等素材进行了有机组合。
  关键词 大学生 学法 教育 教学
  作者简介:胡行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与法律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335
  作为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对于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及法律观有重要的作用。而上好“基础”课法律观部分教学的第一课,是以后学习“培养法治思维其他途径”以及“大学生该如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等内容的基础,其对于培养同学们学法、知法的兴趣,以及积极用法,为毕业后的工作及继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教学思想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较之于中学生、小学生等时段来说,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往往具有更现实的意义。特别是,资讯信息不断变化的时代,大学生如何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和关注法律资讯、保障自身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们的年龄、主动违法的可能性都在加大。但是,他们对于法律知识的学习往往又是不完整的。特别是,有些同学可能认为专业或自己的研究方向更为重要。因此,他们有可能不能辩证地看待大学阶段法律学习的意义,这样,也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健康成长和正确维权。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一定要忠于教材内容,贴近现实,贴近学生。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当代实际,教学中应当把最新的时事内容作为教学案例。
  因此,“基础”课法律观部分教学的第一课,可以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本节课的教学,设置悬疑,将视频、案例、访谈等素材有机组合,充分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感悟,主动获得新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育正确的法律观,为培养法治思维、投身依法治国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学习基础。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大学阶段“为什么学法律知识、怎么学法律知识。
  2.明确学习法律知识的重点所在。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辩证、全面地分析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以后为什么学法、怎么学法。
  (三)法律观目标
  1.树立学生的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积极学法的动力。
  3.培养学生在资讯信息不断变化时代,如何更好地学习法律知识。
  二、总体设计思路
  在当今中国,法治已成为党和政府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本讲题从引导大家思考“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什么?”、“法律,对于普通民众有何意义?”两个问题开始,播放“法律的保护作用” 公益短片,让学生认识到,法治中国建设,同每一个普通人息息相关。
  依法治国,需要从基础开始。大学生要在中学法律常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本专题以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为中心话题,具体从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学法律知识、怎么学法律知识两个方面展开,具体讲解图示如下:
  通过设置悬疑、案例讲解,探究分析等方式,用视频、图像与案例材料相结合的特色,通过设置悬疑——案例讲解——理论探讨——形成共识的设计理念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认识到学习法律知识的现实意义,进而理解大学生在校期间如何有效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律素养。这种设计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易于被学生所接受。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可以通过两个问题导入入手:
  1.“当代中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什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给出的答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2.“法律,对于普通民众有何意义?”播放“法律的保护作用”公益短片。视频播放完结之后,提问:看了这段视频,你对法律同我们的关系,有没有新的感受?
  设计意图:设置问题,吸引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导入本课内容的学习:依法治国,需要从基础开始——青年大学生要学习法律知识。
  (二)青年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知识部分的教学
  首先讲解大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主要是从两个角度思考:
  第一个角度是:我能否做到不主动侵犯别人,这,就是要求我们学法懂法,做到“我不犯人”,让自己健康成长。
  第二个角度就是,别人如果来侵犯我,我能否做到知法用法,正确维权。(结合了大学生的人生特殊阶段特性来理解)
  1.健康成长。设疑探究:通过药家鑫案例设置悬疑,播放庭审实录片段(约2分钟)。提问:为什么说大学生健康成长需要学习法律知识呢?
  设计意图:通过悬疑设置的案例讲述方式,引入药家鑫庭审现场实录片段,让同学们感受到,认为“农村人难缠”,是其不懂法的心理状态的暴露,使学生认识到学法懂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的意义。
  2.正确维权。首先讲解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观点:法律的目的是对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运用法律,借以保护和救济无辜者。进而提出,今天的大学生,作为无辜者被侵害的情况,其实也经常发生。
  播放访谈视频:大学生兼职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被侵权问题(约2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访谈案例和课堂设问,让学生认识到,遇到“人若犯我”的情形,大学生应当知法用法,正确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拓展视角:不止是在兼职领域,“大学生遭遇电信诈骗”、“网购受骗”、“应聘遭遇传销陷阱”,等等,这些侵害无辜大学生权益的案例其实经常發生,需要同学们具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妥善处理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