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戒毒社会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社区戒毒社会工作是一种新型的社区戒毒矫治模式,强调政府购买专业社团的服务,在整合了生理—心理—社会和个人—家庭—社区不同系统的基础上,形成了强戒所所内强戒与社区戒毒无缝衔接、分类评估综合干预的工作模式,注重家庭干预和社区再融入,个案管理、同伴辅导、自助小组和社区照顾等方法在实务层面被反复验证,促进了整个社区戒毒社会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 社区戒毒社会工作;探索;实践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23X(2015)05000509

一、问题的提出

中国禁毒报告的数据显示,1999年我国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681万人,其后基本上呈现持续上升态势,2014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上升至2955万人。15年间,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增长了434倍,年均增长率为103%,增长态势十分明显。仅2014年,全年共查处吸毒人员887万余人次,新发现登记吸毒人员463万余名,强制隔离戒毒新收戒264万余人次。尤为引人关注的是,近年来各种新型毒品的使用人数大幅上升,具有更强的消费娱乐性和文化渗透性。因此,新形势下新戒毒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有着重要意义。

2011年6月22日起施行的《戒毒条例》重申了社区戒毒的新型矫治模式,强调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强化社区功能,帮助吸毒成瘾者实现戒毒目标,重新回归社会。 2014年,全国社区戒毒康复新报到124万余名。截至2014年6月15日,上海市累计登记吸毒人员75万人,44%为18~35岁的青壮年。社区戒毒工作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从2003年开始,上海尝试在社区戒毒中引入专业社团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机制,将社会工作的理念、理论和技术融入其中,开始探索社区戒毒的社会工作模式。经过10年的实践,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中国社区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社区戒毒社会工作模式,全市三年戒断率达到299%,帮助越来越多的戒毒者融入社会,恢复了社会功能。但就目前的发展来看也遇到了一些服务专业化不足、行政化任务与专业任务界限不清、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等瓶颈问题,需要不断地反思和进一步地探索,以推动未来更好地发展。

二、文献回顾

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研究所网站(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发布信息认为,毒品成瘾受个人的生物性、年龄与发展阶段、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个体面临越多的风险因素,越有可能吸毒成瘾。其中个体的生活环境,如家庭、朋友、社会经济地位甚至整体生活质量,诸多因素都会对个体造成影响。此外,抚育质量、同伴的压力、生活压力,创伤经历等都会极大影响并诱发个体毒品滥用,并使其愈发成瘾。

近些年,戒毒领域专业介入模式更倾向于家庭干预和社区的再融入,兼顾心理与社会的整合介入模式开始形成。Meyers研究发现,社区强化(CRA)和家庭训练项目(CRAF)在切实鼓励吸毒者参与治疗方面非常有效。Waldron的研究同样论证了以社区为本的项目可以提升治疗效果,这些社区支持示范项目的设计旨在预防复吸,通过实施社区为导向的活动,深入家庭、职业和社会领域,全面提升戒毒者的生活质量。美国在过去的20多年里,治疗社区(TC)的出现在药物滥用康复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其以心理辅导为基础,采用集体生活的方式,改变吸毒人员的行为,使之重返社会,实现自立并创造价值。该方法强调其成员的自我管理,在充满家庭气息的生活环境中,各成员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共同参与社区的管理与运作。英国认为,让戒毒者在社区中戒毒,学会遵守法律,避免因强制戒毒而造成交叉感染对矫治很重要。英国政府资助社区组织参与,和每一个国民医疗体系的社区门诊都建立联系,互通信息,资源共享。英国国民医疗体系在戒毒矫治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作用,成瘾者只要走进任何一家以社区为载体的当地戒毒机构都能获得免费的治疗。另外,英国还在社区中积极开展毒品预防工作,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也有学者提出,虽有一些研究表明,社区强化法有助于戒毒者形成新的人际关系,遵从新的社会文化,但也存在社会再融入的障碍,还需要突破社会传统的结构性瓶颈,如社会对吸毒者的污名化,吸毒者的生活贫困和就业困难等都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难题。

在具体技术运用方面,Hamid Ghodse认为:尽管形成药物依赖的途径各有不同,但一旦形成依赖,通常会表现为长达数年之久的慢性症状。几乎没有药物依赖者在首次尝试戒断后就能保持持久的节制,往往是历经多次的努力,尽力想节制也只能做到暂时减少摄入的剂量。因此,作为社会工作者,在和吸毒者开展工作时,需要了解吸毒人员的典型特征及其状态的起伏波动,如果出现复吸,不应简单视为治疗的失败,而是说明潜在成瘾问题的严重性。因此,面对复吸不应是指责,而要将其作为线索,提醒工作人员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努力来缓解成瘾症状。Hamid Ghodse将戒毒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方法分为5类:(1)评估潜在的诱发或导致持续吸毒的原因;(2)解决相关吸毒的问题或吸毒导致的后果;(3)更多针对吸毒行为本身,旨在减少或停止吸毒(未涉及其他问题或环境因素);(4)针对帮助案主改变的动机,而不是改变行为本身;(5)旨在帮助已经发生改变的案主预防复吸。 Holleran Steiker认为,动机访谈技术(Motivational interviewing )的运用是近年来的创新。动机访谈基于来访者中心理论,聚焦于服务对象的行为改变,强调社会工作者在实务介入过程中使用反思性倾听策略,促使案主听到自己的心声,体察自己的矛盾心理,一旦个体的行为和其主要价值观冲突时,会有不适感,从而引发内在的改变动机。有研究表明,动机访谈对于吸毒成瘾干预成效显著。

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在戒毒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特色康复体系。香港推行的治疗和康复服务根据其对象、目标以及实施者的不同,主要有强迫戒毒计划、自愿住院治疗和康复计划以及美沙酮治疗计划等三种形式。强迫戒毒由政府来运作,自愿戒毒在生理脱毒阶段除了政府,还有相当数量的NGO组织和社工参与,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生理脱毒后会有大量的康复和回归工作由社会工作跟进。澳门在1990年停止强制戒毒服务,并以自愿式门诊取而代之。澳门社工渗透到治疗全过程,从门诊治疗中的“专业治疗小组”到社会心理辅导,提供专业化的帮助,协助药物滥用者重返社会和家庭,处理家庭问题,提供家庭辅导,并对己经申领援助金的人员进行跟进和操守监管。在返回社会之后,特区社工局积极倡导建立“自助组织”,巩固康复效果。